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一致看好港股结构性行情:满树新英待发时 东风先动向紫荆
发布时间:2020-7-8 12:03阅读:489
基本结论:
结合港股市场的环境特点,对市场上主动管理型港股基金的投资特征进行分析,并综合比较历史业绩、投资方法、操作风格等多方面,给出投资建议,并对推荐产品重点分析。
一、公募港股基金持仓风格分析
从港股基金的行业配置来看,其行业配置结构与市场的行业市值分布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公募港股基金更注重成长性,在消费、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等行业的配置及超配更为明显,而对于金融明显低配。从各基金的行业配置来看,基金行业配置的差异也是阶段弹性业绩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行业配置的差异也能看出基金投资风格的差异。
从个股选取范围上看,由于港股通标在市值、成交额、上市时间上有一定的规则要求,因此相比QDII基金的标的选择面稍窄。从基金重仓来看,包括像阿里巴巴、永升生活服务、康希诺生物等有突出表现的个股,目前均尚未纳入港股通标的,这也是我们看到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QDII和港股通基金之间业绩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后续随着中概股逐步回归港股,QDII基金在标的的参与时间上仍会存在相应优势;不过,港股通基金可以通过A股市场的投资来做收益上的弥补,两类基金均有自身相应优势可以发挥和弥补。
基于港股市场市值风格及流动性的特点,港股投资基金中长期配置于大、中市值港股公司的风格较为明显。与此同时,基金规模与持股风格存在相关性,伴随着基金规模增大,其对所持股票的流动性要求也更高。此外,港股基金则更为侧重于中资股的投资,对于民企龙头尤其青睐。
二、公募港股基金经理一致看好港股结构性行情
在我们近期对于港股基金经理的调研交流中,基金经理普遍看好香港市场的结构性投资机会。首先,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对比,港股具备较强性价比优势,从而吸引国内外资金入港投资。虽然去年下半年的香港事件以及今年一季度海外股市的暴跌,导致外资阶段性从港股流出,但当前美股反弹后其性价比已有所回落,叠加全球流动性仍处于大的宽松周期中,促使资金重新回流具备估值优势且业绩逐步企稳复苏的港股。其次,随着越来越多以美团、康希诺生物为首的新兴产业公司选择在港上市,香港市场的结构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成长性投资标的数量的增多,有望提升市场中长期活跃度。同时,在越来越多中概股有望赴港二次上市的背景下,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将明显提升,从而再度焕发市场活力。
而对于市场是否具备偏系统性的投资机会,基金经理观点间存在分歧。有基金经理认为,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复苏,基本面上的积极因素正不断积累,港股有迎来偏系统性机会的可能。虽然当前新兴产业的市场关注度更高,大概率会跑赢其他行业,但银行、地产等领域的估值也非常便宜,因此市场具备偏整体性的投资机会。然而,也有基金经理表示,受疫情影响,从指数的角度上看,市场的整体盈利增速是非常低的,很难有明显上涨,因此结构性投资机会的可能性更大,更看好新经济相关行业的快速增长。
三、公募港股基金重点推荐
基于对市场环境、基金投资操作风格、历史风险收益的分析,落实到相关基金产品的推荐,其一,QDII基金虽然在额度、规模上受限,但其中定位于港股市场的基金,在港股投资范围、尤其是随着中概股逐步回归港股,QDII基金在标的的参与上仍存在相对优势,可重点关注擅长把握结构性行情、成长风格突出的富国蓝筹精选;其二,沪港深基金作为机构参与港股投资最主流的一类品种,可重点关注在投资区域上聚焦香港市场的品种,产品除了港股投资,也可以适当参与A股市场进行收益平滑和补充,具体可重点关注偏价值风格的富国沪港深行业精选、泰康沪港深价值优选,偏成长风格的富国沪港深业绩驱动、广发沪港深新起点;其三,对于在A股和港股区域配置相对平衡的产品,其A股与港股的兼顾比较优势也是投资者适当参与港股投资的较好工具,投资风格稳健的富国沪港深价值精选、偏成长风格的景顺长城沪港深领先科技以及灵活度较高的国富沪港深成长精选可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疫情超预期、政策收紧等带来的股票市场大幅波动风险。
一、 港股市场发展概述
从无到有,资本市场孕育新芽
