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宏观与市场展望
发布时间:2020-12-1 19:58阅读:416
年度展望很有必要,但也有风险。基于目前的认识简要谈几点思路,仅供大家参考。一、疫情压力缓解,影响或将长期化一季度主要国家的疫苗发放工作将极大改善目前疫情扩散的紧张气氛,二三季度随着疫苗发放范围的有效扩大,出行、集会和社交应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生活服务业开始出现明显好转,助力经济的总体恢复。不过全年来看,疫情及其消极影响预计难以完全消除。一是疫苗不可能实现全覆盖,另外疫苗的有效性仍待社会确认;二是新冠疫情对个人和企业行为模式的长期影响表现为不必要商务出行和大型聚会的减少,至少在明年末期不会回归到疫情前水平,很多公司和个人将选择居家办公;第三,也是最悲观的情况,全球彻底消除新冠病毒对人类社会的威胁可能还需要三两年的时间。二、经济增速创新高,但要避免过度乐观明年全球经济的总基调是继续修复一年来的疫情冲击,并且由于同比基数较低的影响,全球各国GDP的名义增速将创出近年新高,世界平均增速可能会达到6.3%左右,其中中国GDP全年增速有望达到9-10%,总之继续以高增长领跑全球。
值得注意的是,名义高增速并非经济的强势增长,除中国以外的一些经济体可能不过是恢复到与2019年大体相当的水平而已,比如欧元区经济2020年可能萎缩8.5%,要在明年全部涨回来的难度也是很大的,总之不要被明年的名义增长所迷惑,需要格外警惕市场的过度乐观情绪。全年来看,经济增速可能表现为前高后低,这不单是因为2020年上半年是数据的低点,也是因为2021年下半年,各国都将会有部分刺激政策终止或退出,这至少也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一些相应的波动。鉴于明年我国总体经济增速偏高,预计当局会趁势降低宏观杠杆率,财政投入力度会有适当的收敛,同时整顿金融秩序、适度限制信用扩张并继续加大房地产去金融化力度。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不会再有特别国债的发行,一些中小微企业享受的特别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也可能不再延续。对于明年的消费增速,目前持谨慎乐观态度,社会零售消费品增速有望达到10%以上。今年以来的消费增速弱于外贸,主要是因为一年多来的广大中产阶层遭受了疫情和水灾等较大意外损失,需要休养生息才能重燃消费力。不过从长期来看,立足内循环的政策基调需要持续提振居民消费。另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出台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中国有望进入又一轮改革红利期。农村土地改革、科技创新推进、社保体系完善、资源配置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公共福利增加等等,都将激发经济与市场的活di力和效率并提升国内消费。只要国家深入基础性改革并持续践行与“先富带后富”初心有关的政策,只要改革向农村重点推进并持续照顾到中下收入阶层的切身利益,那么中国社会的生活消费增长就会出现长期的良性发展局面。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通胀问题,主要还取决于疫后欧美货币财政政策,这在目前来看还需要继续观察。至于CPI,取决于更多因素。国内猪肉价格正随着供应增加而处于回落趋势中,应该不再会对明年的物价指数构成威胁。就今年涨幅已然较大的农产品来看,明年的天气因素是关键。就价格处于均衡中位的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走势来看,后期市场取决于生产国政策和消费需求的恢复快慢,目前也很难给出有把握的定见。特别是,近年来某些国际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有时候会受到股市涨跌的影响,这些超越产业供求因素的系统性波动往往还比较剧烈,需要参考宏观金融要素的重大变化。三、周期产业见底,战略新兴行业依然领跑疫情严重国家的生产制造业遭受重大冲击,使得中国生产制造业的核心优势再度凸显,世界需求越来越多地向中国集中。例如中国挖掘机产销量的全球占比从2019年的62%上升到2020年的70%,以及四季度中国主要港口出现了货柜荒等等……由此来看,明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形势依然会有亮眼的表现,并进而表现为生产制造业投资的陆续提速。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步衰减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综合考虑宏观形势和产业政策,粗略预计明年房地产和基建增速都会有所降低,减速幅度大致在1-2个百分点。不过总体来看,由于消费、出口和服务经济的良好扩张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放慢这并不影响中国经济再次彰显高增长的强大韧性。
