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钢年报】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发布时间:2021-1-5 22:22阅读:293
专业期货公司,双A级国企单位,手续费便宜,保证金门槛双A公司最低,优惠多服务好,欢迎咨询开户!
摘要
2020年,螺纹钢主要交易两条主线:一是疫情影响下需求释放的周期缩短,以及工业材及炉料偏强下三季度之后螺纹供给弹性下降;二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刺激投资(地产和基建)成为市场惯性思维,强预期贯穿全年。历史高库存的压力被宽松的货币环境、旺季高去库和强预期所抵消。螺纹利润中枢继续下移,下半年成本推动较为明显。2021年,低库存之下预计国内地产仍具韧性,新开工增速继续下行,但施工及建安投资增速持稳;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持平,内部结构调整,其中新基建占比增加。进出口将明显改善,外需增加。综合看,工业材需求表现仍将好于建筑钢材。置换产能投放量大于2020年,粗钢产能瓶颈约束继续下降,钢坯进口将随国外需求回升而大幅减少,影响螺纹供应,预计利润仍是螺纹产量调节的核心驱动。在无外部事件影响下,螺纹需求释放周期将恢复正常,这会使供需矛盾在一段时间内显著增加的概率降低,成本支撑在上半年依然较强,下半年要看炉料供应的恢复情况。综合分析,海外经济回升的预期未证伪,国内地产和基建的韧性依然存在,M1增速继续上行,螺纹钢在2020年底大幅上涨更多是对预期的提前反应,而2021年上半年将进入预期兑现阶段,工业材表现依然关键,若其需求延续强势,则对螺纹仍有强支撑。上半年行情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春节前强预期难以证伪,黑色整体估值过高的风险加大但驱动依然向上;春节后国内需求逐步启动,海外疫苗接种情况也渐明朗,工业材若未明显走弱,则螺纹产量回升受阻,需求在释放周期拉长后可能难以复制今年旺季表现,但低产量下高去库或能维持,现货在进入旺季后有望再次走强。下半年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包括中美关系、国内信用环境,地产新开工增速下行的幅度,因此在上半年持续上行后,下半年继续向上的动能可能减弱,需求若边际走弱并配合供给回升则螺纹存在下跌风险。全年螺纹钢运行区间预计3600-4700元/吨,维持宽幅震荡走势,利润大幅扩张的难度较大。操作建议:建议更多关注黑色商品整体矛盾,在工业材及炉料走弱前,宏观和成本端的驱动仍向上,螺纹将延续强势,特别是在产量持续回升前,建议维持低位买入思路。全年仍看好卷螺价差的扩大,正套可逢低入场,规避下半年走弱风险。对利润预期不宜过高,上游企业建议对利润择机套保,下游企业买入保值的入场点可参考电弧炉成本。正文
第一部分 螺纹钢长期走势及2020年行情回顾
一、螺纹钢价格长期走势回顾
螺纹钢作为强周期商品,其与中国经济运行情况高度相关,由于需求主要是房地产和基建,因此螺纹钢价格和房地产周期较为一致。进入2017年后,供给侧改革及环保限产又对其供给端产生较大影响,结合房地产进入牛市,螺纹钢开启了新一轮上涨周期。第一阶段:2007年以前,国内正处于房地产投资的高速发展阶段,房地产新开工增速维持在30%以上,而钢材供给尚未进入过剩阶段,螺纹钢价格得以持续上涨,上海地区现货价格最高接近5800元/吨。第二阶段: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房地产新开工快速回落至-10%以下,并持续到2009年,基建投资虽然大幅回升,在2009年全年维持在40%以上,但并未有效对冲因房地产走弱所导致的需求放缓,螺纹钢现货价格跌至3000元附近。第三阶段:2010年,中国推行了新的刺激政策,货币政策较为宽松,需求再度回暖,地产新开工增速回到40-50%,而后在2011年四季度快速回落,但螺纹钢价格仍出现一轮快速反弹,现货价格最高接近5000元/吨。第四阶段:2012年后,房地产需求出现较为明显的萎缩,基建投资在2012-2014年始终维持在20%附近,增速相对较快,但供给的大量释放,仍使螺纹开始了长达4年的下跌,最低跌至2015年末的1700元/吨,跌幅超过60%。