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中国投资时钟:周期轮动和大类资产表现
发布时间:2021-2-3 18:46阅读:497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自提出以来,长期被奉为圭臬,是主流的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但是由于传统美林投资时钟在中国的有效性不高,在我国应用受到质疑。
我们认为美林投资时钟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有其假设前提及逻辑,而由于我国政策制定框架及流动性具有特殊性,与美林时钟的假设前提有所不同,导致其有效性偏低,但不应因此认为美林时钟无效。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改良的美林时钟,依然有较高的准确性。
美林时钟创造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投资思路。经济周期对于大类资产走势的影响,看似每个周期各有不同,实则压着相同的韵脚,改良的中国投资时钟依然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04年,美林证券基于对美国1973年到2004年的30年历史数据的研究,将经济周期与资产轮动及行业策略联系起来,提出“美林投资时钟”。美林投资时钟以产出缺口和通胀两个指标,将经济周期划分为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四个阶段,资产类别划分为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四类。从美林投资时钟的左下方开始,顺时针转动,经济依次沿“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循环轮转,而债市、股市、大宗商品、现金的收益依次领跑大类资产。美林投资时钟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需求侧变化的经济周期波动理论,背后的主要逻辑认为,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相互作用形成短期经济周期,从而影响大类资产走势。投资者可以通过识别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的重要拐点,在周期变换中把握趋势获利。
美林时钟在美国基本符合经典理论。在美林证券报告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把时间范围扩展至2020年9月,检验美林时钟的适用性。我们将1970年1月至2020年9月共划分为34个经济周期,统计结果显示:
1 在周期轮动方面, 21世纪前基本遵循美林时钟周期轮动规律,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持续低利率、超前宽松等导致复苏时长远超其他三个周期,轮动规律减弱
2 大类资产表现方面,美林时钟整体正确率为88%,其中衰退期正确率为57%,债券平均收益率最高,达6.3%,复苏期正确率为100%,股票平均收益率最高,达20%,过热期正确率为78%,商品平均收益率最高,达26.7%,滞涨期正确率达100%,现金平均收益率最高,达5.1%。
传统的美林投资时钟在中国有效性不高。我们同样按照美林时钟的方法逻辑检验其在中国的运用情况。我们将2002年12月至2020年9月共划分为33个经济周期,统计结果显示:
1 在周期轮动方面,仅少数周期遵循美林时钟的周期轮动规律,大部分周期呈现前后跳跃或逆时针转动现象,“过热”和“衰退”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两个周期;
2 大类资产表现方面,美林时钟整体正确率为40%,其中衰退期正确率为30%,复苏期正确率为50%,过热期正确率为50%,滞涨期正确率为33%。
为什么美林时钟在中国的效果偏差?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1 中美货币政策制定框架存在差异。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框架主要是围绕泰勒规则,基于产出缺口和通胀变化情况,制定政策利率,与美林时钟划分周期的主要因素基本相同。因此美国政策利率与产出缺口及通胀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等式关系,进而通过市场利率影响大类资产走势。而我国货币政策需兼顾多重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内外平衡、防范金融风险等,不同目标可能会对货币政策制定提出方向相反的要求,增加货币政策的决策难度,也与美林时钟背后逻辑有所差异。
2 我国大类资产表现除受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影响外,还受金融监管、改革等政策影响。如2016年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造成的商品牛市是基于供给端变化,与美林时钟需求端逻辑相左;再如2015年股市行情,是由于大量资金加杠杆入市,行情变化与实体经济周期脱节,出现政策市、资金市。
