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百强县”出炉!人均GDP11万,昆山又是第一,你家乡排第几?
发布时间:2020-7-30 13:46阅读:415
7月28日,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正式发布。
百强县榜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大于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于20亿元”作为两大数据作为入库门槛,从全国(不包括港澳台)除市辖区、林区特区外的1879个县级行政区划中评选出了2020年的百强县,结果如下: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报告显示,百强县的区域分布格局极不平衡,东部地区占68席,中部地区占21席、西部地区占8席,东北地区占3席。与2019年相比,东部地区席位减少3位,中部地区增加2席,西部地区增加1席位。在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一半,并包揽前3位。江苏、浙江、山东三省表现抢眼,分别占25席、18席和15席。
千亿县域突破33个 人均GDP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研究显示,2019年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十分之一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百强县中GDP突破千亿级别的县域达到33个,较上年增加3个。昆山市和江阴市GDP突破4000亿大关,超过兰州市、呼和浩特市等省会(首府)城市,与太原市、贵阳市等省会城市相当。千亿县域中,江苏省占比近半,共斩获14个席位,浙江省跟随其后,获得8张入场券,其余省占位数量均不超过3个。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承恩表示,2019年,百强县人均GDP达到11.09万元,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仅次于江苏省。根据世界银行对低中高收入国家的划分标准,百强县人均GDP已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报告指出,百强县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百强县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万元,比当年全国水平分别高出26%、13%、59%。百强县2019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9万元,比2.94万元的当年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5%。
同时,百强县对资金和人口的吸引能力显著提升。百强县2019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0.92万亿元,与山东省相当。赛迪顾问建议,百强县应当在发展过程中注重金融市场的管理,优化资金融通渠道,使域内资本高效有序运转,实现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联动发展。
处在工业化后期 初步摆脱投资依赖
报告显示,百强县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产占比最高达到51%,三产仅占43.4%,远低于同期全国水平和“粤江浙鲁”等经济发达省水平。同时,第三产业增速较慢,低于二产增速。从产业结构水平看,百强县的三次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增加值<10%,且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处于工业化后期。
赛迪顾问建议,百强县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减少第二产业的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升第二产业整体供给体系的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如何引导中国县域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向到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进而到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是处在工业化后期的中国县域在新形势下应当积极把握的机遇。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百强县的城镇化水平、产业附加值和科技创新活力,因此,发力第三产业将成为未来百强县经济蓝图中不可忽视的重点。
报告指出,百强县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59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5.6%,低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56.6%)。百强县中,仅4个县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大于100%,42个县介于50%-100%之间,54个县小于50%,表明百强县初步告别投资依赖,转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并重的经济结构。
不过百强县内部对外经济开放度差异较大。以进出口总额占GDP比例为例,最高的义乌市达到200%以上,显露出其对外开放的发展成果显著,而7成县域不到全国平均水平(31.8%),部分百强县的比例甚至不足1%。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