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调整——格林斯潘的“魔棒”
发布时间:2021-1-18 11:02阅读:383
利率调整——格林斯潘的“魔棒”
1987年10月19日,被华尔街投资者称为“黑色的星期一”,这一天道琼斯指数在三个小时之内暴跌22.6%,六个半小时后股票市值缩水5000多亿美元。这一天,日后对美国经济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艾伦·格林斯潘也刚好就任美联储主席刚满两个月。翌日清晨,格林斯潘立刻采取行动,宣布降低联邦基金利率,随后,市场长期利率也随之下降。此后经过数个月的调整,华尔街的投资者们逐步获得了足够的投资金钱,从而重拾信心,这使美国经济平稳地渡过了这一场劫难。
此后18年里,格林斯潘就是把利率当成手中一根神奇的“棒”,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调高或降低利率,美国经济也正是在格林斯潘的这种策略下数次化险为夷,创造了连续八年低通胀、高增长、高就业的神话。
那么,利率为什么会具有如此神奇的力呢?这是因为利率的涨跌与居民、企业、政府的钱袋子密切相关,它是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
1.通过调整银行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通过提高利率减少信贷规模、减少货币投放,来达到压缩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的目的。当利率提高时,意味着人们借款的成本增加,资金短缺者的负担则越重,他们的借款需求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一般,股市、楼市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因而对利率的变动十分敏感。利率上调对股市、楼市往往是利空因素,通常情况下是市场发生波动的重大因素。
2.对需要扶持、优先发展的行业实行优惠利率政策
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资金供给者的让渡行为有重要影响。对于需要扶持、优先发展的行业,政府可对其实行优惠汇率政策,从资金面来支持其发展。相反,对需要限制发展的行业或企业,则可以通过适当提高银行利率的方式来提高其投入成本。
3.提高利率有利于吸收闲散资金存入银行
当利率上升时,会抑制人们的消费欲望,可以吸引居民把闲余资金存入银行,减少社会货币总量,抑制通货膨胀。同时,银行利率的提高也会增加企业贷款成本,抑制商品销售,减少企业盈利。在经济发展过热时期,提高利率,可以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过快发展。从宏观角度来看,当利率水平提高时,一方面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使社会资金供给扩大,从而有可能使社会产出扩大;另一方面又可能使投资受到抑制,从而使社会产出减少。
4.通过利率变动改变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经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当一个国家紧缩信贷、上调利率时,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利率差异,这将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移动。资本一般总是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严重的逆差时,可将本国短期利率提高,以吸引外国的短期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逆差;当发生过大的顺差时,可将本国利率水平调低,以限制外国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顺差。
虽然利率是国家和银行调控经济的有力手段,看似离我们很远,但在我们日常的经济生活中,依旧要及时了解利率的变化,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经济生活更加协调。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