3 通胀作为美林时钟周期划分的主要变量,由于其概念、范畴和度量上的不足,可能与实体经济的实际运行出现偏差,因而对于经济周期的划分准确度造成一定影响。
基于我国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可以对传统美林投资时钟在我国的运用进行改良。由于我国从经济增长和通胀到大类资产表现的逻辑链条非线性,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其他观测变量,缩短逻辑链条,提高对于大类资产预测准确性。产出缺口和通胀是货币政策的部分输入变量,而“货币”和“信用派生”是货币政策主要的输出变量,与大类资产之间的逻辑链条更为直接。从逻辑上来说,货币和信用也可以与产出缺口和通胀构建的经济周期形成统一:
1 衰退期产出缺口恶化,通胀下行,货币政策放松,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较弱,对应“宽货币+紧信用”;
2 复苏期产出缺口好转,通胀下行,货币政策稳健,实体融资需求回升,对应“宽货币+宽信用”;
3 过热期产出缺口向好,通胀上行,央行收紧流动性,而此时实体融资需求依然旺盛,对应“紧货币+宽信用”;
4 滞涨期产出缺口恶化,通胀上行,央行难以放松货币,实体经济需求不振,对应“紧货币+紧信用”。
我们以货币和信用周期作为划分经济周期的主要变量,把2002年12月至2020年9月共划分为26个周期,发现改良的中国投资时钟对大类资产配置的整体准确率达到73%,显著高于传统美林时钟,其中:宽货币+紧信用(衰退)周期,大类资产配置于债券的正确率达83%;宽货币+宽信用(复苏)周期,配置于股票的正确率达100%;紧货币+宽信用(过热)周期,配置于商品的正确率为57%;紧货币+紧信用(滞涨)周期,配置于现金的正确率为43%。
进一步,我们从中观视角出发,发现在四大周期中,股票(不同行业)、债券(不同久期)、商品(不同品种)三类资产细分领域同样出现明显轮动:
股票:1 衰退期,金融和消费板块抗跌能力最强;2 复苏期,周期和金融板块是最佳选择;3 过热期,周期和消费板块表现最为强势;4 滞涨期,消费和成长板块最为抗跌。
债券:1 衰退期,债市100%走牛,但收益率曲线形态各有不同;2 复苏期,债市以震荡市为主,收益率曲线形态整体趋于平坦;3 过热期,债市100%走熊,收益率曲线整体偏平坦;4 滞涨期,债券缺乏明显趋势,需要相机抉择。
商品:1 衰退期,贵金属表现最佳;2 复苏期,工业品整体表现不错,金属板块是最佳选择;3 过热期,金属板块表现最佳;4 滞涨期,贵金属最为抗跌。
风险提示:经济波动超预期。
图片
目录
1 投资时钟理论回顾
1.1 早期投资时钟
1.2 美林投资时钟
2 美林时钟在美国基本符合经典理论
2.1 美国美林时钟的阶段划分
2.2 1970-2020年美林投资时钟下美国大类资产表现:基本符合经典理论
3 传统的美林投资时钟在中国还灵吗?
3.1 美林时钟在中国的检验:有效性偏低
3.2 为什么传统美林时钟在中国的效果偏差?
3.3 改良的投资时钟
4 周期轮动下的大类资产表现
4.1 股票市场投资时钟
4.2 债券市场投资时钟
4.3 商品投资时钟
图片
正文
1 投资时钟理论回顾
1.1 早期投资时钟
最早的投资时钟在1937年的《伦敦标准晚报》(London Evening Standard)上发表,其展示了各类资产在几十年经济周期循环中的收益轮动。
在最早的投资时钟里,大类资产包括现金、固定收益产品(债券)、股票、海外资产、大宗商品和房地产。经济周期在12个刻度的时钟上轮动,不同时刻对应着不同的经济阶段,其中12点代表经济最繁荣的阶段,而6点代表经济最萧条的阶段。
总体来说,早期投资时钟看待经济背景的方式较为粗糙,但其价值在于创新了经济周期指导资产配置的研究框架,为后续分析经济周期与投资决策提供指导意义。
图片
1.2 美林投资时钟
“美林投资时钟”是2004年由美林证券在一篇研报“The Investment Clock”中提出,美林证券基于对美国1973年到2004年的30年历史数据的研究,将经济周期与资产轮动及行业策略联系起来,是资产配置领域的经典理论。
与最早投资时钟不同,美林投资时钟模型以产出缺口和通胀两个指标,将经济周期划分为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四个阶段,资产类别划分为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四类。从美林投资时钟的左下方开始,顺时针转动,经济依次沿“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循环轮转,而债市、股市、大宗商品、现金的收益依次领跑大类资产。
图片
在衰退期:经济下行,产出缺口恶化,通胀下行。货币政策趋松,债券的表现最为突出。债券>现金>股票>大宗商品。
在复苏期:经济上行,产出缺口好转,通胀下行。经济转好,货币政策稳定,企业盈利改善,股票获得超额收益。股票>债券>现金>大宗商品。
在过热期:经济上行,产出缺口继续向好,通胀上行。通胀上行增加了现金的持有成本,货币政策收紧以及加息的可能性降低了债券的吸引力,商品受益于通胀的上行,明显走牛。大宗商品>股票>现金/债券。
在滞胀期:经济下行,产出缺口恶化,通胀上行。由于通胀压力,此时货币政策难以放松,同时经济下行对企业盈利形成拖累,对股票造成负面影响,基于长期配置需求,债券的吸引力提升。现金>债券>大宗商品/股票。
图片