第五阶段:2016年开始,中国开始新一轮政策刺激,实际是从2014年11月的央行降息开始,2015年央行连续5次降准降息,货币政策全面放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大幅回升,新开工增速也开始企稳反弹,进入2017年又施行了较为严格的去产能政策,并伴随着长期的环保限产,供给收缩较为严重,螺纹钢价格开始进入3年上涨周期。第六阶段:2019年,供给收缩的影响逐步减弱,高利润下大量产能投产,包括产能置换后,工艺提升导致实际产量的弹性增加,电炉产能占比增加又使环保限产对供给的影响减弱,需求在房地产支撑下依然较强,但已有转弱迹象,钢价在四季度因预期差出现一轮大涨。第七阶段:2020年,受全球突发疫情影响,螺纹钢价格在年初大跌,随后市场交易逻辑一直在预期和现实之间摆动,整体看需求持稳向好,产量先增后降,高库存问题一直存在,但高去库掩盖库存问题,螺纹钢价格震荡走高,不过未能突破2019年高点。二、螺纹钢价格2020年行情回顾
2020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疫情前,市场对春节后的需求预期不差,因此螺纹期货价格一直围绕在电炉平电成本附近运行,波动较小。第二阶段:疫情之后到需求恢复前,市场先经历了恐慌式下跌,之后对逆周期刺激政策预期较强,期货先行反弹,但随着海外疫情的爆发,螺纹再次跟随风险资产同步下跌,整体是宽幅震荡走势,持续一个月。第三阶段:自4月开始国内建材需求恢复,螺纹需求快速回升,但产量恢复偏慢,阶段性的高去库使现货企稳,期货继续走高,强现实和强预期结合。进入6月需求开始走弱,期间强降雨导致需求超季节性下滑,但旺季预期支撑下,期货继续上涨,现货持稳。9月旺季需求表现一般,且地产数据意外下行,受此影响,螺纹由涨转跌。国庆假期后,旺季需求逐步释放,且在此重复4-5月表现,而产量自8月下降以来未见回升,去库较好继续支撑现货价格上涨,并带动期货修复贴水。11月,随着地产数据回升,及疫苗出现,对2021年上半年需求预期也再次转好,螺纹远月合约由此走强。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展望
疫情影响消散后经济内生逻辑重新占据主导地位,2021年经济总量修复同时还将伴随结构分化。从政策退出和需求修复线索理解2021年宏观经济分别类似2010和2017年。其中政策退出线索方面,2021年和2010年都面临着逆周期政策退出。然而2021年政策退出对总需求影响要远弱于2010年。而全球经济修复线索方面,2021年似乎可以类比于2017年。不同的是2017年基建投资相对来说处于高位,当时推出供给侧改革使工业品价格大涨,这两点因素不会在2021年见到。综合判断,2021年宏观经济,政策退出不如2010年,需求扩张不如2017年。据此,就出口、投资、消费、物价四块领域进行展望:出口持续向上修复。疫苗投产应用将解除疫情对日本、欧洲等经济体约束,此类国家经济将以较高斜率修复。美国等今年下半年已处在修复通道的经济体,2021年需求仍在修复通道之中。其中美国修复动力主要来自于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商品补库逻辑)。总之,只要未来海外需求持续修复,当前贸易环境不变或者向好,则2021年中国出口将会持续改善。房地产投资大概率维持平稳。2018年以来房地产进入新的平台发展期,平台期中的典型特征是缓慢去库,销售、投资、价格稳定。预计2020-2021年房地产投资仍出于政策构筑的平台发展期。房地产投资持平于过去三年的投资增速(约8%)。基建投资平稳期中的调结构。2018年基建投资结束大扩张时代,2019年以后基建投资进入平稳发展期。平稳发展期中,基建投资重要的是结构调整而非总量扩张。预计2021年基建投资在总量增速上基本持平于过去两年投资水平(约4%);项目投向上新基建占比将继续提升;资金来源方面继续“开正门堵偏门”。制造业投资筑底修复并板块分化。疫情前制造业产能利用率77.1%,为2017年以来的次高点,处于较高水平。只要疫情较2020年改善,贸易摩擦不比2018-2019年更甚,基建和地产投资不至于快速回落,则制造业需求将继续回升,盈利预期因此改善。此外预计2021年信用条件边际收紧,但不至于回到2018年极端信用状态,制造业融资可得性可以得到满足。从产能利用(目前已经处于相对高位)、盈利预期(2021年大概率改善)、扩产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不至于极端收紧)三点因素综合判断,明年制造业投资将上行。看好新兴制造业(专用设备、仪器仪表、计算机与通信电子设备制造)的相对表现。消费主导因素仍在汽车。疫情影响下汽车消费成为今年拖累社零增速的最主要因素,汽车消费受到收入与政策的双重约束。疫情冲击后经济逐步修复,预期收入也将有所改善。今年政策层面出台各类“稳汽车消费政策”刺激,汽车消费需求也会因此有边际增量贡献。综合判断未来汽车消费仍有持续修复,带动社零增速改善。第三部分 供给分析
