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5-12 15:14阅读:444
进入4月后,海外每日新增确诊人数维持在80,000人附近,全球资本市场也逐步企稳,普遍的共识就是最坏的时候或许已经过去,在疫苗出来之前新冠疫情极有可能成为常态,同时即使没有新冠疫情,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也处在较大的变化中,而疫情更是加深了变化。
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核心利益,6年前中国提出了“去IOE”概念,就是准备在科技上逐步“去美国化”,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而随着阿里、华为的崛起,“去IOE”走向全面去美国化,美国利用主导地位进行反制完全合理;2、由于全球贫富差距的拉大,“反全球化”声音越来越强,而中国是本轮全球化最受益的国家,由于国情原因,国内贫富差距拉开的速度小于欧美,这导致了欧美内部矛盾加剧而国人看欧美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后又加剧了欧美“反全球化”,某种意义来说“反全球化”就是“去中国化”,这么看来,全球政治经济进入了巨大的不确定时期。
回顾历史,和平时期并不长久,中美建交后的“蜜月期”再也回不去,中美今后的最优选项就是在斗争中合作,这是历史赋予中国的历史使命。谈判桌下的真实实力才是决定谈判结果的核心因素,我们有必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所以,降低家庭整体负债率我们认为十分必要。
回到资本市场,创业板之前紧跟纳斯达克走势,我们认为随着科技的逐步脱钩,他们的正相关性会逐步降低,但是时间会比较长,随着国内崛起一批世界级科技企业,其相关产业链公司都会受益。新冠疫情下,互联网的地位加速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例如PCB、IDC、基站等等。从中短期角度看,我们认为IDC以及基站建设仍将持续发酵,手机终端爆发会被疫情延后,所以应用层面我们目前还看不到现象级产品出现。同时新能车也是一个空间巨大的方向,全球知名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力争不被时代抛弃。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