美林投资时钟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需求侧变化的经济周期波动理论,背后的主要逻辑认为,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相互作用形成短期经济周期,从而影响大类资产走势。投资者可以通过识别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的重要拐点,在周期变换中把握趋势获利。从长期来看,长期经济增长与劳动、资本、技术、全要素生产率等生产要素相关;从短期来看,经济不会完全遵循长期经济增长路径,顺周期的行为产生的惯性会导致经济短期偏离潜在产出水平,而宏观调控政策则引导经济向潜在产出回归。比如,当短期经济疲弱,产出缺口恶化时,经济面临通缩压力,此时货币政策放松,刺激经济需求回升;当短期经济强劲,产出缺口向好时,经济面临通胀压力,此时货币政策收紧,需求回落。在经济短期波动与宏观调控共同作用下,经济周期形成不同阶段,大类资产出现趋势性轮动。
投资时钟可以帮助投资者制定行业战略,通过观察经济周期的变化,分析判断周期性、成长性、利率敏感性等行业的获利机会。经济增长变动影响投资周期性和防守性资产的收益,如经济增长加快时,有色、钢铁等周期性行业对应的股票和大宗商品表现好。通胀水平变动影响投资成长型或价值型的股票收益,通胀水平下降、贴现率降低时,久期长的成长型股票表现好。从衰退期中开始出现复苏迹象时,银行类、消费类股票等利率敏感型股票将率先反应。
2 美林时钟在美国基本符合经典理论
美林证券2004年的报告使用美国1973年3月至2004年7月的数据来实证检验理论的效果,本文参考美林投资时钟的方法,把时间范围扩展至1970年1月至2020年9月,检验美林时钟的适用性。
2.1 美国美林时钟的阶段划分
依照美林投资时钟,本文仍然通过产出缺口和通胀走势判定经济所处阶段,并对每阶段的四大类资产表现进行统计。
以产出缺口衡量经济增速,产出缺口是表示经济偏离可持续增长路径百分比的指标,美国经济在20世纪70、80年代以及2009年前后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其它时候大多是较小幅度的震荡。由于数据是不断震荡的,因此对每一次上升或下降都做区分没有意义,我们主要对6个月以上较长时段的趋势做上升或者下降的判断。
以同比CPI衡量的通胀数据,CPI是美联储和其它央行盯住的目标和划分通胀等级的依据,投资时钟要依此来预测央行的政策变动。美国的通货膨胀在20世纪70、80年代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此后整体呈下降趋势。自2012年美联储明确2%的通胀目标以来,大多数时间未能实现该目标,因此2012年至今,除个别区间通胀明显上升至2%以外,CPI主要表现为下行趋势。
按照经济增长与通胀变化周期划分四个阶段,产出缺口与通胀同时下行为衰退,产出缺口上行通胀下行时为复苏,产出缺口与通胀同时上行时为过热,产出缺口下行通胀上行时为滞涨。为保持结果纵向可比性,本文使用的周期划分方式与美林投资时钟的基本一致,需要指出的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的主逻辑是从衰退走向复苏,直至过热,考虑美国CPI的情况,结合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直至2017年才达到,2017年下半年开始退出量宽,2009-2017年中的经济周期主要以复苏周期为主。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们认为美林投资时钟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有其假设前提及逻辑,而由于我国政策制定框架及流动性具有特殊性,与美林时钟的假设前提有所不同,导致其有效性偏低,但不应因此认为美林时钟无效。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改良的美林时钟,依然有较高的准确性。
美林时钟创造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投资思路。经济周期对于大类资产走势的影响,看似每个周期各有不同,实则压着相同的韵脚,改良的中国投资时钟依然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04年,美林证券基于对美国1973年到2004年的30年历史数据的研究,将经济周期与资产轮动及行业策略联系起来,提出“美林投资时钟”。美林投资时钟以产出缺口和通胀两个指标,将经济周期划分为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四个阶段,资产类别划分为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四类。从美林投资时钟的左下方开始,顺时针转动,经济依次沿“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循环轮转,而债市、股市、大宗商品、现金的收益依次领跑大类资产。美林投资时钟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需求侧变化的经济周期波动理论,背后的主要逻辑认为,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相互作用形成短期经济周期,从而影响大类资产走势。投资者可以通过识别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的重要拐点,在周期变换中把握趋势获利。
美林时钟在美国基本符合经典理论。在美林证券报告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把时间范围扩展至2020年9月,检验美林时钟的适用性。我们将1970年1月至2020年9月共划分为34个经济周期,统计结果显示:
