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忆东:价值回归信号明确,未来半年是配置黄金的好时机
发布时间:2020-11-4 08:28阅读:235
11月3日下午,在由华安基金主办的论道·黄金与资产配置高端峰会上,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通过万得3C会议在线分享了关于黄金和大类资产配置的研判。
以下为会议内容实录整理(部分),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核心观点
1
黄金如期“王者归来”,核心变量有三:货币属性、避险功能及抗通胀。美国实际利率与金价负相关的分析框架依然有效,美元信用受损,美元贬值,超主权货币的黄金将受益。
2
中短期来看,下个阶段美国经济复苏的动能以及实际利率有望摆脱对黄金的压制,一旦看到大规模的放水刺激,复苏的信心进一步提升,通胀预期也会随之抬头。从未来半年的角度来看,不论大选结果如何,现在都是配置美元计价的黄金的好时机。
3
价值回归是未来半年最明确的信号,一方面中国制造业核心资产开启重估之旅,另一方面消费、医疗、高科技更健康,港股性价比稍好,最后黄金可趁短期蛰伏而择机配置。
配置黄金的核心变量及战术
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股、债、贵金属是必备的配置。在3月22号、3月25号的时候,我们发布报告推黄金,因为推黄金有几个核心的变量。
首先,从货币属性来看,黄金天然是货币,因为3月20号前后无限量宽的政策出来了,是超预期的跟市场当时因为流动性危机所带来的冲击180度的一个大转弯,最受益的肯定是黄金。另外还有两个属性避险以及抗通胀,我从策略式的角度来看,黄金的投资逻辑就是看这个三个。
从战术的角度,对黄金价格的我们怎么跟?其实就是看美国的实际利率,打个比方,我们在8月初觉得有可能会有杀多的风险。当时美国新一轮的刺激计划在7月底没有如期推出,我们当时就觉得大家可能对于经济的预期,对于长期通胀的预期会发生一些变化,实际利率可能会对黄金有压力了。
事实上从8月中旬一直到近期,黄金一直没有走出这个盘局,对应的就是实际利率对于黄金价格的压制,背后是美国新一轮刺激政策没有跟上,所以美联储的扩表最近止步不前。不像3月-6月那样一气呵成,从不到4万亿,然后最高干到7.2万亿,短短三个月差不多多了3万亿的资产负债表。从6月下旬开始美国的扩表维持在7万亿没怎么扩,那么通胀和实际利率就会对黄金有压制。
当然了现在(QE)放还没放完,什么时候退更是个问题,以及能不能退得了,最终要掀起一轮通胀,然后割全世界的韭菜,还是说励精图治,能够去杠杆,这两种是不一样的。美元如何退出可能困扰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只是明年后年的事。
无论怎么退,对美元的长期信用是损害,反过来对黄金的长期价值其实是受益的。相对来说,避险功能这类的一些防御,地缘政治、黑天鹅等都是小问题了。
中国经济仍在持续健康地复苏,结构性机会显现,黄金进入新一轮上升的起点
再稍稍展开一点,从中长期和中短期,我们用策略的维度去思考全球的基本面,以及资产配置对应的投资机会。
中国的复苏是比较能够持续、健康的复苏,我们不是要谋求更高的GDP,而是想要谋求一个更健康更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所以在今年三季度GDP出来以后,大家感觉略低于预期,因为前三季度转正,三季度实际GDP是5%左右,但是海外本来预期我们可能到6%左右。
事实上这一次我们比较收着点,最典型的是投资固定资产的形成,在三季度明显开始收了。房地产方面,从7月份就开始强调“房住不炒”,然后“三根红线”,对融资端以及因城施策,对一些重点的区域都开始踩刹车,所以三季度房地产的购置土地,明显是在回落,当然还算保持了相对的强势,因为销售还不错。
另外,基建明显受到专项债的投放、财政支出比年初的时候预计的节奏慢的影响。所以我们觉得这一次非不为也,时不为也,并不是我们不可以达到六点几七点几的单季 GDP增速,而是我们想要没有后遗症的经济复苏。
所以后面经济的一个重点是很难出现大通胀,配黄金的人都希望大通胀,但至少从中国明年看不到,因为经济比较温和,而且政策已经边际收紧,回归正常化了。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最重要的看经济,还是看结构性的变化,而不是发国难财。
如果真的是大放,然后大通胀后来又大收,虽然这个过程中间金价也有反复,但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
结构的变化包括什么?