一、全球钢材供应情况
2020年钢材供应方面,除中国以外少数国家,其他地区产量均同比下降。前三季度,国际钢铁协会统计,65个国家粗钢产量13.47亿吨,同比减少3.2%,其中中国粗钢产量增加4.5%,欧盟、印度、日本分别下降17.9%、16.5%、19.1%,韩国、独联体产量下降7.5%和2.5%,前三季度,中国占全球钢铁产量的比重为58.4%。另外,土耳其和伊朗粗钢产量也实现正增长,分别为2.6%和9.3%,越南前9个月增加了14.8%。中国以外地区生铁产量临近年末已明显恢复,10月全球除中国以外地区生铁产量3544万吨,同比减少4%,相比4月-26%降幅收窄,其中南美、印度、独联体已高于2019年,北美洲产量接近,日本和欧洲产量距历史同期仍有较大差距。10月全球粗钢产量同比增加7%,除中国以外地区粗钢产量增加3.3%,独联体、中东、印度恢复均较快,而欧盟、日韩仍低于去年。二、中国钢材供应情况
(一)2020年钢铁行业生产受疫情影响较小2020年,中国钢材产量继续大幅增加。统计局数据,1-11月累计产量12.02亿吨,同比增加7.0%,其中前10个月钢筋和盘条产量分别增加5.8%和3.2%,中厚宽带钢、热轧薄板产量分别增加12%和13.5%。国内钢铁行业生产受疫情影响不大,工业增加值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前11个月增加6.3%,增幅居前,而从更微观数据来看,Mysteel全国钢厂高炉产能利用率自5月开始一直处于近三年同期高位,日均铁水产量则从2月低点206万吨最高增至8月的253万吨,增幅超过20%,同比则增加10%,短流程开工恢复稍慢,但8月以后也超过2019年同期。钢材各品种间产量出现分化,从Mysteel数据看,7月之后螺纹钢周产量由最高400万吨降至四季度的360万吨,幅度达10%,年底前一直在360万吨附近波动。同期热卷产量维持在320-330万吨之间,线材产量最高增加10万吨,对于螺纹产量的大幅减少,难以用绝对利润去解释,10月下旬开始螺纹利润快速回升,高炉利润回到二季度水平并明显高于三季度,短流程利润也大幅扩张,华东电炉平电利润回到400元以上,但10月之后螺纹产量、电弧炉开工率并未明显增加,供给对利润的影响阶段性钝化。对于螺纹钢产量大幅减少及四季度维持低位,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进出口影响。螺纹直接进出口量较少,但钢坯进口量在6月以后大幅增至248万吨,8月达到322万吨,2019年同期则在10-40万吨之间,增幅较大。其中5-9月普方坯进口量累计进口增加600万吨,根据Mysteel市场调研流向螺纹钢占比80%,以此计算对螺纹周产量影响在20万吨以上。10月以后钢材进口量开始下降,钢坯进口也明显减少,同时全国严查穿水螺纹,导致前期进口钢坯不能用于轧制螺纹。二是热卷与螺纹价差、盘螺与螺纹价差持续扩大,8月华东地区现货热卷与螺纹价差最高到400元/吨,盘螺和螺纹价差则从6月的120元升至11月530元/吨,在利润低于其他钢材之下,导致钢厂螺纹投放的意愿下降。六部委在6月公布了《2020年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点》,其中包括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严禁新增产能。据卓创资讯统计,2020年螺纹钢在产产能35840万吨,较2019年增加165万吨,增幅0.46%,螺纹钢在产轧线在399条,较2019年减少2条,降幅0.5%。2020年产能增加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广西、云南、安徽以及广东等地,降幅较大的地区为江苏、河北、及宁夏等地。产能增加主要原因如下:一、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部分前期停产企业恢复生产;二、部分钢企产能置换建设完成,开始投产,并且新建轧线产能均较高,三、技术升级改造后,新产能销量提升。