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策略(1)
发布时间:2019-1-14 09:06阅读:411
最近两周市场连续震荡上行、周线2连阳,人气有所回暖、春季躁动的特征较为明显。上周上证综指周线二连阳、周上涨1.55%。市场资金主要围猎次新股、低价股以及绩优股的布局,新股指数周上涨4.41%、低价股指数周上涨3.93%;主题投资特征较为明显,特高压、高铁轨交、5G、新能源等热点带领下的“新基建”主题表现较为活跃。相对而言,金融地产表现较弱些。
表1:上周主要风格指标表现
近期市场对春季躁动等看法有所增大,管理层对资本市场的发声也在增多。
其一,对于春季躁动的看法,积极的认为是吃饭行情、积极可为;保守的认为是“难为行情”、操作意义不大;当然,无论哪种推断,对2019年的整体行情均不悲观,战略不悲观、至少有结构性行情。
笔者认为,从长期看,2019年在经历了2018年股市的履霜坚冰至后、存在一定的修复机会。如果参考海外股市双月线下跌后次年的表现、则中性看指数存在10-20%左右的修复空间;修复空间主要来自于逆周期货币政策的适度放松和资本市场“牵牛鼻子”的战略定位等所带来的估值PE的修复机会而来自于盈利EPS的空间极小。
一方面,PPI快速下滑,PPI和CPI形成负缺口,对多数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形成压制;另外,伴随着毛利率等下滑,企业利润增速将逐步回落至营收增速的下方,也意味着2019年上市公司利润增速回落是大方向。
另一方面,相对于2018年,2019年偏空的变量是利润增速回落和科创板带来的不确定性;偏好的是货币政策会宽松些、降准乃至降息都有一定的空间以及估值水平相对2018年初已经下了一个台阶、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附近,管理层激发市场活力的政策导向偏好些;相对中性的变量是大小非解禁规模仍在2000亿附近、新股发行等保持不变。
故,对比2018年和2019年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的变化;从投资时钟角度看时钟正在从类滞涨转向类衰退、政策逆周期加码、有利于形成货币供应相对名义GDP的正向缺口,有利于权益资产的一定程度上的修复。
从短期春季躁动来看,春季躁动在延续、一般在1月至3月两会,躁动中有波动。从成交量温和、融资余额平稳以及板块轮动较快等特征来看,春季躁动不应毕其功于一役在春节前、春节前剩余两周时间可能更适合继续保持平台震荡的特征,即,2450-2650点的平台。
图1:指数破底翻初期、市场平台震荡
因此,参考成交量并未持续放大以及两融余额平稳,市场属于存量博弈下的躁动行情阶段 。故,操作上,以市场仍在躁动但有波动,并非疾风骤雨般的上攻,以逢低适度布局、但不宜过分急躁的思路应对,毕竟上档面临着层层叠叠的压力区。方向上,两大类:其一,逆周期政策驱动板块,如基建、龙头券商、5G等板块;其二,顺周期业绩平稳的一些高股息,如部分银行、公用事业类的高股息率个股。
技术层面看,目前指数位于去年3587点形成的下降通道线的压制,后续能否有效突破压力线较为关键。故,一般两手准备:
1、如放量向上突破、则往往金融股带头冲击,故可考虑布局些形态较好有一定弹性的金融地产股,其短期回落压力也不大,性价比较好;
2、如不能突破,则资金仍停留于主题轮动、则倾向于布局形态较好且年报业绩也可以的中小盘股、守株待兔。
其二,就是周末热议的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谈及的资本市场的一些看法。从管理层的角度看,看多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看多股市的成交量、看多科创板、看多直接融资、看多外资进入A股的步伐,释放进一步放松管制如首日涨跌幅、放松监管、鼓励衍生品对冲发展。
因此,从政策市的角度看,从激发市场活力和成交量的角度思考,那么参照以往A股成交量和指数涨跌的联动关系看,A股成交量放大则意味着市场机会增多、指数也多收涨或保持平稳。当然,成交量放大源来自于中小盘的活跃还是科创板的活跃、还是大量新股发行导致的量能被动增加、还是外资介入蓝筹股的量能扩张;短期看中小盘较为活跃、但后续如果退市制度等变化的话、则风格更均衡些。
表2:成交量放大的年份,市场多保持平稳或上涨且风格可能更偏于中小盘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锁定目标收益:国泰海通2025高收益理财,如何规划您的短期财富增长?
2025-07-22 14:41
-
体检报告异常?这4类保险现在买还来得及
2025-07-22 14:41
-
可转债的申购和交易,应该注意些什么?
2025-07-22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