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转板分拆计划密集公布 企业紧锣密鼓备战科创板
发布时间:2019-3-13 16:58阅读:656
诸多企业备战科创板的热情正在被点燃。近期多家新三板挂牌企业陆续公告计划申请科创板上市,港股上市企业亦开启了回归热潮,复旦张江已率先表态,另有港股公司已与券商签署辅导协议,正在积极筹备相关事宜。与此同时,一些A股公司对于分拆旗下子公司登陆科创板也显现出较大兴趣。
3月12日晚间,新三板公司赛特斯公告称,将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关于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相关事宜的议案》。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表示,拟终止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申请,明确将放弃香港上市,转投科创板。
部分港股公司筹划回归
复旦张江3月8日晚间公告,公司拟根据科创板上市的监管要求发行不超过1.2亿股A股,在科创板上市交易。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复旦张江就在积极推动回归A股上市事宜,科创板的推出让其找到合适的回归路径。复旦张江表示,在A股发行上市将有利于提升公司形象,扩充融资渠道,增加公司流动资本以及在资本市场的知名度,加强公司对大型机构投资者及中小投资者的吸引力。相较于上交所主板,在科创板上市更能体现公司的创新及研发能力,契合公司的市场定位及长远发展目标。
除了正式“官宣”的复旦张江之外,不少港股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备战科创板。比如,昊海生物科技1月底与瑞银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瑞银证券成立了项目辅导工作组,具体负责昊海生物科技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上市工作的辅导事宜。市场普遍预期,昊海生物科技此次是为登陆科创板而来。
此外,多家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公司人士透露,未来不排除在完成H股发行后申请科创板上市的可能性。
转板和分拆计划陆续出炉
在部分港股公司筹划回A之旅的同时,诸多新三板挂牌企业亦跃跃欲试。据统计,江苏北人、金达莱、大力电工等公司已先后明确发布相关公告,拟登陆科创板。而先临三维则公告了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并对媒体回复上市目的地为科创板。
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以市值为中心,设置了五条上市标准。根据联讯证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师彭海测算和筛选,理论上,符合科创板前四项上市标准的新三板企业共428家,占其总数的4.11%。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有320家企业仅符合标准一,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符合标准五的企业有12家,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排除掉申报主板IPO已受理的企业,保留上市辅导状态的企业,共8家企业符合要求。其中包括已经公告计划申报科创板的金达莱,其他如新数网络、西部超导、圣泉集团正处于上市辅导期。
与此同时,诸多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公布了参股子公司上市的计划。如3月4日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表示,将组合浪潮云,推动其业务在科创板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监管层明确,达到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可以依法分拆其业务独立、符合条件的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这让诸多公司关注到了其中的机会,上海一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人士就透露,旗下拥有诸多研发型子公司,之前因为A股分拆上市存在一定障碍,且受限于营收利润指标,因此多采取挂牌新三板或运作至境外上市的方式,科创板落地之后,不排除分拆至科创板的可能。
科创板+H股上市模式引关注
无论是港股企业意欲回归,还是新三板企业纷纷谋求转板,抑或上市公司的分拆意图,都显示了科创板对企业的吸引力,也从侧面凸显交易所之间对于优质上市资源争夺的激烈程度。
以生物医药类公司为例,去年港交所设立的生物科技板吸引了一批企业赴港上市,而如今的科创板对于没有营收的生物医药研发型企业设置的门槛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需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在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看来,这一标准虽略高于港交所生物科技板“市值超过15亿港元,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已通过一期临床”的上市标准,但在投行甄选标的实践中是基本接近的。
她透露,从近期与企业的交流来看,原先意向登陆港股的公司计划转投科创板的案例并不鲜见,“甚至于投行都已准备好发行H股的材料,但看到科创板推进的进度超预期,企业还是希望能够在科创板上市,或者是先在科创板上市,之后再考虑去香港。”
对于这些考虑科创板+H股上市模式的企业,梁颕宇分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H股内资股无法实现流通,通过这种形式则解决了这一问题。而对于搭建了海外架构的公司而言,由于科创板对红筹企业的上市标准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0亿元,或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相比之下港交所仍然具备吸引力。此外,更为看重国际业务的公司乐意在香港上市,注重国内政策红利的公司则倾向于科创板。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参与科创板分拆上市开户,哪家券商对分拆企业估值准且息费合理?
要判断哪家券商对科创板分拆企业估值准且息费合理,这可不容易。不同券商的研究团队水平、分析方法有差异,对分拆企业的估值准确性也就不同。而且,息费是否合理也受多种因素影响,像市场环境、券商自身运营成...
科创板的红筹企业回归案例有哪些?上市后的表现如何?
案例:中芯国际(2020年回归,市值超2000亿)、百济神州(2021年回归,创新药管线推动股价波动);表现:短期受美股ADR价格影响,长期取决于本土业务增长,部分企业存在AH股溢价。
新三板挂牌企业是否可以转板到主板、创业板或科创板?转板条件是什么?
可以转板,转板条件包括满足主板、创业板或科创板的上市条件等。
科创板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有哪些特殊规定?
激励对象范围更广,可包括核心技术人员等,且在价格确定等方面有特殊规定。
券商紧锣密鼓备战科创板两融业务
【券商紧锣密鼓备战科创板两融业务】上交所等发布《科创板转融通证券出借和转融券业务实施细则》已有数周。为应对科创板转融券机制优化,券商在积极参与科创板转融通相关系统测试,重点围绕科创板转融券约定申报T+0模式,合约展期及合约提前了结等功能展开;同时交易端券源预约、模拟交易、业务规则及投教等功能也将与科创板上线同步推出。(中证网)...
【券商紧锣密鼓备战科创板两融业务】
上交所等发布《科创板转融通证券出借和转融券业务实施细则》已有数周。记者获悉,券商欲引入市场化的转融通费率,提升投资者转融券意愿;同时为控制风险,或向客户定向开发券源。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投资者出借券源意愿高,期待通过严格追责,夯实做空机制。(中证网)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7 09:46
-
一键查看《国泰海通君弘APP新手操作指南》
2025-11-17 09:46
-
小白必读的基金书单,掌握这10本收益翻倍!
2025-11-17 09:46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