(二)产能置换数量增加 限制更为严格2018年至今,在实施产能置换政策以来,据不同机构统计,预计退出炼铁产能17368万吨,新投炼铁产能14175万吨,净退出3193万吨,整体退出比例在1.18:1;退出炼钢产能16525万吨,新投炼钢产能13895万吨,净退出2630万吨,整体退出比例在1.15:1。减量置换使新建产能小于原有产能,但钢厂上报的新建产能均使用的是老一套的生产系数,而新高炉的生产系数已明显高于置换前,最终实际生产能力也大幅提高。从数据看,2020年前10个月,国内生铁和粗钢月均产量比2017年增加25%和26%,比2019年增加10%和5.3%,在去产能和去“地条钢”过程中,实际产量增幅也较为明显。为了更好地规范钢铁项目建设,确保钢铁总产能只减不增,解决当前产量过快增长等问题,新版《钢铁产能置换实施办法》预计在2020年底之前正式出台。新置换办法将大幅收紧产能置换比例,拟将环境敏感区域置换比例由不低于1.25:1提高到1.5:1,非环境敏感区域减量置换比例从此前的减量置换变为1.25:1,新置换办法中环境敏感区域还将扩大,由2018年的6省及广东9市增加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汾渭平原和其他2+26大气通道城市。将通过进一步加强能耗和环保等因素对钢铁行业予以限制。发改委相关人员表示,将通过进一步加强能耗和环保等因素对钢铁行业予以限制,根据区域环境容量、区域能耗总量来控制钢铁供给。根据各省市钢铁产能置换计划,2020年11月至2021年,预计新增粗钢产能1.24亿吨,淘汰粗钢产能1.07亿吨,新增炼铁产能1.23亿吨,淘汰炼铁产能1.09亿吨,因此实际置换产能投放逐步进入高峰期,而相比旧产能,新建产能生产工艺的改进使实际产能要高于上报的产能,长流程粗钢和生铁供给上限将高于2020年。电炉2020年11月-2021年计划新建产能2800万吨,淘汰产能1200万吨,供给同样面临较大回升。(三)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环保限产影响下降2020年,环保限产依然是常态化。上半年,主要是以抗疫为主,因此限产效果一般,Mysteel唐山地区高炉开工率在8月之前高位持稳。10月,唐山发布了《唐山市2020-2021年秋冬季工业企业日常减排措施》,限产力度和对铁水供给的理论影响低于2019年,唐山地区高炉开工率10到11月下降了10%,同期全国高炉日均铁水产量先减后增,变化较小,同比增加20万吨,11月初唐山又公布了限产质量强化保证方案,但对钢厂高炉、烧结机开工影响有限。1-10月,京津冀区域PM2.5月均浓度同比下降10%,优良天数增加4.82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月均浓度分别下降14%和13%,338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增加5.44天。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看,2020年前10个月全国及京津冀地区优良天数是2016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而污染物浓度则是2015年以来最低的一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唐山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017年至今最低,但在1-10月168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中仍排名倒数第一,增加了唐山限产的压力。(四)利润逐年下滑 螺纹供给实际已转向宽松对于螺纹钢当前供需情况,从电弧炉利润走势上可以略见一二。华东地区独立电炉钢螺纹利润由2017年最高1600元/吨逐年回落,2020年以来多数时间在盈亏平衡附近,电炉产能占比增加使电炉钢成本逐步成为螺纹钢边际成本线,需求逐年增加下,螺纹现货价格在跌破电炉成本后,会促使产量回落,从而实现新的平衡。2019年之前,螺纹钢边际利润也相对较高,表明供需存在缺口,2019年后边际利润逐步收窄,并阶段性亏损去倒逼电炉减产,表明螺纹供需逐步平衡,至2020年产量继续增加,需求累计同比下降,螺纹钢边际利润继续下降,这其中存在电炉技术升级导致成本下降的原因,而在旧成本计算中未能体现。供给方面,从电炉利润看,螺纹供应已转向宽松,成本或利润驱动的趋势更为明显,2021年炼铁和炼钢置换产能继续增加,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提高使实际产能要高于申报产能,环保限产影响继续减弱,在工业材较强之下,螺纹产量回升受阻,但如果工业材需求转弱、利润下滑,则螺纹钢产量也将再次转增。第四部分 需求分析
