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矛盾加剧 聚烯烃将承压下行 ——2018年聚烯烃市场回顾与2019年展望
发布时间:2018-12-28 11:20阅读:225
摘要
1.产能扩张提速:2019年国内投产的聚乙烯装置较多,聚乙烯产能投放有望加速。预计2019年国内聚乙烯新增产能为235万吨/年,产能增速为12.96%。2019年国内投产的聚丙烯装置也较多,预计聚丙烯新增产能有335万吨,产能增速为14.97%,煤化工装置仍是主力,国内聚烯烃产能将进入新一轮快速扩张期,预计2019年聚烯烃产量增速将加快。但按照往年情况来看,部分新增装置投产时间有延迟可能。
2.需求增长缓慢:我国GDP增速和塑料制品产量增速相关性为89%。近几年,我国的经济速度增长放缓,拖累塑料需求。塑料薄膜和农膜薄膜产量增速均在回落,PE需求疲软。塑编和注塑下游生产均放缓,PP需求疲软。
3.供需矛盾增大:2019年聚烯烃产能继续增长,国内供给进一步宽松,聚乙烯进口压力较大,回料供给继续萎缩,但边际影响降低。受经济方面影响,下游需求增长不容乐观,预计2019年聚烯烃供需压力进一步增大,价格将继续承压。
第一部分 长期走势回顾和2018年行情总结一、聚烯烃长期走势回顾

PP期货是于2014年2月28日上市的,可以将PP价格走势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PP处于产能快速扩张阶段,原油破位下跌,PP期货震荡下跌。第二阶段为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原油跌至新低,大宗商品步入“寒冬”,商品期货集体下跌,PP继续下跌。第三阶段为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大宗商品走出低谷,迎来反弹,PP产能扩张也明显放缓,PP震荡上涨。第四阶段为2017年9月至今,多空交织,期价区间震荡为主。
二、2018年聚烯烃行情回顾

第二部分 聚烯烃供给面分析一、国内聚烯烃供给增长将加速
近年来我国聚乙烯产业快速发展,聚乙烯产能也在持续增长中。随着2010年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成功投产,以煤为原料商业化生产聚烯烃成为现实,2010-2014年间煤制聚乙烯装置投产较多。2014年原油价格大跌,煤制烯烃利润回落,项目优势受到挑战。2015-2017年聚乙烯新增产能不多,产能增速明显放缓。2018年已投产的聚乙烯装置有中海壳牌二期和陕西延长石油延安能源化工,共计115万吨。中海壳牌二期聚乙烯产能为70万吨,于2018年5月初正式投产,包括40万吨 HDPE和30万吨LLDPE;陕西延长石油延安能源化工聚乙烯产能为45万吨,于2018年9月底正式投产。至2018年底,我国聚乙烯产能达1805万吨,产能增速为6.77%。
2014-2017年国内聚丙烯产能增速一直高于聚丙烯,主要得益于煤制烯烃和丙烷脱氢装置相继投产。2018年国内聚丙烯产能投放明显放缓,只有三套装置投产,分别是神华宁夏煤业集团三期二线30万吨装置、中海壳牌二期40万吨装置和陕西延长石油延安能源化工30万吨装置,共计100万吨,产能增速为4.68%,为近十年最低。至2018年底,我国聚丙烯产能达2244万吨,产能增速为4.68%。

2018年聚丙烯产量温和增长,2018年1-11月PP累计产量为1910.29万吨,同比增长了6.07%。PP粉料产量增长较慢,2018年1-11月PP粉料累计产量为292.68万吨,同比增长了031%。2018年1-11月PP粒料+PP粉料累计产量为2202.97万吨,同比增长了5.26%。2018年聚丙烯装置检修损失产量与2017年接近,聚丙烯产量增速稍高于产能增速。




