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加速供应链创新发展,用数智化打通生产到消费的链条
发布时间:2020-12-1 15:45阅读:145
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27日电 疫情期间,中国供应链体现出了高效与韧性,供应链创新与发展对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被认识。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十四五”规划建议也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加快数字化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给出了明确而具有前瞻性的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微向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中国供应链在疫情期间的高效与韧性,给国内和国际社会带来很多全新的认识。“特别是以数字化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化、智能化供应链,在疫情期间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韧性,而且有进一步扩大发展的趋势。供应链的应用从医药等应急物资,向与民生紧密相关的蔬菜、生鲜食品、日用品等商品方向加速拓展,在为老百姓(603883,股吧)提供了更好的服务的同时,实现了从生产到消费整个链条的打通,和供应链整体各方资源的加速整合与供应链体系的优化。”
同时,王微也指出了中国供应链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她表示,首先,应当认识到,供应链的发展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是商品生产到最终消费整体的一系列的过程,是流通过程中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配合与相互分工。它涉及批发零售、电商、物流、仓储等诸多环节,是一个需要所有参与主体共同努力、相互协调和分工合作,才能高效运转的系统。而从数字化、智能化的角度看,供应链建设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上下游企业中,数字化、智能化的进展是不一致的,一些电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很高,而一些物流企业相对落后,也有一些零售企业没有实现线上化发展。不一致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在打通供应链的过程中,很难使所有主体都把它的效率充分地发挥出来,也不能实现高效流通过程中的资源优化配置。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涉及供应链方面的数字化平台数量仍是不多的,能为整个供应链提供全面服务的平台也是比较少的。既针对消费者,又针对上游产业互联网,还包括中间仓储运输的多环节的大型平台是不多的。对大量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缺乏对接互联网平台的机会与能力,同时运用互联网算力、数字的能力较差,平台发展又不够充分的情况下,数字化、智能化供应链的整体发展,也将会是不全面的,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现实。”王微说。
现在,有很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供应链建设的重要性,并在供应链发展上持续创新。11 月25日,京东在JDDiscovery-2020 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首次提出了面向未来十年的新一代基础设施——京东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即用数智化技术连接和优化社会生产、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
王微认为,这对整个供应链建设具有参考意义,并从数字化、智能化、全链路和社会化四个角度进行了详细阐述:数字化对整个流通体系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方向。通过数字化,让整个供应链的流通过程中,所有企业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互动,实现资源的重组,有利于形成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合作联系,打通供应链。
智能化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用智能化的技术对供应链的管理运行及服务,提供自动化、智能化功能的支持。从技术方面为供应链的提升整合提供有效的基础。
全链路反映的是供应链发展的本质。想要实现供应链的创新与效率的提高,就必须实现上下游的衔接,单一的企业、单一的环节不能称之为供应链。要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实现流通领域上下游企业之间在各环节的分工合作、融合互动,实现从消费端到产业端价值链各环节的整体优化与重构,就是全链路的体现。
而社会化是指通过开放平台,有效调动各价值链环节的社会化资源,提升敏捷响应与匹配效率。向上下游开放,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对接服务、数据服务、物流支持。
王微提出,从整体看,供应链发展是从生产到消费的国民经济循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纽带,供应链对整个国民经济循环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和畅通也是国民经济循环中所必须的。从全球范围看,供应链的创新是流通领域在数字化经济的发展背景下,流通领域现代化发展方式转变最重要的一个方向。供应链的创新与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化的流通体系,增强中国在全球竞争能力的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其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起到重要作用,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近些年来,中国也通过很多政策来促进企业供应链管理与创新,把一些城市和企业作为试点来促进供应链发展环境的创新。王微表示,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国家对供应链创新与发展的支持与重视。
王微还建议,未来在三个方面给予供应链建设更多的支持力度。
一是加强对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供应链的创新与发展是以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技术为支撑的,在技术应用、数字化平台打造,和现代化设施开发应用方面,仅靠物流企业自身能力的建设是不够的,需要给予现代化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支持。
二是加强对供应链企业现代化设施设备的支持。过去,对生产企业的技术更新是非常重视的,而流通企业在这方面享受的仍比较少。应当支持物流企业、供应链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智能设备,支持其现代化设施设备升级和技术更新与投资。
三是重视对专业人员的培养。流通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进展走得很快,但人才是缺乏的。比如京东在发展并大量使用自动化仓储设施时,它的基层操作工人和管理人员都需要接触大量新技术与新设备,这就与过去劳动密集型的流通企业中工人有体力就行大不相同。因此要加快多层次的人员人才培养,加强对基层操作工人和管理人员应对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培养。(中新经纬APP)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