包括雄安新区和南水北调等等重大国家工程的持续推进,将形成对相关工业品需求的长期拉动因素,因此大宗商品的整体走势并不悲观。相反,可能由于货币激增导致的价值重估和生产供应相对不足等利好因素而出现持续强势行情。如果新一届美国政府真能如期启动投资高达2万亿美元的绿色基建计划,那么有关工业品的旺盛需求将有望持续更长时间。相比传统周期性行业的再续繁荣,已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的高科技、新能源、互联网等战略新兴有望进入更快发展车道,继续享受政策的眷顾和市场的追捧,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领跑者。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财政补贴预算59.5亿元,比2020年增加约19%。今后随着规模效应的出现以及动力电池的技术突破,未来化石能源的地位将会被大大削弱。英国已宣布2030年禁售燃油车,这恐怕也是一个新兴经济加速突破的标志性事件。
四、全球维持低利率,超常规刺激政策退出展望20121年,出于对经济脆弱性的担忧和对国际竞争因素的复杂考虑,各国政府在财政货币政策方面应该不会采取特别激进的退出措施,其中宽松货币政策的一致性似乎更为确定,而各国财政政策的进退料会产生一些差距。
初步预计全球利率在明年仍将处于零利率附近的历史偏低水平,其中美联储的零利率政策有可能维持到2023年或者更远一些时候。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总体处于相对舒适的阶段,不高不低的利率与经济稳步恢复增长以及汇率稳定升值的局面完美匹配,未来若无重大意外,不用担心货币政策基调会做出较大调整。最近受到信用债市场冲击而持续走熊的国债市场,大约会在今年四季度后期或明年年初见底回升。2021年国内债券市场总体应保持向好态势,国债市场有可能成为明年收益最为稳定的投资板块之一。主要原因就是货币宽松的持续和实体经济尚未全面复苏的大背景。另外,中国即将展开的金融秩序整顿和对企业逃废债隐患的处理举措,也会逐步提升债市投资者信心水平。2021年,全球资本对中国债市的投资额度应会继续扩大,这对中国债券及利率市场产生的积极影响将远超往年。五、美元弱周期继续,人民币强周期开启受到经济相对低迷、政府债务爆棚和货币宽松不止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预计2021年美元汇率仍将维持继续回落态势,下调空间应该不会低于5%;如果美国国内治理和政策失调,年内美元跌幅也可能会达到10%。从美元指数走势图来看,下一个长期支撑点可能在80一线,而现在的点位是92.5。鉴于中国经济数据的持续强势,以及未来更多国家对中国发展潜力和内政外交的认可,国际资本向中国加速流动的大趋势是显而易见、不可阻挡的。2021年人民币汇率的坚挺程度因此将超出市场现有预期,明年人民币总体升值幅度有可能继续超过3-5%。如果内外部条件配合,未来一两年解除管制人民币升值幅度可能会接近令人难以置信的10%。11月18日我国财政部在伦交所、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和港交所三地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其中5年期发行7.5亿欧元,发行收益率-0.152%;10年期发行20亿欧元,发行收益率0.318%;15年期发行12.5亿欧元,发行收益率0.664%。超低的发行利率和超高的认购倍数显示了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信心十足,从中也可看到人民币汇率的远期走向。总之,未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相对优势的不断扩大,人民币汇率大概率会长期步入“5”时代。
经验来看,美元弱周期一般对应国际大宗商品的走牛,而人民币强周期一般而言也会被国际市场投资者理解为坚挺的中国经济会持续加大国际原材料需求。由此来看,2021年这个汇率波动较为剧烈的年份里,国际大宗商品大概率居于偏强运行态势。
