稀土大热,且看磁材三剑客!
发布时间:2021-3-4 10:44阅读:318
这一轮稀土涨价的核心驱动是下游新兴产业的需求,供给是支撑逻辑,在这个背景下,这一轮稀土涨价驱动力将更持续、更稳定。
2月22日,由于新公布的稀土配额指标大幅提升,有人担忧这会影响稀土的逻辑,这次配额提升,目的是缓解稀土供需紧张的局面,防止稀土再次出现前几年的暴涨暴跌,从而稳定市场预期,推动稀土价格慢涨长牛。
事实上,2月22日新配额指标出炉之后,稀土价格继续大涨,不到两周时间,稀土整体价格再次大涨15%左右,印证了我们对稀土配额提升的观点。
稀土行业最新价格跟踪:去年10月以来,不到半年时间,稀土核心品种价格均接近翻倍。
重稀土氧化铽,价格从去年10月480万元/吨涨至目前990万元/吨,涨幅106%。
重稀土氧化镝,价格从10月低点160万元/吨,上涨至目前的290万元/吨,涨幅81%。
关于永磁的两个补充
从基本面看,高性能钕铁硼磁材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将迎来需求的放量。
与传统电机相比,稀土永磁电机不需要额外的电能来励磁,因此相比传统的电机节能30%左右,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新能源汽车、风电以及节能家电等都是稀土永磁电机的终端使用领域。
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推动下,更为节能环保的稀土永磁电机将迎来需求高速增长。
仅在新能源车、风电、变频空调三个领域,到2025年便可增加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需求量14万吨,占到2019年生产总量的82%。
再回答一个问题,稀土涨价会影响下游永磁的利润吗?永磁行业是否受益于稀土行业高景气?
1)磁材企业通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在上游原料涨价的情况下,在最新成本的基础上加上相对固定的毛利率。如原来成本100元,按20%毛利率定价为120元;若原料涨至200元,按20%毛利率定价则为240元,毛利润出现了翻倍。2)稀土涨价的本质是需求提升,那么永磁的需求量也在提升,即使毛利没有变化,永磁企业也可以靠量的增长来带动业绩的提升。
3)通常永磁公司会储备一定的稀土库存,因此还可受益于稀土涨价带来的库存增值。
所以综合以上三点来看的话,稀土涨价不仅不会影响下游永磁的利润,反而能推动永磁企业业绩的提升。
顺便说一句,永磁材料在终端消费中价值占比不大,因此涨价向下游传导较为顺畅。磁材下游主要为新能源车,单车磁材钕铁硼用量约5kg,原料氧化钕价格每上涨10万元/吨(氧化钕目前价格),单车成本也仅增加160元左右,下游对涨价接受度较高。
稀土永磁“三剑客”
A股涉及稀土永磁业务的公司不少,但是综合主营占比、技术实力以及未来产能扩张预期来看,最受益稀土永磁行业高景气的主要是三家公司——金力永磁、正海磁材、中科三环。
第一,从主营占比来看,金力永磁、正海磁材和中科三环主营都是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
这三家公司的主营都是高性能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并且均为行业内的龙头公司,比如中科三环是目前国内钕铁硼产量和营收最大的企业,下游客户有特斯拉、大众等;金力永磁在风电和节能变频空调领域的市占率大概是40%,行业第一,下游客户有比亚迪、特斯拉、蔚来、格力、美的等。
第二,从技术来看,金力永磁、正海磁材和中科三环的技术优势行业领先。
金力永磁、正海磁材和中科三环都拥有减少重稀土用量、晶粒细化的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能能力。技术带来的低成本和产品的差异化性能使其可以长期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金力永磁:
1)自主研发的晶界渗透技术可有效降低50%-80%镝、铽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2)对现有的气流磨工艺进行改进,可以制造更细小的颗粒,可以减少磁体内部缺陷,和重稀土使用量。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3)一次成型技术,减少后续机械加工成本和产品磨削量。可提高成品率,减少原材料的损耗。
正海磁材:
1)公司最早实现无氧工艺产业化,可有效防止产品中杂质生成,提高磁学性能;
2)公司采用TOPS(细晶技术)和THRED(重稀土扩散)技术,可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产品重稀土添加量,控制成本。
中科三环:
1)掌握晶界扩散技术可降低重稀土用量,晶粒细化和晶界调控技术提升产品综合性能;
2)研发了含有铈等低价的低成本稀土永磁体;
3)截至2018年底,公司申请专利560余件,专利授权量370余件,基本覆盖稀土永磁材料制造的全部核心技术。高数量的专利数显示了公司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
第三,从未来产能扩张预期来看,金力永磁、正海磁材和中科三环的规模优势大和成长性高。
从当前产能来看,中科三环(19500吨)以及金力永磁(12000吨)分列第一第二位,正海磁材(6300吨)位列第五。
从未来的产能扩张来看,三家企业的产能扩张和增速都位列行业前三甲。根据三家公司的公告,预计到2024年,正海磁材、中科三环和金力永磁的产能分别可达29500吨、26260吨和23000吨,增速分别为368%,92%和35%。
并且扩张的产能基本都为高性能钕铁硼材料,这意味着这三家公司将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优化产品结构,在未来需求高速增长的稀土永磁材料行业中占据更大的市场分额。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