一方面我们看到可支配收入到了疫情之后恢复比较快,另一方面房地产韧性还在,虽然新开工有所回落,但是总体来说保持了韧性,而在投资里比较有亮点的是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单月同比拉动比较强,这个其他我们猜一猜是健康,是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教育。
至于说政策因为不再像海外那样大刺激了,反过来说,既然今年没有大放,明年也不会大收,最近很多人焦虑,觉得今年跟去年基金表现都不错,股票市场结构性牛市,那么明年会不会是个熊市?就怕经济稍微好一点,又开始踩刹车,又开始搞去杠杆,特别是前段时间总闸门这个词一提出来大家都有点慌。
事实上,总闸门我们理解就是说控杠杆很难再扩张了,因为今年上了20个百分点,那么明年扩张杠杆很难,但是今年因为整体经济状况比较温和,所以明年如果没有明显的通胀,那么缩的力度也会比较弱一点,甚至不排除当明年下半年经济又有所回落的时候,资金状况又相对友善一些,所以我们觉得明年经济政策不会是个大的扰动,不会像2011年或者2008年那样的经济政策大收缩。
我们看长远点,不但是未来半年乃至再长一点,我们认为中国的一些结构性的机会,在今年是好日子开始,疾风知劲草已经能够体现出来了。
特别是制造业,因为3月份复工复产以后,我们的产能利用率快速回到了历史的正常水平,三季度最新的(数据)已经是76.7%了,这样的内需内循环能够支撑我们的产能利用率提升,而且提升是可持续的。因为产能利用率提升了以后,产业群聚效应、产业链的完备性,就能体现出中国制造业的优势。
后面随着海外的复苏,至少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比如美国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今年不降反升,因为补贴很强。虽然7月底以后到现在都还没有出现新一轮刺激,但是美国的一些高频数据还可以,pmI数据,包括房价创了新高,新房的销售也创了新高,需求还不错,这叫吃山空型的经济复苏。
美国历史上平均的储蓄率都比较低,用个人储蓄存款占可支配收入比例来看,历史上也就是5%左右,今年一下差不多到35%,因为疫情被锁在家里,到了7月份不再给补贴,但是储蓄率下降了,也就是说开始到外面消费了,现在差不多进一步回落了,到三季度末最新的已经到14%了,但是跟历史上比还是有差异,所以正常来说大选之后,今年年底,最晚明年1月份,两党会把新一轮的刺激给放出来。
总体来说,美国圣诞的旺季问题不大,美国的需求对中国是好事,因为欧洲、美国包括亚非拉其他国家的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因为疫情的压制,在今年的三季度,特别是7月份,中美关系紧张的时候,我们出口美国的价格指数呈现将近80度斜角的改善和上升。
也就是说中国只要坚定不移搞改革开放,继续搞双循环,内需保证了我们的效率、优势,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参与国际竞争反而更强大。下个阶段我们对于美国经济复苏的动能,包括实际利率还是有望摆脱对黄金的压制。一旦看到大规模的放水刺激,包括复苏的信心进一步提升,通胀预期也会随之抬头。所以从未来半年的角度来看,不论谁当选,现在都是配置美元计价的黄金的好时机。
相比较而言,美元走软是更明确的趋势,所以黄金我们认为进入到新一轮上升的起点了,上升途径的起点可能就是现在,这是从中短期来看。
中长期来看中国权益资产配置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从中长期角度来说,我还是看好中国权益资产,因为我们现在面临改革创新的新的环境,特别是中国的实体经济,经过了过去4年的供给侧改革,我们现在开始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期。
13年是中国经济转型,到了16 、17年,供给侧改革使得转型进入到脱胎换骨的状态。赢家通吃,胜者为王,我们觉得一方面未来可能3~5年,疫情后遗症还在,会改变很多比如生活的现象化,以及各国对于经济增长中枢预期可能进一步下调,而且疫苗在全球的普及也是需要一些时间,要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大概需要3-5年时间。
这次新冠疫苗大家预期给的比较足,都觉得说可能四季度能够出来,欧洲美国有3款,中国大概有4款,概率还是比较大,但是出来以后,会不会有变异的情况,还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验证。所以我们反而觉得未来三五年,当疫情有反复的时候,类似今年这种社会隔离、封锁还会反映在亚非拉,以及欧洲美国。
疫情是天灾,对我们也不好,但是中国已经开始变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因为它至少推迟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这两年我们的出口份额的占比去年达到了13%,今年一把就回到了20.4%。
天时也就是中国的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大数据,包括生物科技的能力,都保证了中国在没有疫苗普及的情况下,对于疫情的管控已经游刃有余了,在双循环驱动的背景下,在疫情之下,中国迎来了发展的窗口机遇期,特别是通过科技创新在制造业上提升整体的效率,未来几年非常关键。