2020年工业材和建筑材需求均较强,但强弱关系转换,工业材需求在疫情后持续性更好,而建筑钢材需求波动较大,这就导致热卷和螺纹价差持续扩大,特别是期货合约,结合交割标的的不同,进入四季度之后近远月卷螺价差均回到2016年以来高点。对于螺纹钢需求,按农历时间口径计算,春节后至11月,根据Mysteel周度数据计算出的螺纹钢表观消费量累计减少1%,4月之后即回到历史高位并一直持续,但受到降雨、洪涝影响,6-8月需求环比回落的幅度较大,接近20%,而国庆之后一直到11月,需求同比增速重回高位,绝对量也接近上半年高点。疫情及天气对需求节奏影响较大,而全年看螺纹多数时间处于赶工的过程中,特别是10月之后,因政策影响地产赶工明显。一、疫情后国内地产展现出超强韧性
2020年,在市场一贯看空预期之下,地产继续展现出超强的韧性,但疫情之后,地产的强势并未引发较大的预期差,主要原因是刺激投资已成为托底经济的惯性思维。首套房平均贷款利率由1月的5.51%降至11月5.24%,而相比此轮高点地产利率已下降47bp。1-1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5432亿,全年维持高位,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在1-2月同比下降40%的情况下,到10月累计增速已同比转正,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的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累计增速分别扩大至4.3%和9.8%。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前11个月累计增速为-2.0%,竣工面积累计下降7.3%,施工平稳但进入11月加快。本年购置土地面积累计减少5.2%,自2019年2月以来土地成交一直维持负增长。从2020年地产数据看,终端销售依然较强,但后端的土地购置和新开工则恢复较慢,特别是新开工面积,8月之后增速回落比较明显。地产赶工依然是解释今年螺纹钢高需求的主要逻辑,特别是对于国庆后的需求,而“三道红线”政策的出台强化了地产赶工的信念。8月20日,住建部和央行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相关规则涉及三道红线:1、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2、净负债率大于100%;3、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过渡期截止至2023年6月30日,届时如果超三道红线,有息负债不得增加;超两道红线,有息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5%;超一道红线,有息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10%;所有要求均达标,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15%。房企加杠杆主要是在拿地环节,因此应对“三道红线”的方式为减少拿地,加速开工和推盘,回笼资金,8-10月土地购置面积下降5.9%,销售面积同比增加12%,但新开工累计增速也降至1.3%,新开工增速回落超出预期,不过同期建筑工程投资累计增速为15%,表明存量施工依然较高,这也能解释螺纹需求在10-11月大幅增加。从最近5年的数据看,新开工面积与购置土地面积基本是同步的关系,拿地对开工的领先性已不明显,因此新开工增速的明显回落也相应得到解释,若结合政策压力加强下对房企拿地的约束,则土地成交再次回升的概率相应下降,从而使2021年房地产新开工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市场在2019年末对房地产后周期开启的预期比较强,统计局竣工数据体现并不明显,只是从家具、家电及一些后周期商品表现看,住宅竣工逐步回升。