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还会有趋势性上涨吗?股票将进入全面牛市?——徐小庆下半年大类资产配置展望
发布时间:2020-7-23 14:23阅读:488
、本轮经济回升与过去宽信用周期下的经济复苏有什么不同?(1)虽然社融仍将带动下半年经济回升,但其拉动作用越来越弱,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结构中消费的比重越来越高。考虑到本轮疫情对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影响最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难以迅速恢复,叠加居民过去几年累积的高杠杆,消费将对经济形成主要的拖累。(2)由于居民收入在疫情后恢复缓慢,所以本轮信用扩张加杠杆的主体是企业和政府,而无法依赖居民,而过去信用扩张周期中居民从未缺席过。政府、企业融资具有逆周期性,而居民融资是顺周期的,这种差异导致货币回升过程中结构完全不同。在缺乏自发性融资需求的情况下,M1增速很难超过M2增速,对应的经济复苏力度往往偏弱,维持GDP环比全年“李宁型”的判断。
二、下半年货币政策是否会逐步收紧?央行对流动性的态度已发生边际上的变化,货币市场利率已回升至逆回购利率附近,房价上涨是抑制货币政策宽松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全年地产销售难以转正,货币政策趋势性收紧的可能性也不大。从央行预期的贷款目标来看,信贷和M2增速大概率已经见顶。
三、美国的货币扩张能否持续?全球都处于货币大幅扩张周期中,不同于2009年中国是全球流动性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今年最主要的增量来自于美国。美国M2增速的上升是美联储快速扩表和信贷恢复的共同结果,但随着财政救济力度的减弱,私人部门信贷开始重新收缩,美联储购债的节奏也有所放缓,M2的上升恐不具有持续性。相对确定的是美元已开启贬值周期。
大类资产配置展望
一、社融持续回升能否带动商品进入牛市?本轮信用扩张对商品需求的提振不如09年和16年,M1增速低于M2增速决定了商品不具有趋势性上涨的牛市基础,但信贷宽松确实增加了企业囤货的能力,所以即使高库存商品价格也未必能下跌。具有保值和金融属性的贵金属和有色的表现有望好于对终端需求更敏感的黑色。
二、债券是否调整到位?疫情后中国经济增长中枢会出现永久性的下移,意味着利率中枢也会出现系统性下降,低利率会成为常态。如果3个月利率长期保持在2.5%以下,那么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的上限大约在3.5%。5-7月债券市场的暴跌已基本跌至这一合理区间的上限。股票市场的赚钱效应会吸引居民赎回理财产品,叠加政府债券超常规的发行,供需失衡是债市短期最大的不利因素。
三、股票能否进入加速上涨的全年牛市阶段?无论是结构性牛市还是全面牛市,从流动性角度来理解,背后的驱动力都是M1-PPI为代表的剩余流动性上升,该指标下半年继续上升的空间已不大,也就是说指数层面年内不太可能出现大幅的上涨。但与14-15年更多依靠杠杆资金推动不同,中美高利差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和理财新规的变化使得增量资金更加多元化,市场仍将呈现易涨难跌的格局。从自由流通市值与M2比值来看,A股已经开始进入泡沫化阶段,但尚未达到15年顶峰时的极端情形。股票估值相对债券收益的吸引力明显下降。
四、股票是否会发生风格切换?从盈利周期来看,当前仍应处于新兴经济为代表的成长风格周期中,但从过去牛市中行业轮动的特征来看,当流动性指标出现拐点时,高估值板块更容易出现回调,而低估值板块反而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
五、下半年港股机会是否好于A股?随着大量中概股在香港市场二次上市,港股的行业格局从传统行业独大转向新兴行业并重,这有助于提升港股整体的活跃性,缩小AH溢价率。美元贬值周期一旦确定,港股的表现往往会好于A股。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
一、本轮经济回升与过去宽信用周期下的经济复苏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经济周期总体来讲是和信用周期高度吻合的,每一轮扩张都会带动经济的复苏,大体上时间存在一到两个季度的滞后。目前市场形成一个共识,下半年的经济情况一定比上半年要好,因为我们看到过去半年社融的增速在持续回升。6月份已经创下本轮的新高,这一点我们觉得并没有异议,但这一轮的复苏力度如何?目前市场存在比较大的分歧,例如2009年信贷增速大幅上升,经济是典型的"V"型反转;但2012年同样社融带动,经济的复苏显得非常的疲弱,说明不同的周期环境下信用扩张对经济的影响虽然在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在力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计算社融每一轮上升周期的增加量对GDP的拉动,可以看到效率一轮比一轮低。传统信用扩张的手段对经济的效果确实越来越不显著,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当中最重要的构成。消费对于信用扩张的反应明显弱于投资,这也造成信用扩张的效率下降。
放在疫情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这一轮的经济复苏和过往相比有两个很大的不同:
第一,消费端的恢复会比较慢,而且受政策刺激的影响也比较弱。上周公布了6月份的经济数据,把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的表现和去年全年的表现做一个比较,所有的经济指标中表现最差的就是消费,不仅没有转正,而且相对于去年全年的下降幅度也是最大的。其次是房地产的销售,虽然大家感觉房地产过去几个月不错,但上半年也下滑了近9个百分点,弱于投资、出口和工业增加值。跟居民相关的宏观指标在疫情之后的恢复都是最慢的,说明疫情对这一轮经济最大的冲击体现在居民部门。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处于历史低位,并没有因为政府的刺激政策出现比较大的反弹。
主要跟疫情相关的餐饮、住宿、交通、运输还有零售,这些行业解决了中国三分之一的就业人口。从GDP增速二季度的回升情况来看,第三产业弱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由于疫情对于居民部门就业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收入的恢复也比较缓慢。把企业、居民、政府上半年的收入增幅和2009年次贷危机的时候做一个比较,今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为1.5%,企业收入下滑7.4%,政府收入下滑10.8%,2009年次贷危机时居民的收入增长是10%,企业和政府收入也是负增长。跟2009年相比,居民收入的下滑非常明显,所以我们认为这一次疫情对于居民部门的损害比其他部门更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27
-
本周打新日历!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27
-
为什么粮食ETF会上涨?
2025-05-26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