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重疾险,可能是让“它”窜空子了?
发布时间:2020-11-12 15:25阅读:524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会认为,买完重疾险,只要保险合同生效了,罹患合同规定的疾病就可以获赔。
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并不是,那是因为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就是重疾险的等待期。
关于等待期,有许多值得深究的地方,除了时间长短不同之外,不同的产品对于等待期内被保人发生重疾、中症和轻症所采取的处理方式也大不相同。
-
什么是等待期?
-
等待期内出险,重疾险会如何处理?
-
担心等待期内出险,该怎么做?
一、什么是等待期?
等待期,也叫观察期或是免责期,市面上大多数重疾险的等待期都是90天或180天。
等待期是指保险合同生效后在指定的时间内,即使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也不会承担保险责任。
简单来说,就是在等待期内生病,保险公司是不赔的,只有过了等待期,达到理赔条件,才能赔。
那么,等待期内出险,保险是不是就白买了?
其实也不一定,等待期内出险赔不赔,具体还是要看是什么原因出险。
如果是因意外出险,比如意外导致的严重III度烧伤,可以正常申请理赔,因为保险公司设置等待期是为了控制风险,防范带病投保或是骗保事件发生,而意外是无法预测的,所以不受等待期的限制。
但如果是因确诊疾病出险,这种情况是不会理赔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保险合同一定会终止,不同产品的处理方式也不太一样。
等待期内生病,不管是重疾还是轻/中症,肯定都是不赔的,但保险合同到底会怎么处理?我们来看一下:
1. 等待期内,确诊轻/中症
-
合同终止
如果等待期内确诊轻/中症,合同终止,但会无息返还所交保费,也有少数产品只返还现金价值。
-
仅轻/中症责任终止,合同继续有效
现在很多重疾险产品都是这么设置的,等待期内患有轻/中症,仅终止轻/中症保障责任,保险合同继续有效。以某重疾险为例:

-
轻/中症责任有效,合同继续有效
简单来说,就是针对这次罹患的轻/中症不再提供保障,但其他轻/中症保障继续有效,合同也继续有效。以某重疾险为例:
比如老王等待期内患上了A轻症,这款产品不会承担赔付责任,而且今后也不再保障A轻症,但对于A轻症以外的疾病,是可以正常赔付的。
2. 等待期内,确诊重疾
-
返还已交保费,合同终止
市面上大部分重疾险都是这样处理的,如果在等待期检查出来重疾,会无息返还已交保费,合同终止,以某重疾险为例:
也有部分产品,返还的金额会超过已交保费,比如返还已交保费的105%。
-
返还现金价值,合同终止
一般来说,重疾险前期的现金价值是比较低的,比如你第一年保费交了5000多,等待期内确诊了重大疾病,可能退回的现金价值只有几百块,不过等待期内出险返还现金价值的产品只是少数。
也有部分产品,返还的金额会超过已交保费,比如返还已交保费的105%。
-
返还现金价值,合同终止
一般来说,重疾险前期的现金价值是比较低的,比如你第一年保费交了5000多,等待期内确诊了重大疾病,可能退回的现金价值只有几百块,不过等待期内出险返还现金价值的产品只是少数。
在保险责任、保费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等待期更短、理赔更宽松的产品。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我手头有1万元,想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收益,该选择哪种理财产品?是股票还是基金?如果选择基金,该如何挑选?
- 我想投资港股的恒生科技ETF,该如何开户?与投资A股的ETF相比,有哪些不同?另外,如何计算基金的收益?
- 我在支付宝上看到有很多新客理财产品,收益率都比较高,这些产品靠谱吗?我该如何选择?另外,我想了解一下国债逆回购的交易策略。
- 我想长期投资积累财富,手头有100万,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是投资股票、基金还是其他理财产品?如何降低投资风险?
- 我是一个新手,想用2000元开始做资产配置,该怎么做?是选择指数基金还是行业ETF?听说基金分红可以增加收益,是真的吗?
- 最近人工智能对半导体行业的影响很大,我想投资相关的基金,是选择A股的半导体ETF还是美股的半导体基金?哪个风险更高?如何进行基金定投?
- 我听说大额存单利率比较高,我手头有60万,想存大额存单,但又担心提前支取会有损失,该怎么办?另外,有没有其他低风险的理财方式可以选择?
- 我有10万元闲钱,想在支付宝上找年化5%左右的稳健理财,是买银行理财好还是债券基金好?如何通过量化选基工具挑选债券基金?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11
-
@你,炒港美股交税了吗?
2025-07-28 13:11
-
豪门百亿财产争夺战背后,信托到底是个啥?
2025-07-28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