1 在周期轮动方面, 21世纪前基本遵循美林时钟周期轮动规律,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持续低利率、超前宽松等导致复苏时长远超其他三个周期,轮动规律减弱
2 大类资产表现方面,美林时钟整体正确率为88%,其中衰退期正确率为57%,债券平均收益率最高,达6.3%,复苏期正确率为100%,股票平均收益率最高,达20%,过热期正确率为78%,商品平均收益率最高,达26.7%,滞涨期正确率达100%,现金平均收益率最高,达5.1%。
传统的美林投资时钟在中国有效性不高。我们同样按照美林时钟的方法逻辑检验其在中国的运用情况。我们将2002年12月至2020年9月共划分为33个经济周期,统计结果显示:
1 在周期轮动方面,仅少数周期遵循美林时钟的周期轮动规律,大部分周期呈现前后跳跃或逆时针转动现象,“过热”和“衰退”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两个周期;
2 大类资产表现方面,美林时钟整体正确率为40%,其中衰退期正确率为30%,复苏期正确率为50%,过热期正确率为50%,滞涨期正确率为33%。
为什么美林时钟在中国的效果偏差?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1 中美货币政策制定框架存在差异。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框架主要是围绕泰勒规则,基于产出缺口和通胀变化情况,制定政策利率,与美林时钟划分周期的主要因素基本相同。因此美国政策利率与产出缺口及通胀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等式关系,进而通过市场利率影响大类资产走势。而我国货币政策需兼顾多重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内外平衡、防范金融风险等,不同目标可能会对货币政策制定提出方向相反的要求,增加货币政策的决策难度,也与美林时钟背后逻辑有所差异。
2 我国大类资产表现除受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影响外,还受金融监管、改革等政策影响。如2016年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造成的商品牛市是基于供给端变化,与美林时钟需求端逻辑相左;再如2015年股市行情,是由于大量资金加杠杆入市,行情变化与实体经济周期脱节,出现政策市、资金市。
3 通胀作为美林时钟周期划分的主要变量,由于其概念、范畴和度量上的不足,可能与实体经济的实际运行出现偏差,因而对于经济周期的划分准确度造成一定影响。
基于我国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可以对传统美林投资时钟在我国的运用进行改良。由于我国从经济增长和通胀到大类资产表现的逻辑链条非线性,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其他观测变量,缩短逻辑链条,提高对于大类资产预测准确性。产出缺口和通胀是货币政策的部分输入变量,而“货币”和“信用派生”是货币政策主要的输出变量,与大类资产之间的逻辑链条更为直接。从逻辑上来说,货币和信用也可以与产出缺口和通胀构建的经济周期形成统一:
1 衰退期产出缺口恶化,通胀下行,货币政策放松,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较弱,对应“宽货币+紧信用”;
2 复苏期产出缺口好转,通胀下行,货币政策稳健,实体融资需求回升,对应“宽货币+宽信用”;
3 过热期产出缺口向好,通胀上行,央行收紧流动性,而此时实体融资需求依然旺盛,对应“紧货币+宽信用”;
4 滞涨期产出缺口恶化,通胀上行,央行难以放松货币,实体经济需求不振,对应“紧货币+紧信用”。
我们以货币和信用周期作为划分经济周期的主要变量,把2002年12月至2020年9月共划分为26个周期,发现改良的中国投资时钟对大类资产配置的整体准确率达到73%,显著高于传统美林时钟,其中:宽货币+紧信用(衰退)周期,大类资产配置于债券的正确率达83%;宽货币+宽信用(复苏)周期,配置于股票的正确率达100%;紧货币+宽信用(过热)周期,配置于商品的正确率为57%;紧货币+紧信用(滞涨)周期,配置于现金的正确率为43%。
进一步,我们从中观视角出发,发现在四大周期中,股票(不同行业)、债券(不同久期)、商品(不同品种)三类资产细分领域同样出现明显轮动:
股票:1 衰退期,金融和消费板块抗跌能力最强;2 复苏期,周期和金融板块是最佳选择;3 过热期,周期和消费板块表现最为强势;4 滞涨期,消费和成长板块最为抗跌。
债券:1 衰退期,债市100%走牛,但收益率曲线形态各有不同;2 复苏期,债市以震荡市为主,收益率曲线形态整体趋于平坦;3 过热期,债市100%走熊,收益率曲线整体偏平坦;4 滞涨期,债券缺乏明显趋势,需要相机抉择。
商品:1 衰退期,贵金属表现最佳;2 复苏期,工业品整体表现不错,金属板块是最佳选择;3 过热期,金属板块表现最佳;4 滞涨期,贵金属最为抗跌。
风险提示:经济波动超预期。
图片
目录
1 投资时钟理论回顾
1.1 早期投资时钟
1.2 美林投资时钟
2 美林时钟在美国基本符合经典理论
2.1 美国美林时钟的阶段划分
2.2 1970-2020年美林投资时钟下美国大类资产表现:基本符合经典理论
3 传统的美林投资时钟在中国还灵吗?
