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直击】彭博发布中国高流动性信用债指数,并称此为「破冰」之举
发布时间:2020-11-6 10:14阅读:406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财华社讯】彭博社发布彭博巴克莱中国高流动性信用债指数,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称,该指数的推出对于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信用债市场具有「破冰」意义。与此同时,彭博社亦表示,成为全球首家开始并完成将中国债券纳入全球旗舰基准计划的指数供应商。
截至2020年11月,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完全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完成后,中国目前在全球综合指数的权重为6.3%。人民币成为该指数中第四大计价货币,按照国家排序,中国在指数中位列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彭博社亚太区指数业务负责人庄戟说,中国国债和和政策性银行债约占整个中国债券市场的36%。自2019年4月中国国债和和政策性银行债开始纳入彭博全球综合指数以来,已增长约20%,增量为1万亿美元。
他又指,在4月纳入以来,有1500亿美元的外国资金流入中国,目前国债和政策银行债约占全部外资持有量的85%。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外资投资政策性银行债的持有量显著增加了60%,外资投资国债的持有量增加30%,外资持有量占全部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市场的7.3%。
当被问及目前主要是哪些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李冰说,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种类的境外机构参与到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中来,从最早的央行主权基金到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再到中、小型资管公司,甚至是对冲基金。多元化是一个现实,并会继续朝这一方向发展。
由于投资级中国信用债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稳步增长,彭博社表示,「不想止步于此」,希望进一步帮助国际投资者抓住中国债券市场的机遇。于是,彭博社推出了彭博巴克莱中国高流动性信用债指数(LCC指数),该指数是全球首支追踪国际评级机构给予发行人投资级的中国信用债指数,有望为人民币信用债最终被纳入全球综合指数做铺垫。
据悉,彭博巴克莱中国高流动性信用债指数采用成交金额作为流动性指标,被纳入指数的债券需满足过去3个月的成交金额达到2.5亿元人民币,且过去3个月中至少10%的交易日有成交数据。LCC指数再平衡频率为每月一次,新增符合条件的债券的频率为每季度一次。LCC指数纳入48家发行人的125只证券,平均久期小于2年,平均收益约为3.4%。
该指数的推出对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信用债市场具体有何影响?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固定收益首席投资总监胡剑表示,过去20个月,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对债券市场影响较大。
他认为后续趋势很明显,疫情结束后资本流入加上人民币汇率提升,未来可能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还会进一步增加。但是,通过和海外投资者交流下来,他认为存在一个遗憾就是大部分海外的机构投资者无法接受中国的信用债。原因主要是中国大概还有70%的信用债没有国际评级,国际投资者进入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整个债券市场从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的良性沟通还没有建立起来。
他续说,国内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是因为不够完善,所以国际投资者的需求还没有明显体现出来。但是,他相信大的资产管理公司都在储备针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力量。他说,由此可见LCC指数的意义非常重要,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国际投资需求,尤其是被动投资需求,会跟踪该指数。因此,这次指数具有一定的「破冰」意义,成为国际投资人到中国投资的推动力。
文章转自和讯网,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