国内聚乙烯产量无法弥补国内需求,每年还需进口超千万吨的聚乙烯,目前我国聚乙烯对外依赖度仍在40%以上。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PE累计进口量达1168.1万吨,同比增长了21.21%,其中LLDPE累计进口了359.5万吨,同比增长了45.55%;LDPE累计进口了245.0万吨,同比增长了27.30%;HDPE累计进口了563.6万吨,同比增长了7.40%。出口方面,2018年1-10月PE累计出口了18.2万吨,同比减少了13.78%,其中LDPE累计出口了5.6万吨,HDPE累计出口了10.3万吨,LLDPE累计出口了2.3万吨。从PE进口来源地来看,主要是来自于有阿联酋、沙特、新加坡、伊朗、韩国、泰国和美国等。
我国聚丙烯进口在2009年见顶后逐渐回落,该段时间内国内PP产量大幅增加,因此我国聚烯对外依赖度不断走低, 当前我国聚乙烯对外依赖度降至20%以下。2018年1-10月PP累计进口量了259.02万吨,同比增长了0.82%;累计出口量了25.55万吨,同比增长了2.32%。随着国内煤化工产能激增,国内PP通用料供给充裕,进口通用料没有价格优势,所以PP进口一直处于价格倒挂状态。由于国内产品结构相对单一,PP高端料进口依存度仍较高,因此进口货源仍在国内占据一定份额。从PP进口来源地来看,主要是来自于有韩国、沙特、新加坡、台湾和泰国等。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对产自美国的聚乙烯品种HDPE(39012000)和LLDPE(39014020)加征25%关税,对产自美国的聚丙烯品种初级形状的聚丙烯(39021000)、初级形状的乙烯-丙烯共聚物(39023010)、初级形状的其他丙烯共聚物(39023090)加征25%关税。从进口数据上来看,我国自美国进口的PE占总量的5%左右,自美国进口的PP占总量的1%左右,聚烯烃自美国进口的数量并不多,占比也不大。页岩气革命使美国新建乙烷裂解装置成为趋势,美国聚乙烯新增产能巨大,但由于北美地区聚乙烯市场供应宽松,新增聚乙烯产能大多是面向出口的,中国是美国聚乙烯产品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但加征关税影响到美国聚乙烯产品直接出口到中国。


随着国内煤化工产能激增,国内PP通用料供给充裕,进口通用料没有价格优势,所以PP进口一直处于价格倒挂状态。由于国内产品结构相对单一,PP高端料进口依存度仍较高,因此进口货源仍在国内占据一定份额。



PE和PP再生料作为一种新料使用完毕后环保循环的一种再生产物,再生料下游用途与新料相似,再生料和新料之间有相互替代关系。再生料和新料的性能相近,但由于价格较低,在一些质量要求不高的产品中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再生料对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重视,政策已趋严。再生PE、PP优质料与新料所涉及的下游应用重合较多,具有很强的替代性。中国实施“洋垃圾”禁令,禁止生活来源废塑料。截止2018年11月30日,2018年限制类进口公示已公布了二十五批,废塑料总体核定进口量为75860吨,其中乙烯类聚合物的废碎料及下脚料共核准进口21730吨,其他塑料的废碎料及下脚料共核准进口30205吨,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PE再生料进口量在2014年见顶,随后一直在减少。2015年以来,废塑料进口政策的不断收紧,2018年更是禁止进口生活源废塑料,导致废塑料进口大降。2018年1-10月聚乙烯废塑料及下角料累计进口了1.22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99.32%。再生PP没有单独的税则号,是和再生PA、再生PC等其他杂料混合处理,合并统计在其它废碎料及下脚料当中,再生PP在整个其它废碎料及下脚料中占比在50%-60%左右,一般借助其他废碎料以及下脚料进口数据来反应再生PP进口情况。2018年1-10月其它废碎料及下脚料累计进口了1.55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98.71%。
废塑料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自2018年12月31日起执行,意味我国将全面禁止进口废塑料。部分再生塑料企业在东南亚设厂,将废塑料加工成再生塑料颗粒,再出口中国。但目前仍面临一些问题:部分东南亚国家开始限制进口废塑料,海关对到港再生塑料颗粒查验严格,大量货物压港。


一、下游需求结构
我国PE主要消费领域是薄膜、注塑、中空容器、管材型材和拉丝制品,塑料薄膜行业仍是聚乙烯主要消费点,占比50%左右,其中塑料薄膜的消费约70%用作包装材料,农用塑料薄膜约在18%,其余用作电工材料、感光材料和电子信息材料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聚乙烯下游需求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特别是一些高端应用领域。LLDPE作为PE产品中较为通用的类别,其应用相对广泛,包装膜、农膜、滚塑、电线电缆、管材、涂层制品等领域均有涉及。由于LLDPE具有更高的抗伸强度、抗穿透性、抗撕裂性和伸长率,使其更适用于制薄膜。农膜需求有明显的淡旺季,这是农业生产领域的季节性决定。每年3-4月份,工业生产逐步恢复,春耕开始,农膜以及包装膜需求将不断增加,价格也将较为坚挺,5-6月份基本上是农膜行业的淡季,厂家的产量、开工都是一年中最低水平,8月底进入了秋季,气温逐渐降低,进入棚膜生产备料期,塑料将迎来第二轮需求旺季,一般会持续到春节。农膜的淡旺季对LLDPE需求产生重要影响。从地域需求来看,华东、华北和华南是聚乙烯的主要需求地,占比分别为31 %、25%和24%。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达,塑料制品工厂集中,华北农膜生产厂家相对集中。
我国PP主要消费领域是拉丝、注塑和纤维等,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子、与家电、汽车、纤维、建筑管材等领域。目前PP下游需求结构的第一的是拉丝,占比在36%左右。中国是世界塑编大国和强国,拉丝编织袋主要用于粮食、化肥及水泥等的包装。需求排第二的是注塑,占比在34%左右,其主要主要应用在小家电、日用品、玩具、洗衣机、汽车和周转箱上,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对PP注塑件的需求不断增长,在PP消费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PP消费结构也逐步发生变化。从地域需求来看,华东、华北和华南是聚乙烯的主要需求地,占比分别为28 %、19%和17%。随着内陆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终端工厂内迁,西南、华中等区域消费占比逐步提升。