3.1 美林时钟在中国的检验:有效性偏低
3.2 为什么传统美林时钟在中国的效果偏差?
3.3 改良的投资时钟
4 周期轮动下的大类资产表现
4.1 股票市场投资时钟
4.2 债券市场投资时钟
4.3 商品投资时钟
图片
正文
1 投资时钟理论回顾
1.1 早期投资时钟
最早的投资时钟在1937年的《伦敦标准晚报》(London Evening Standard)上发表,其展示了各类资产在几十年经济周期循环中的收益轮动。
在最早的投资时钟里,大类资产包括现金、固定收益产品(债券)、股票、海外资产、大宗商品和房地产。经济周期在12个刻度的时钟上轮动,不同时刻对应着不同的经济阶段,其中12点代表经济最繁荣的阶段,而6点代表经济最萧条的阶段。
总体来说,早期投资时钟看待经济背景的方式较为粗糙,但其价值在于创新了经济周期指导资产配置的研究框架,为后续分析经济周期与投资决策提供指导意义。
图片
1.2 美林投资时钟
“美林投资时钟”是2004年由美林证券在一篇研报“The Investment Clock”中提出,美林证券基于对美国1973年到2004年的30年历史数据的研究,将经济周期与资产轮动及行业策略联系起来,是资产配置领域的经典理论。
与最早投资时钟不同,美林投资时钟模型以产出缺口和通胀两个指标,将经济周期划分为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四个阶段,资产类别划分为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四类。从美林投资时钟的左下方开始,顺时针转动,经济依次沿“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循环轮转,而债市、股市、大宗商品、现金的收益依次领跑大类资产。
图片
在衰退期:经济下行,产出缺口恶化,通胀下行。货币政策趋松,债券的表现最为突出。债券>现金>股票>大宗商品。
在复苏期:经济上行,产出缺口好转,通胀下行。经济转好,货币政策稳定,企业盈利改善,股票获得超额收益。股票>债券>现金>大宗商品。
在过热期:经济上行,产出缺口继续向好,通胀上行。通胀上行增加了现金的持有成本,货币政策收紧以及加息的可能性降低了债券的吸引力,商品受益于通胀的上行,明显走牛。大宗商品>股票>现金/债券。
在滞胀期:经济下行,产出缺口恶化,通胀上行。由于通胀压力,此时货币政策难以放松,同时经济下行对企业盈利形成拖累,对股票造成负面影响,基于长期配置需求,债券的吸引力提升。现金>债券>大宗商品/股票。
图片
美林投资时钟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需求侧变化的经济周期波动理论,背后的主要逻辑认为,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相互作用形成短期经济周期,从而影响大类资产走势。投资者可以通过识别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的重要拐点,在周期变换中把握趋势获利。从长期来看,长期经济增长与劳动、资本、技术、全要素生产率等生产要素相关;从短期来看,经济不会完全遵循长期经济增长路径,顺周期的行为产生的惯性会导致经济短期偏离潜在产出水平,而宏观调控政策则引导经济向潜在产出回归。比如,当短期经济疲弱,产出缺口恶化时,经济面临通缩压力,此时货币政策放松,刺激经济需求回升;当短期经济强劲,产出缺口向好时,经济面临通胀压力,此时货币政策收紧,需求回落。在经济短期波动与宏观调控共同作用下,经济周期形成不同阶段,大类资产出现趋势性轮动。
投资时钟可以帮助投资者制定行业战略,通过观察经济周期的变化,分析判断周期性、成长性、利率敏感性等行业的获利机会。经济增长变动影响投资周期性和防守性资产的收益,如经济增长加快时,有色、钢铁等周期性行业对应的股票和大宗商品表现好。通胀水平变动影响投资成长型或价值型的股票收益,通胀水平下降、贴现率降低时,久期长的成长型股票表现好。从衰退期中开始出现复苏迹象时,银行类、消费类股票等利率敏感型股票将率先反应。
2 美林时钟在美国基本符合经典理论
美林证券2004年的报告使用美国1973年3月至2004年7月的数据来实证检验理论的效果,本文参考美林投资时钟的方法,把时间范围扩展至1970年1月至2020年9月,检验美林时钟的适用性。
2.1 美国美林时钟的阶段划分
依照美林投资时钟,本文仍然通过产出缺口和通胀走势判定经济所处阶段,并对每阶段的四大类资产表现进行统计。
以产出缺口衡量经济增速,产出缺口是表示经济偏离可持续增长路径百分比的指标,美国经济在20世纪70、80年代以及2009年前后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其它时候大多是较小幅度的震荡。由于数据是不断震荡的,因此对每一次上升或下降都做区分没有意义,我们主要对6个月以上较长时段的趋势做上升或者下降的判断。
