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宝这块大蛋糕,有点难以下咽
发布时间:2020-11-20 17:36阅读:650
网红产品的诞生:
“相互宝”原名叫“相互保”。
2018年10月16日,蚂蚁保险和信美相互保险公司联手推出《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也就是“相互保”。
凭借着免保费、高保额、告知宽松、理赔简单等优势加上“支付宝”这一强大的IP支持,上线三天用户突破330万,8天用户突破1000万。
时隔一个月“改名”成“变质”
同年11月27号,相互保由于涉嫌违规被下架,具体原因监管部门公布的是:相互保涉嫌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性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
随着信美人寿的退出,“相互保”悄然变成“相互宝”重新面世,一字之差,却从此改变了产品性质。
“相互保”是在保监会有备案的保险产品,而“相互宝”没有保险公司参与,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和水滴互助、e互助等平台的众筹模式已无本质区别。
既然不是保险产品,纯属有组织的互助行为,那就不受保监会监管了,而后发生的理赔闹剧也因此开始。
频频曝出闹剧,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的大家的吐槽:
相互宝真的像上面说的这么不堪吗?
我们还是从相互宝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真实案例中看看吧:
1、相互宝首例争议审赔案件:
唐某2018年10月31日加入相互宝。
2019年2月因意外跌入洪涝沟中,导致双股骨折,入院后陷入深度昏迷。
家属向相互宝发起了互助金申请。
调查员在随后的核查中发现,唐某在加入相互宝前因为皮肌炎需遵医嘱长期服用激素药物,违反了健康告知要求。
相互宝在加入前的健康告知第一条就写到:
根据唐某的病史描述,调查员认为“唐某在2016年10月31日后有过连续服药30天的记录”,这一点不符合相互宝的健康告知要求,所以做出了不给予互助金的初步审核结果。
但在唐某家属看来,皮肌炎并非导致意外和昏迷的原因,连续服药的情况也早在两年前,并不违背健康要求。
因为案件存在争议,这个案件交给了相互宝的赔审团来审议。
陪审团是什么?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赔审团是支付宝在保险、互助服务上推出的一项创新的争议解决机制。
当机构的核查意见不能得到用户认可时,用户可以发起赔审,由全体赔审员兼顾情理做出最终决定。
案件的投票有效数超过1000的时候,有50%的陪审员的票数支持,那么就代表着申请人可以成功领取到互助金了。
本案的陪审团有两个观点:
支持方的观点为:意外事件谁也料不到,况且服药和本次意外没有关系,既然大家都有心,能帮就帮吧;另外这是一个互助平台,监管主体尚不明确,规则要顾及,情理也需要,毕竟人是有感情的;
不支持方认为:一切按着条规走,虽然服药和本次意外没有关系,但申请人加入相互宝时隐瞒了实情,从一开始就错了;另外如果此案通过后,会涉及到以后的陪审参考,带来更大的影响,因此不支持。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