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7月牛途(续)
发布时间:2020-7-21 16:58阅读:393
每次市场的热闹,总少不了官媒的信号。“哒哒的牛蹄声是疫后的美丽召唤”,7月6日一早,中国证券报头版头条用这样醒目的标题呼唤“健康牛”。
7月6日,上证指数上涨5.71%,在金融、地产的带领下强势站上3300点,两市成交额从刚破万亿升至1.57万亿元,两市融资余额单日增加389.61亿元。市场关于风格切换的讨论开始增加,金融与地产板块的快速上涨,像极了2014年年中大盘蓝筹王者归来,在经济复苏各项数据向好的预期下,牛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下午3点,组里同事突然说请大家喝奶茶,因为股票赚钱了。”一位互联网从业者聊到股市时提到,但他仍然谨慎没有参与。
谨慎的不只有看不懂股市的普通人,还有在市场历练多年的老手。荒原资产创始人凌鹏在A股大涨之际发文称,因为在过去三个月看空,被市场搞得心绪不宁、压力巨大,他承认看错,“在疯狂的市场中,理性和谨慎是一种罪过”。但凌鹏还是在公开信中表示,自己的框架无法接受50倍的贵州茅台、4000亿的立讯精密和剔除温氏股份100倍市盈率的创业板指数。
回顾3月下旬至今,A股的结构性行情已经演绎到极致。以贵州茅台为例,股价从不足950元一路上涨至接近1800元,市值超过工商银行。生物医药板块在2020年成为大赢家,7月15日,英科医疗再度涨停,成为A股年内首只十倍股。
紧接着,调整开始。7月14日,上证指数微跌0.83%,创业板指下跌1.06%。7月15日,三大股指齐下跌,上证指数下跌1.56%,跌破3400点,创业板指下跌1.60%。7月16日,中芯国际在科创板上市,人民日报点名茅台,科技、消费板块重挫,A股大跌加剧,沪指下跌4.50%,跌破3300点,创业板指下跌5.93%。此前涨势凶猛的科技股集体哑火,牛市风向标券商也开始调整,电子、银行、通信、计算机、非银金融领跌。
券商早在本周开市前提示了市场调整风险。中信证券策略团队认为,7月中下旬多重扰动因素再现,需密切把握市场节奏,预计短期补涨接近尾声,市场将重回结构分化的均衡状态。安信证券表示,短期从积极转向中性。
北上资金的快进快出被认为是7月A股急涨急跌的直接原因。7月14日,北向资金净流出达到173.8亿元,创下单日净卖出新高。而在7月初,北上资金曾突然净流入连续超过百亿元。
“根据北上重仓股托管机构的统计,7月以来北上资金结构中,假外资占比出现了明显提升。由此可以推断,近期主导外资大进大出的主力更多是交易性资金,且不排除部分内资借道北上。”国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在研报中指出。
陈李则表示:“因为A股也不便宜了,所以北上资金会快进快出。”
对于近期市场调整的原因,陈李认为,一是市场涨得太多太快了,从公募基金的表现来看,2019年公募贡献了50%的收益率,上半年又贡献了20%的收益率,一年半时间的投资回报,可能仅次于2006年-2007年和2014年-2015年了。这也说明市场上很大一批股票都已经涨了很多。从估值来看,沪深300是40倍市盈率,创业板已经到了70倍。
其次是央行的货币政策相对比较暧昧,仍然会是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但更强调实时调整,央行的态度在债券市场上已经有所反映。
往后来看,陈李认为,市场活跃的氛围还没有结束,三季度每个月各项宏观经济指标都会好转,包括进出口、投资、消费、GDP、工业增加值等,目前经济仍然在一个复苏的过程当中。所以这个情况下,市场还是会继续活跃。
陈李也特别强调:“牛市并不是刚刚开始,而是已经存在一年半了,如果说调整一个月算牛市停歇,目前一两天的调整还谈不上牛市暂停。”
单周大跌5%,7月20日上证指数重回上涨,在军工、基建的强势带领下,沪指上涨3.11%收于3314.15点,重新站上3300点大关,深证成指上涨2.55%,创业板指上证1.31%,两市成交额为1.19万亿。
(以上内容均为摘录,仅供参考,如果侵权请告知删除)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05
-
存款利率连降,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买吗?该如何选择?
2025-07-28 13:05
-
牛市信号渐显,普通投资者该如何稳稳把握机会?
2025-07-28 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