以同比CPI衡量的通胀数据,CPI是美联储和其它央行盯住的目标和划分通胀等级的依据,投资时钟要依此来预测央行的政策变动。美国的通货膨胀在20世纪70、80年代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此后整体呈下降趋势。自2012年美联储明确2%的通胀目标以来,大多数时间未能实现该目标,因此2012年至今,除个别区间通胀明显上升至2%以外,CPI主要表现为下行趋势。
按照经济增长与通胀变化周期划分四个阶段,产出缺口与通胀同时下行为衰退,产出缺口上行通胀下行时为复苏,产出缺口与通胀同时上行时为过热,产出缺口下行通胀上行时为滞涨。为保持结果纵向可比性,本文使用的周期划分方式与美林投资时钟的基本一致,需要指出的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的主逻辑是从衰退走向复苏,直至过热,考虑美国CPI的情况,结合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直至2017年才达到,2017年下半年开始退出量宽,2009-2017年中的经济周期主要以复苏周期为主。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能讲解下投资时钟下如何投资期货
投资时钟更多的是指美林投资时钟,是按照经济周期分成的四个阶段:1、“经济上行,通胀下行”-复苏阶段,由于股票对经济的弹性更大,其相对债券和现金具备明显超额收益;2、“经济上行...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怎么用呢?根据这个理论,现在中国经济是处于衰退期吗
这个有时候是都不可以用的,比如哪年六月
什么是美林投资时钟?
美林时钟理论是讲投资中的经济周期的。具体是这样的:1.美林投资时钟将资产、债券收益率曲线和经济周期等数据相互关联。2.美林“投资时钟”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投资者识别经济周期的重要转折点。通过正确判断...
基于行业轮动的投资策略,如何准确把握不同行业的轮动周期?
要准确把握不同行业的轮动周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首先,你得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数据,像GDP增速、通货膨胀率等。一般在经济复苏阶段,周期性行业,比如钢铁、有色可能会率先启动;而在经济繁荣后期,消...
美林投资时钟
一、美林时钟简介美林投资时钟是美林证券2004年提出的资产配置理论。它通过研究美国1973年到2004年的30年历史数据,发现经济运行发展遵循复苏-过热-滞胀-衰退—复苏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周期性规律。该理论用经济增长(如GDP增长率,也可用工业增加值、PMI替代)和通货膨胀(如CPI增长率,也可用PPI增长率代替)这两个指标,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据此制定资产轮动配置策略。二、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及投资优先级复苏期(高GDP + 低CPI):经济刚从危机中恢复,GDP加速增长,物价水平不高,通胀压力小。政府采用...
什么是美林投资时钟?
美林投资时钟是一种将经济周期与不同类资产表现联系起来,从而指导投资者在不同经济周期进行资产配置选择的方法。这种方法将经济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周期——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每个周期都对应着表现超越大市的某一特定类别资产: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在衰退周期,经济增长停滞,通胀率处于低谷,企业盈利微弱并且实际收益率下降,央行降息刺激经济导致收益率曲线下行,因而债券是该周期的最佳选择。在复苏周期,经济刺激政策发挥作用,经济增长恢复,企业盈利上升。由于剩余产能尚未耗尽,通...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18
-
大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均下调,银行存款究竟用啥来替代?
2025-10-27 09:18
-
未来产业AI如何投资?20+人工智能ETF排名来啦~
2025-10-27 09:18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