因此,这种由开工向竣工过度的趋势在2021年将持续,施工保持平稳,而建筑工程投资增速也可能逐步回落,后周期景气度将会更高。2018年至今强烈看空地产的预期均被证伪,目前看2021年新开工和投资断崖式下滑的可能依然较小,主要是疫情之后经济恢复仍存在不确定,出口在海外生产恢复后可能会在下半年回落,而消费回升空间不明,因此以地产为主的投资对经济影响依然关键。同时新开工继续受商品房销售影响,后者和居民中长期贷款相关,信贷总量相比2020年下滑的预期之下,居民中长期贷款回落将使地产销售增速下行。另外,较低的库存可能会支撑地产投资,截止2020年10月,商品房待售面积回到2013年底的水平,而住宅待售面积更低,位于2012年底的水平,去库存压力较小。综合看,2021年房地产对螺纹需求增速或产生拖累,但向后周期的过度对工业材相对有利。二、基建投资增速低于预期
2020年,市场对基建投资回升的预期较为强烈,疫情发生后普遍估算国内全口径基建投资增速在8%甚至10%以上,2019年增速为3.3%。但在4月增速大幅回升后,基建投资增速由5月10.9%连续下降4个月至9月的4.8%,而后在10月回升至7.3%,11月则再次回落,1-11月累计增速只有3.3%。具体看,前10个月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速3.2%,高于去年的-0.1%,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投资增速-1.2%,低于去年的2.9%,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业增速6.1%,低于去年的37.2%,道路运输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增速为2.7%和2.1%,低于去年的9%和3.4%。基建投资增速是明显低于预期的,这里面可能有几个因素:一是资金层面。专项债发行量大幅增加成为市场看多基建的重要因素,但基建资金来源并不只是专项债,从数据来看,基建资金来源中贷款、自筹、预算内资金占比较高,其中自筹资金占比最高,专项债也只是自筹资金的其中一部分,因此无法只根据地方债发行增加就判断基建投资总量就高,还要看其他资金来源的情况。2020年财政资金投放重心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以及农林水事务,导致地方财政紧张,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及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速低于明显低于2019年。另外8月以后投向棚改的专项债资金占比开始提升,分流了基建资金。二是符合条件的优质项目不足。财政部对因准备不足短期内难以建设实施的项目,允许省级政府及时按程序调整用途,且优先用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两新一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部分省市专项债资金闲置。对于2021年基建投资,由于2020年增速低于预期,相比2019年提升或有限,因此即使疫情过后刺激基建的必要性下降,但基建增速下行空间也比较有限,内部分化预计加大,新基建会继续发力,而传统基建或承压下行,反应到钢材需求上,更利好工业材。三、钢材净出口大幅下降
2020年,由于应对疫情方式不同,导致中国和海外需求恢复恢复时间错位,这也导致钢材进出口量的大幅变化。1-11月,钢材累计出口4883万吨,同比减少18%,进口量1886万吨,同比增加74%,钢材净出口2997万吨,同比减少1887万吨,月均减量占钢材产量的1.65%。钢坯1-10月进口1570万吨,同比增加9倍,月均进口增量占粗钢产量的1.63%,因此钢材净出口减量和钢坯进口增量大约占粗钢月产量的3.7%。从内外价格看,中国和独联体、欧盟热卷价差在5月中旬到8月中旬一直维持在历史高位,冷轧的内外价差高位已持续到11月,上半年国际钢坯FOB价格大幅低于国内,另外受疫情影响,海外制造业相继停工,国外钢厂被迫降价销售。