六、中美股市分化,有望出现强弱角色互换这些年美股很牛。曾经在2019年年底预测道琼斯指数不久会有万点以上的跌幅,果然从2020年2月12日的历史高点29568直接崩跌到了3月23日的18213点。导火索主要是美国新冠疫情的大爆发。不过顽强的美股随后一路上涨并再创历史新高,至今,在美国疫情全面失控和国内乱局频发的大背景下,美股依然徘徊在历史高点附近。悲观者看美股指数总是摇摇欲坠,考虑到市场在疫情蔓延高峰时段的乐观情绪接近极致,未来3-6个月内应该还要警惕万点以上的崩跌。然而乐观者说,美国大选过后还有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并且未来随着疫苗的大规模上市和美国经济的稳定复苏,明年美股还会有历史新高,有些国际投行甚至公开宣称其涨幅大约为10-15%。A股一向弱于美股,而且习惯跟跌不跟涨。不过,通过近些年来一系列的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和基本面的综合评估后,包括监管层在内的一些官员和专家公开讲:中国股市有望迎来牛长熊短的新时代。相比对美股的乐观预言,本人更倾向于相信A股的乐观看法。原因就是,未来很长一个时期,至少最近5-10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流动性会显著好于美国,估值偏低的中国A股市场的未来表现很有可能会反超美国股市。2021年,希望这一端倪得到确认。不过注册制全面推广初期,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会极大分化,投资者要格外重视选股的重要性。在此也希望监管部门能在明年开始显著加大打假力度,本着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原则,为注册制的平稳推出和股市的良性运行保驾护航。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免费理财书”,可获得关于免费理财书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名义高增速并非经济的强势增长,除中国以外的一些经济体可能不过是恢复到与2019年大体相当的水平而已,比如欧元区经济2020年可能萎缩8.5%,要在明年全部涨回来的难度也是很大的,总之不要被明年的名义增长所迷惑,需要格外警惕市场的过度乐观情绪。全年来看,经济增速可能表现为前高后低,这不单是因为2020年上半年是数据的低点,也是因为2021年下半年,各国都将会有部分刺激政策终止或退出,这至少也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一些相应的波动。鉴于明年我国总体经济增速偏高,预计当局会趁势降低宏观杠杆率,财政投入力度会有适当的收敛,同时整顿金融秩序、适度限制信用扩张并继续加大房地产去金融化力度。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不会再有特别国债的发行,一些中小微企业享受的特别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也可能不再延续。对于明年的消费增速,目前持谨慎乐观态度,社会零售消费品增速有望达到10%以上。今年以来的消费增速弱于外贸,主要是因为一年多来的广大中产阶层遭受了疫情和水灾等较大意外损失,需要休养生息才能重燃消费力。不过从长期来看,立足内循环的政策基调需要持续提振居民消费。另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出台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中国有望进入又一轮改革红利期。农村土地改革、科技创新推进、社保体系完善、资源配置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公共福利增加等等,都将激发经济与市场的活di力和效率并提升国内消费。只要国家深入基础性改革并持续践行与“先富带后富”初心有关的政策,只要改革向农村重点推进并持续照顾到中下收入阶层的切身利益,那么中国社会的生活消费增长就会出现长期的良性发展局面。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通胀问题,主要还取决于疫后欧美货币财政政策,这在目前来看还需要继续观察。至于CPI,取决于更多因素。国内猪肉价格正随着供应增加而处于回落趋势中,应该不再会对明年的物价指数构成威胁。就今年涨幅已然较大的农产品来看,明年的天气因素是关键。就价格处于均衡中位的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走势来看,后期市场取决于生产国政策和消费需求的恢复快慢,目前也很难给出有把握的定见。特别是,近年来某些国际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有时候会受到股市涨跌的影响,这些超越产业供求因素的系统性波动往往还比较剧烈,需要参考宏观金融要素的重大变化。三、周期产业见底,战略新兴行业依然领跑疫情严重国家的生产制造业遭受重大冲击,使得中国生产制造业的核心优势再度凸显,世界需求越来越多地向中国集中。