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出好的抉择?
发布时间:2020-7-14 20:24阅读:383
01
什么是「自我认知」?我们在一生中,可能会面临许多场景,它们一定会包含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如何应对它们呢?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些长期的、稳定的、不变的规则,为我们提供指引和方向,这就是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和取向,亦即「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它们就是你对自己制定好的、底层的信念和规则,用来构建起自己稳定的人格。曾经有读者问过我,说:您一直呼吁大家要努力,要独立思考,要变得优秀,但每个人一定要按这种方式生活吗?我可不可以不需要想这么多,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呢?当然是可以的,但它有一个前提:如果你清楚地认识到「独立思考」和「浑浑噩噩」这两种选择所带来的的结果,那无论你选择哪一种,都是合理的。换言之:你当然可以选择后者,这是你自己的自由。但这种自由要基于什么呢?基于你对它的「充分认识」。这才是真正的自由。也就是说,当且仅当你「向下挖掘」,可以碰触到一个坚实的基点时,你的自由才是有根基的。如果你从来不知道「我还可以有另一种生活」,就选择了后者,那这种自由就很难说是充分的。因为你完全有可能错过了对自己来说「更想要」的选择 —— 你压根就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努力、独立思考、变得优秀……并不是说,大家一定要这样去生活,而是说:当你这样做了,你才能从更高的层次看到每一种生活的可能性。那么,你才有了选择的自由。这其实就是「理性」。我们说「追求理性」,绝不意味着我们要变成没有感情的机器,而是指:当我们思考问题时,要尽量立足于充分的信息和底层规则,以「不会后悔」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这一点当然非常难,但这才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
02
其实,大多数问题都是这样的:选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选。比如:
-
毕业后,应该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乡?
-
到了年纪,应不应该结婚、成家、生孩子?
-
是选择闯出一番事业,还是选择安稳但缺乏挑战的生活?
-
我们的长辈、原生家庭、塑造我们的大环境,会向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
-
我们所在的层次、阶级、圈子,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贴标签,给我们灌输各种条条框框;
-
我们所接收到的媒体和信息,都在有意无意地塑造「我们想要的方向」……
03
可能有朋友会有疑问:我在许多文章里,都说,我们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要多质疑自己,质疑那些「默认为真」的东西 —— 但前面又讲,自我认知是长期、稳定、不变的,那么这两者是否矛盾呢?其实并不矛盾。实际上,在我们构建人格的过程中,会有两种可能的回路:第一种,我把它叫做「封闭型」。它遵循这样的顺序:
-
相信自己所接收到的事物,把它们内化为框架;
-
抵触与固有框架不同的新信息,只接收一致的新信息;
-
借由2不断强化自己的固有框架。
-
相信自己所接收到的事物,把它们内化为框架;
-
质疑自己框架所赖以持存的各种信念;
-
广泛接触新信息,并让它们互相融合、修补;
-
形成新的框架,并容纳其他不一致的信念的存在。
04
那么,到这里,我们可以回过头看看最开始的问题:怎样做出好的人生抉择?它应当包含如下要素:1)对各种可能性具备「充分认识」,明确地知道它们的存在,清楚它们可能带来的结果。2)不断修正和完善「自我认知」,以此作为不变的基点,来理解和思考外部世界。3)当遇到新问题、新情境时,不要局限在表面,而是「向下挖掘」,寻找到它跟自我认知的触点,以此来作出行动和决策。如果我们把(3)看作一个个的点,那么,把这些点连起来,就是一条的清晰的、良好的人生路径。这或许不是最优解,但一定是一个满意解。我刚毕业的时候,做广告,加班到凌晨是家常便饭,半夜被电话叫醒(跟客户有时差)也非常正常,到手的工资又低,有段时间连生活下去都有点艰难。在这种环境里,很多人也许就熬不下去了。但我从不讨厌这种生活,因为我非常明确我想要的是什么: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成长。所以我常常跟别人戏言:我现在的状态,都是以前加班加出来的。现在其实也一样。我参与了几家公司,但其实不少项目是不挣钱的,反而需要往里投钱,整体来说并没有太多盈余,为什么?因为我并不觉得赚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够用就好了。相比之下,探索新领域、尝试新事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我来说更重要。同样,我拒了一些投资的机会,也一直没有把内容商业化,就是因为我不想过上「被商业化驱赶着不断奔跑」的生活。我更希望拥有更高的主动性,能做一些真正想做的内容,帮到更多的人。什么是好的生活?它没有标准答案,但一定是最适合你的生活,也是你想要的生活。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想要在国泰海通购买ETF基金,请问有哪些推荐的理财产品吗?
2025-09-22 15:03
-
证券交易费用都有哪些?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2025-09-22 15:03
-
【基本面】宏观面分析、行业面分析、公司面分析,分别看什么?
2025-09-22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