港股市场创立至今已有近150余年的历史,其最早的证券交易可追溯至1866年,但直至1891年香港经纪协会设立,才标志着香港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股票市场。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加,1969-1972年间,香港形成了多家交易所共存的“四会时期”,此阶段上市公司数量也由最初的几十家变为1973年的296家,不过对于上市公司及市场监管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随着港股暴涨暴跌时有发生,对实体经济以及投资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香港政府意识到对股票市场进行监管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迫切性。为保证股票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自1974年起,《证券条例》、《保障投资人士条例》以及《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等一系列规则相继发布;此外,自1986年3月27日起,四间交易所收市后全部停业,原有业务均转移至联交所实行统一监管。
告别“青涩”,香港股市走向成熟
随着联交所的成立,“四会时期”的恶性竞争情况得到解决,同时电脑交易方式的普及使得交易秩序得以完善及公开,香港市场进入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阶段。1986-1999年期间,香港在大陆投资公司的获利能力增长明显,吸引了大量外资投资港股,同时叠加香港政府降低银行存款利率以及房贷比例等举措使得大量资金流入股市,促使证券市场进入新的向上发展时期;期间,虽亚洲金融危机一度波及香港,但随着香港保卫的最终胜利,恒指在巨幅震荡后企稳回升。2000年以来,香港市场通过引入多元货币产品、资产种类革新、交易手段完善等方式,巩固了其自身作为亚太地区乃至国际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而2003年“双重存档”制度正式确立,注册制与核准制并行助力港股繁荣发展。
2014年起,沪港通与深股通相继落地,使得香港市场作为大陆与世界互联互通的纽带,开启新一轮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同时,H股全流通实施细则、以及《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的公布对港股形成制度性利好。近期,受中美关系紧张影响,中概股在美发展前景面临不确定性,而香港市场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发展成熟且包容性大的市场,是中概股回归的上佳之选,或将成为中概股回归的主流选择,从而迸发新一轮活力。
二、 港股市场投资价值分析——新经济回归助力估值提升
港股春节开市后一度重挫,其后随疫情缓解而有所反弹。但在国内疫情逐步平稳之际,海外疫情出现大面积扩散,欧美股市和原油市场暴跌导致全球各资产类别的流动性压缩和风险偏好下降,港股一度遭遇抛售。其后在美国市场的流动性危机逐步缓解的背景下,港股市场有所企稳,上半年虽然指数表现整体低迷,但其中结构性行情依然存在。比如,具备刚需属性的必须消费跌幅明显小于指数,而中长期产业趋势清晰的科技创新领域、以及具备中长期逻辑且短期受疫情催化的医药保健板块,更是取得了近10个点的涨幅。
短期除了事件性因素对短期市场情绪的影响,基本面的压力也不容忽视,但中长期看,考虑到当前港股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疫情的冲击消退后经济活动和企业盈利终将得到恢复,港股市场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同时,从资金层面上看,今年以来南下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前5月累计流入规模达2744亿,较去年同期增加近2300亿;在3月海外资金受流动性影响流出之际,南下资金当月流入规模更是近1400亿元,市场资金面充裕,国内资金加速抢夺港股标的。此外,随着中概股回归浪潮,未来港股有望吸引更多优秀的科技、医药类公司赴港上市,新经济龙头纳入恒指也有利于改善指数结构,并系统性拉升港股的估值水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货币基金TOP10出炉!(收益超活期5倍)
2025-03-27 09:06
-
2025年债券基金收益排行榜,谁是最强“蛋王”?
2025-03-27 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