今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拉动了对塑料制品行业的需求,数据显示,我国GDP增速和塑料制品产量增速相关性为89%。在经过近40年的高速发展后,近几年,我国的经济速度增长放缓,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的GDP增速为6.7%,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18年1-10月我国塑料制品总产量为4926.3万吨,同比减少0.6%。短期来看,经济下行拖累塑料需求;长期来看,我国塑料人均消费量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塑料制品行业在我国仍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PE主要应用在农膜、日用包装膜、食品包装膜、拉伸膜等领域。农膜需求有明显的淡旺季,这是农业生产领域的季节性决定,包装膜需求季节性不明显。2018年1-9月塑料薄膜累计产量为880.26万吨,同比增长3.60%;1-9月农用薄膜累计产量为88.11万吨,同比减少了1.90%。塑料薄膜和农膜薄膜产量增速均在回落,PE需求疲软。


需求排第二的是注塑,主要应用在应用在小家电、日用品、玩具、洗衣机、汽车和周转箱上。近年来,在消费升级及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支撑下,均聚注塑、共聚注塑需求量呈现增长趋势。2018年1-10月空调、电冰箱和洗衣机累计产量同比分别增长了10.60%、2.20%和0.40%,较去年同期增速有明显的下滑。近一年来,汽车市场持续低迷,2018年1-10月汽车累计产量同比下跌了0.40%,预计全年汽车产销负增长,2018年或将成为中国车市近20年来首次负增长的年份,中国汽车产业已告别高增长时代。PP下游需求增速均在回落,PP需求疲软。


PE方面,2018年是PE装置检修大年,国内PE产量停滞;进口量大增,同比在增长20%左右;废塑料禁令造成回料进口大跌超99%,国内环保趋严,国产回料小幅减少。综合来看,2018年PE表观需求增速只有2.62%。预计2019年PE国产增长加快,进口量依旧较高,回料供给继续减少,但边际影响降低,PE表观需求增长将加快。
PP方面,2018年PP粒料产量温和增长,粉料供给停滞,进出口量与上一年相近,回料进口大跌,国产回料供给小幅萎缩。综合来看,2018年PP表观需求只有0.97%。预计回料供给减小边际影响降低,PP表观需求增长将加快。


第六部分 总结全文和2019年度操作建议
上游方面:2018年前三季度,受OPEC减产执行度高、美国制裁伊朗预期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10月以来,美国制裁伊朗力度低于预期,8国(地区)获豁免权;记者门事件让沙特皇室陷入被动,被迫接受特朗普的增产提议,国际原油跌至新低。12月6日OPEC将召开正式会议,宣布减产120万桶/天。展望2019年,受制于需求难有超预期表现,原油的慢牛格局可能已经结束,近期原油连续下挫,油价已被压缩至较低水平,预计2018年上半年原油价格回升可能性较大,但反弹幅度较小,2019年布伦特原油在55-75美元/桶区间。
供给方面:预计2019年国内聚乙烯新增产能为235万吨/年,产能增速为12.96%;聚丙烯新增产能有335万吨,产能增速为14.97%。按照往年情况来看,部分新增装置投产时间有延迟可能,但2019年产能增速还是将高于2018年产能增速。2019年全球聚烯烃产能增加相对较快,聚乙烯进口压力较大。2018年回料进口大降,成为拖累整体供给的主要因素,2019年回料边际影响降低,预计2019年供给增长加速。
需求方面:我国的经济速度增长放缓,拖累对塑料制品的需求。PE需求方面,塑料薄膜和农用薄膜产量增长缓慢;PP需求方面,拉丝下游塑编需求较差,注塑下游的白电和汽车等产量回落。美国对华出口的塑料制品加征关税,但在2018年的出口数据上尚未得到体现,负面影响或在2019年显现。预计2019年需求增长仍较缓慢,关注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及中美贸易摩擦动向。
总体而言,2019年聚烯烃产能继续增长,国内供给进一步宽松,聚乙烯进口压力较大,回料供给继续萎缩,但边际影响降低。受经济方面影响,下游需求增长不然客观,预计2019年聚烯烃供需压力进一步增大,价格将继续承压。预计2019年LLDPE期货主力运行区间在7500-9000元/吨之间,PP期货主力运行区间在7500-9500元/吨之间。
操作策略:单边操作,2019年聚烯烃供需压力较大,整体趋势向下,波段逢高沽空为主。套利操作,PP-3*MA价差区间较为稳定,当价差偏离较大,可以考虑均值回归策略。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