例如中国挖掘机产销量的全球占比从2019年的62%上升到2020年的70%,以及四季度中国主要港口出现了货柜荒等等……由此来看,明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形势依然会有亮眼的表现,并进而表现为生产制造业投资的陆续提速。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步衰减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综合考虑宏观形势和产业政策,粗略预计明年房地产和基建增速都会有所降低,减速幅度大致在1-2个百分点。不过总体来看,由于消费、出口和服务经济的良好扩张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放慢这并不影响中国经济再次彰显高增长的强大韧性。
包括雄安新区和南水北调等等重大国家工程的持续推进,将形成对相关工业品需求的长期拉动因素,因此大宗商品的整体走势并不悲观。相反,可能由于货币激增导致的价值重估和生产供应相对不足等利好因素而出现持续强势行情。如果新一届美国政府真能如期启动投资高达2万亿美元的绿色基建计划,那么有关工业品的旺盛需求将有望持续更长时间。相比传统周期性行业的再续繁荣,已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的高科技、新能源、互联网等战略新兴有望进入更快发展车道,继续享受政策的眷顾和市场的追捧,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领跑者。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财政补贴预算59.5亿元,比2020年增加约19%。今后随着规模效应的出现以及动力电池的技术突破,未来化石能源的地位将会被大大削弱。英国已宣布2030年禁售燃油车,这恐怕也是一个新兴经济加速突破的标志性事件。
四、全球维持低利率,超常规刺激政策退出展望20121年,出于对经济脆弱性的担忧和对国际竞争因素的复杂考虑,各国政府在财政货币政策方面应该不会采取特别激进的退出措施,其中宽松货币政策的一致性似乎更为确定,而各国财政政策的进退料会产生一些差距。
初步预计全球利率在明年仍将处于零利率附近的历史偏低水平,其中美联储的零利率政策有可能维持到2023年或者更远一些时候。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总体处于相对舒适的阶段,不高不低的利率与经济稳步恢复增长以及汇率稳定升值的局面完美匹配,未来若无重大意外,不用担心货币政策基调会做出较大调整。最近受到信用债市场冲击而持续走熊的国债市场,大约会在今年四季度后期或明年年初见底回升。2021年国内债券市场总体应保持向好态势,国债市场有可能成为明年收益最为稳定的投资板块之一。主要原因就是货币宽松的持续和实体经济尚未全面复苏的大背景。另外,中国即将展开的金融秩序整顿和对企业逃废债隐患的处理举措,也会逐步提升债市投资者信心水平。2021年,全球资本对中国债市的投资额度应会继续扩大,这对中国债券及利率市场产生的积极影响将远超往年。五、美元弱周期继续,人民币强周期开启受到经济相对低迷、政府债务爆棚和货币宽松不止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预计2021年美元汇率仍将维持继续回落态势,下调空间应该不会低于5%;如果美国国内治理和政策失调,年内美元跌幅也可能会达到10%。从美元指数走势图来看,下一个长期支撑点可能在80一线,而现在的点位是92.5。鉴于中国经济数据的持续强势,以及未来更多国家对中国发展潜力和内政外交的认可,国际资本向中国加速流动的大趋势是显而易见、不可阻挡的。2021年人民币汇率的坚挺程度因此将超出市场现有预期,明年人民币总体升值幅度有可能继续超过3-5%。如果内外部条件配合,未来一两年解除管制人民币升值幅度可能会接近令人难以置信的10%。11月18日我国财政部在伦交所、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和港交所三地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其中5年期发行7.5亿欧元,发行收益率-0.152%;10年期发行20亿欧元,发行收益率0.318%;15年期发行12.5亿欧元,发行收益率0.664%。超低的发行利率和超高的认购倍数显示了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信心十足,从中也可看到人民币汇率的远期走向。总之,未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相对优势的不断扩大,人民币汇率大概率会长期步入“5”时代。
经验来看,美元弱周期一般对应国际大宗商品的走牛,而人民币强周期一般而言也会被国际市场投资者理解为坚挺的中国经济会持续加大国际原材料需求。由此来看,2021年这个汇率波动较为剧烈的年份里,国际大宗商品大概率居于偏强运行态势。