为什么我们非常看好像新能源车、清洁能源、消费电子这些,因为是中国制造业的关键,一方面能够立足于中国的内需,同时在中国的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它的空间更广阔。
从地利的角度来说,也就是中国的内需,我们的14亿人口人均GDP1万美金这样庞大的内需市场,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如果把中国看作一个企业,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流量,就是我们的内需,源源不断给我们创造现金流,给我们提供需求。
以特斯拉在中国建厂为例,可以看到去年特斯拉差一点,大家都觉得会破产,结果今年特斯拉到了中国,一旦放量,立马改变了大家对它的认知。
从人和的角度来说,就是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制度红利,推动了科技创新,所以未来几年我们可以对中国的经济转型更加有信心一些,双循环驱动的优势,应该逐步反映在全球资产定价上面,中国是具有更强的基本面支持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资产在全球配置里边应该加大权重。
中国真实的无风险收益率将持续系统性下降,权益类资产配置是大趋势
从转型的角度来说,中国真实的无风险收益率,我们认为将会持续系统下降,我讲的不完全是国债,因为我一直说中国真实的无风险收益率,其实是各种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就是老百姓以为没有风险的资产的收益率,现在像P2P这些民间的金融形式,随着这几年的金融去杠杆已经给消灭掉了,另外打破刚兑以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在下降,
后续随着房地产政策“三根红线”贯彻落实,未来两三年是房地产行业加速去产能,优胜劣汰的过程,总体来说房地产对于全社会的资金饥渴的黑洞将会慢慢被填平,所以真实的无风险收益率会趋势性下降,一些理财刚兑的产品会越来越收窄,而房地产会“房住不炒”,所以总体来说我们觉得股票和基金这两个的配置太低了,现在占总资产的(比例)只有2%,而美国是35%。
所以中国从大的资产配置角度来说,权益(资产)是大的趋势。
美元贬值本质上是转嫁债务困境的手段,未来三到五年人民币升值是大趋势
美元贬值简单来说,我们认为这一次美元贬值和85年广场协议以及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美元的贬值一样,可能是一种甩锅行为,几次贬值有利于美国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最重要的是把债务困境(的压力),转向其他国家。
对应的是人民币升值,我们是觉得不会类似于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或者说80年代初的拉美危机,因为主动的贬值跟被动的贬值不一样,被动的贬值往往是一种失控失速型的贬值,而主动的贬值往往是渐进可控的(贬值),人民币升值恰恰是渐进可控的样子。
我们觉得升值的节奏不会像今年三季度以来那么猛,大选以后我们反而觉得人民币应该趋稳,从而使得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制造业的竞争力有所稳固,否则过快的升值,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程度。
不论节奏如何,趋势最重要,我们认为未来三五年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大的趋势,聪明的钱其实已经在加大对中国的无风险资产的配置、国债市场的配置以及新经济领域里的高成长的核心资产(的配置)。
以港股为例,恒生指数这两天涨了一涨,年初到上周跌了14%,但是恒生科技指数年初到现在的涨了60%多,也就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高科技领域绝对不是中国内资驱动的,而是内外资一起。
价值回归是未来半年最确定的信号,现在是布局的好时机
最后从大类资产配置的维度来说,我们认为价值回归是未来半年最确定的一个信号。
长期来看应加大对大类资产的配置,特别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资产,比如新能源车、光伏、军工等,我们认为是方兴未艾,第二类的就是在岁末年初 deep value的像银行、保险,甚至如果银行保险能够涨起来的话,地产也会跟。消费医药、科技这些长期没问题,短期性价比其实不是特别高,需要精挑细选,特别是明年操作难度比今年要大。
如果大家不想操这么多心,不想自下而上去精选个股的话,黄金是一个战略性配置,前面也讲了海外的新一轮(财政)的刺激,对于明年上半年的通胀预期(的影响),特别是铜铝可能也能跟;国内的角度来说,明年的 PPI也会转正,所以通胀预期带来的就是实际利率会变得有利于黄金的向上。
第二个方面,我们说美国明年上半年的扩表,是被动的MMT财政赤字的货币化,让我们觉得现在是个好时机,一些低估值的价值股、债券以及黄金都值得大家为了明年上半年做一些布局。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