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间高手强薅保金,航空公司追其刑责上央视
发布时间:2020-11-23 18:12阅读:373
这事还得从2019年末说起,2019年11月,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对保险领域各险种理赔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上海市的航班延误险整体赔付率较高,存有违法犯罪的苗头。经侦总队通过多维度排查比对,初步锁定了4个利用提前获知航班延误信息,虚构保险标的并乘坐延误航班来骗取保险理赔金的犯罪团伙。2020年5月12日,上海警方经过半年的缜密侦查,在上海、广西等地开展集中收网行动,将27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抓获,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
可能这件事涉案金额太大,有损市容,被压了下去,所以引起的风波并不大,但下面这件事就厉害了,曾被央视报道过。
女子利用900次飞机延误,获赔超300万元。
事情是这样的,该女子为李某,李某曾有过航空服务类工作经历,为获得延误险索赔,李某在这几年里,通过调查各个航班起飞时间时的天气,根据各项政策,或是起飞前后可能出现导致飞机延误的情况作出预判,之后通过购买延误险进行博弈,若是飞机真的延误了,李某将得到一定金额的赔偿;之后为了扩大利益,李某使用亲朋好友的20多个身份证号以及护照号购买机票,每一个身份证可最多购买30-40份延误险。
每当航班出现延误,李某便利用航空公司无需本人申请理赔的规则,着手向保险公司索赔。假设一份延误险赔偿300元,50份就是15000元,而机票和保费的投入可能不到3000元。李某不但用自己的身份证购买延误险,还通过他人身份证同时操作,一次延误有可能获得几万元的收入。理论上这是可行的,但真实事件比这还离谱,索赔金额直接翻了一番,在案件调查中,其中有一趟航班延误,李某以5个人的身份索赔到了10万余元。
回想一下李某的作案流程,看起来是不是熟悉?股票不就是这样的吗?通过分析行情,公司内部变动,外部政策,社会环境,推断出哪只股票会涨,哪只股票会跌。所以李某做的,就是一种商业上的博弈,很幸运的,他总赢。
但最终李某还是因涉嫌保险诈骗罪和诈骗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事件一经曝出,就有主流媒体出来发声了:动辄用刑事手段解决民事纠纷,这是市场强势主体的一种傲慢,是对普通消费者的一种霸凌,更是对社会主义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破坏,态度蛮横,影响恶劣。——侠客岛(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新媒体品牌栏目)
人家事先花钱买了机票,也花钱买了延误险。后来航班确实延误了,按照合同约定索赔,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居然会被刑拘了。航空公司的做法,正说明其缺乏契约精神。虽然不鼓励李某这样的行为,但输不起就掀桌子,就是无耻!
网上有人反对航空公司自然就有人出来支持了
支持方某网友评论:延误险的存在是干什么的?当你乘坐飞机,飞机发生延误就赔钱。现在她这么操作,明显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好多人还认为这种行为没任何问题。我身边就有利用航班延误赚钱的,但是别人只是自己买票,还要亲自去坐飞机。而这个女的用别人身份证买票,不坐,主观目的就是冲着保险金来的。而且保险条款到底怎么规定我们也不是很清楚,比如有的规定必须实际乘坐。这个女子的行为不就明显违反合同约定了吗?
双方各有各的观点立场,但不管怎么说,结果已定。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