六、中美股市分化,有望出现强弱角色互换这些年美股很牛。曾经在2019年年底预测道琼斯指数不久会有万点以上的跌幅,果然从2020年2月12日的历史高点29568直接崩跌到了3月23日的18213点。导火索主要是美国新冠疫情的大爆发。不过顽强的美股随后一路上涨并再创历史新高,至今,在美国疫情全面失控和国内乱局频发的大背景下,美股依然徘徊在历史高点附近。悲观者看美股指数总是摇摇欲坠,考虑到市场在疫情蔓延高峰时段的乐观情绪接近极致,未来3-6个月内应该还要警惕万点以上的崩跌。然而乐观者说,美国大选过后还有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并且未来随着疫苗的大规模上市和美国经济的稳定复苏,明年美股还会有历史新高,有些国际投行甚至公开宣称其涨幅大约为10-15%。A股一向弱于美股,而且习惯跟跌不跟涨。不过,通过近些年来一系列的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和基本面的综合评估后,包括监管层在内的一些官员和专家公开讲:中国股市有望迎来牛长熊短的新时代。相比对美股的乐观预言,本人更倾向于相信A股的乐观看法。原因就是,未来很长一个时期,至少最近5-10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流动性会显著好于美国,估值偏低的中国A股市场的未来表现很有可能会反超美国股市。2021年,希望这一端倪得到确认。不过注册制全面推广初期,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会极大分化,投资者要格外重视选股的重要性。在此也希望监管部门能在明年开始显著加大打假力度,本着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原则,为注册制的平稳推出和股市的良性运行保驾护航。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2025年尿素期货市场展望
注:点此进入主页查看全部最新行情分析未来尿素市场影响因素分析(一)产能与供应2025年,尿素产能增速将有所放缓,且行业负荷在多重因素下或均值回归而下降。然而,在高产能基数下,供应压力犹在。未来尿...
2025年玻璃期货市场展望
注:点此进入主页查看全部最新行情分析。预计2025年玻璃行业依然会受到房地产竣工端影响,供需面临双弱,需求减少程度或将大于供给减少,在地产端没有出现拐点情况下,以及可能存在的贸易摩擦宏观影响,玻...
2025年橡胶期货市场展望
注:点此进入主页查看全部最新行情分析。2025年全年来看:全球进入降息周期,国内外流动性有望进一步宽松;橡胶的供应将由升转降、需求则有望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社会库存整体可能长期处于相对低位;同时...
2025年塑料期货市场展望
注:点此进入主页查看全部最新行情分析2025年,聚烯烃期货价格预计将呈现先抑后扬的行情。市场仍将处于扩产年份,供应量的增加将对市场价格形成较大压力,供应过剩的背景下,价格难以脱离震荡格局,但宏观...
2025年宏观和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核心图表
本文为中信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曾宁于2024年11月27日在中信期货年度策略会“云开见日,奋楫笃行”上的主题发言摘要,公众号延迟发布。 一、今年以来大宗商品的表现 贵金属表现最强,录得30%涨幅;黑色金属表现最弱,全年下跌超过20%;有色金属一度表现强劲,但之后经历过山车;能源化工则表现平淡,大宗商品价格分化的背后则是国内外宏观经济和产业格局的变化。 二、国内定价商品:黑色建材——地产基建落幕,政策嬗变托底 1、粗钢需求的总量和结构变化 粗钢需求进入瓶颈期,外需的上升抵消了...
杠杆的终结:2021年房地产市场七大展望
手机:18013899938
郑重声明:本资讯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从业资格证号:F3006821 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Z0013752
期货开户,商品期货开户,股指期货开户,原油期货开户,外盘期货咨询,商品期权,股指期权,场外期权,基金投资(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企业套期保值等;
联系人:胡经理
手机:18013899938
微信:18013899938
QQ:1813627901
文章转自和讯网 投资者据此操作 风险请自担!!
2020-12-31 01:46:54 21世纪经济报道
...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