从历史看,国内钢材出口量和内外价差呈负相关,2016年之后随着国内钢材需求回升价格上涨,出口持续回落,2020年出口是近10年最低,结合钢坯进口量大增,钢材内流较为严重,而进口方坯主要流向建材,导致螺纹供应增加。10月开始,钢坯进口量开始回落,在海外需求恢复后,部分钢材品种价差也高位回落,缓解了进出口对国内供应的压力,因此在疫苗能顺利推出并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在2021年恢复的预期下,预计钢材及钢坯进口量将同比大幅减少,但海外高炉复产之下,将影响板材出口的恢复。因此,预计2021年钢材进口量重回过去4年正常区间,相比2020年减少700万吨,钢材出口量增加800万吨,但仍低于2019年,最终钢材净出口量增加1500万吨;钢坯进口量逐步回到100万吨以下,总量相比2020年减少800万吨。综上,疫情影响之下,2020年螺纹需求增速下滑,投资端韧性依然较强,存在疫情之后保经济的因素,基建低于预期,地产调控持续,“三道红线”之下2021年房企预计维持降杠杆、减少拿地的趋势,成为新开工增速快速下滑的隐患,但较低的商品房库存及疫后经济恢复仍存在不确定性,对国内地产业仍是较强的支撑,新开工增速继续回落将使螺纹需求增速下滑,基建增速预计持稳,同时内部结构上看,无论是地产后周期的延续还是新基建投资占比增加,均利好工业材需求,从需求上看,卷强螺弱有望延续。第五部分 成本分析
明年铁矿市场整体将呈现供应偏紧的格局。主流外矿产量增幅较为有限,澳洲三大矿山新增产能的投放都以替代原有产能为主,难以贡献增量,淡水河谷发运目标也再度出现下调,不及市场预期。国产精粉产量也难有明显增加,非主流矿有望成为外矿供应的重要增量来源。但下游需求将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持续转好,近期海外高炉铁水产量已开始回升,明年海外铁矿需求有望逐步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外矿发运至我国的比例将逐步回落。国内需求受新增高炉产能投放的支撑仍将较为旺盛,全年有望新增5000万吨左右的铁水产量。铁矿的供应缺口将逐步扩大,港口库存水平将再度回落至1.2亿吨下方。由于外矿供应偏紧,明年铁矿仍将是黑色系中自身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品种。由于新增产能陆续投放,2021年焦炭供应将增加,难以在呈现2020年去产能导致焦炭供应偏紧的局面。但由于焦炭新增产能投放在二季度之后,前期依旧较偏紧,预计2021年一季度焦炭期价的整体重心将维持高位,而随着后期产能的陆续投放,供应偏紧局面改善,期价重心将逐步下移。焦化企业利润亦将从600元/吨的高位逐步回归至200元/吨中位数水平。废钢供需偏紧格局短期难以改变,进口放开可能也难以在短时间改变其供需情况,预计偏强运行。第六部分 供需平衡表预测
供给分为两部分。预计螺纹和线材产量在2021年增加3%,相比2020年增速回落,产能约束较小及环保限产影响减弱的情况下,供给继续跟随利润调整,同时钢坯进口在2021年将随国外需求回升而大幅下降,因此对螺纹供给有一定影响。进口将同比减少,预计重回2020年之前的水平,出口增加,净出口改善。需求方面,地产新开工增速回落,但前端施工回落的速度可能要低于市场普遍预期,对螺纹钢而言在施工及建安投资未同比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地产用钢还是能保持平稳上市,基建增速预计持稳,新基建占比增加更利多工业材需求,因此综合看建材需求在2021年增速预计为3%。第七部分 技术分析与季节性分析
一、技术分析
月线看,螺纹钢期货指数仍处于 2018年以来3200-4300元的震荡区间之内,两次的上下边界突破均存在供需外部因素干扰,因此若进入2021年无新的事件干扰出现,螺纹钢期货指数预计仍难突破上边界,高点相比2019和2020年继续下移,下方在3200-3300元也存在强支撑。二、季节性分析
三、交易数据分析
2009年上市至今,螺纹钢期货日成交量中值为270万手,20%分位以下成交量为98.6万手,80%以上分位成交量为437.7万手,日成交量在500万手以上的时间占比为14.8%,2008年以后成交量相对稳定,成交量在200-500万手。持仓量中值为180万手,20%分位以下持仓量为79万手,80%分位以上持仓量为278万手。螺纹钢持仓稳定性高于成交,2016-2020年基本日持仓量基本稳定在200-300万手。历史日成交额均值为910亿元,20%以下分位成交额为370亿元,80%分位以上成交额为1764亿元,成交额多数时间稳定在2000亿元以下,占比95%,2016年以后螺纹钢日成交额基本在1000-1700亿元,均值1370亿元。2020年,成交量处于近5年低点,收到年内其他板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的影响,持仓量与2019年相近,表明投机属性下降。四、波动率分析
2009年至今,螺纹钢期货波动率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2009年-2011年冲高回落,波动率由30%降至最低10%。2009年下半年,螺纹钢波动率随钢价快速上升,而后钢价高位震荡,在2011年下半年开始下跌,螺纹钢波动率并未因价格下跌而扩大,而是逐步回落,在2011-2015年维持在10%-20%之间。二、2016年-2017年大幅上升。2016年螺纹钢价格低位反弹,波动率也迅速放大,最高在2017年四月达到50%。三、2018年-2020年高位震荡。2017年下半年开始,螺纹钢开始宽幅震荡,波动率由最高50%快速下降至20%,而后维持20%-30%震荡走势。从2009年以来螺纹钢期货波动率和价格走势看,两者相关性为-0.24,相关性并不明显,而在螺纹钢价格大幅下跌中波动率也并未放大,这背后可能部分源自螺纹钢成本曲线的变化。第八部分 总结与2021年展望
2021年,低库存之下预计国内地产仍具韧性,新开工增速继续下行,但施工及建安投资增速持稳;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持平,内部结构调整,其中新基建占比增加。综合看,国内建筑钢材需求增速下降而工业材表现更好。置换产能投放量大于2020年,粗钢产能瓶颈约束继续下降,钢坯进口将随国外需求回升而大幅减少,影响螺纹供应,预计利润仍是螺纹产量调节的核心驱动。在无外部事件影响下,螺纹需求释放周期将恢复正常,这会使供需矛盾在一段时间内显著增加的概率降低,成本支撑在上半年依然较强,下半年要看炉料供应的恢复情况。综合分析,海外经济回升的预期未证伪,国内地产和基建的韧性依然存在,M1增速继续上行,螺纹钢在2020年底大幅上涨更多是对预期的提前反应,而2021年上半年将进入预期兑现阶段,工业材表现依然关键,若其需求延续强势,则对螺纹仍有强支撑。上半年行情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春节前强预期难以证伪,黑色整体估值过高的风险加大但驱动依然向上;春节后国内需求逐步启动,海外疫苗接种情况也渐明朗,工业材若未明显走弱,则螺纹产量回升受阻,需求在释放周期拉长后可能难以复制今年旺季表现,但低产量下高去库或能维持,现货在进入旺季后有望再次走强。下半年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包括中美关系、国内信用环境,地产新开工增速下行的幅度,因此在上半年持续上行后,下半年继续向上的动能可能减弱,需求若边际走弱并配合供给回升则螺纹存在下跌风险。全年螺纹钢运行区间预计3600-4700元/吨,维持宽幅震荡走势,利润大幅扩张的难度较大。操作建议:建议更多关注黑色商品整体矛盾,在工业材及炉料走弱前,宏观和成本端的驱动仍向上,螺纹将延续强势,特别是在产量持续回升前,建议维持低位买入思路。全年仍看好卷螺价差的扩大,正套可逢低入场,规避下半年走弱风险。对利润预期不宜过高,上游企业建议对利润择机套保,下游企业买入保值的入场点可参考电弧炉成本。关注点:疫苗接种缓慢(空) 产量快速增加(空) 房地产新开工增速上升(多) 国内信用大幅收紧(空)
免责声明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源于公开资料,仅作参考之用。方正中期研究院力求准确可靠,但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及完备性不作任何保证,不管在何种情况下,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或需要,不能当作购买或出售报告中所提及的商品的依据。本报告版权仅为方正中期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如引用、转载、刊发,须注明出处为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