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远月不宜过分看空
发布时间:2018-11-27 09:27阅读:386
郑重声明:本资讯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从业资格证号:F3006821 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Z0013752
免责声明/Declaration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和公正,但文中的观点和建议仅供参考客户应审慎考量本身需求。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
摘要:本周豆粕连跌四日,周五戏剧性逆转,贸易战市场传言又现“弯道”;操作建议关注G20峰会中美首脑贸易谈判进展;
期货价格
1、一周行情回顾
最近一周豆粕阴云连绵,近月资金连续离场,市场信心不足,而今日甚至出现直线下跌走势,远月跌破年内低点;难兄难弟菜粕的形势更加不妙,跌幅甚于豆粕;唯菜油延续强劲反弹走势,相关品种豆油也出现短期止跌迹象;
豆粕主力1901合约周开盘3116,最高3121,最低3012,收盘3040,跌2.44%;
菜粕主力1月周开盘2308,最高2323,最低2219,收盘2233,跌4.25%;
菜油1月开盘6426,最高6461,最低6388,收盘6426,涨0.33%;
2、行情的分析
从基本面情况看,最近一周国内猪瘟疫情如阴雨绵绵不断,猪价总体维持在14元/千克的水平,尽管仍然存在地区差异;豆粕现货走货缓慢,部分油厂豆粕胀库,另部分油厂缺豆停机,油厂开机率下降;据天下粮仓数据,11月17日至23日,国内油厂压榨总量169.48万吨,较上上周的171.6万吨下降1.23%,预期11月份压榨量736万吨,低于上月的826.56万吨,也低于去年同期的756.52万吨;到港方面,11月预期到港574.2万吨,12月到港610万吨,1月到港500万吨,2月到港300万吨;大豆库存方面,由于此前油厂提前进口的储备,库存总量大幅高于往年,如下图:
其次,贸易战方面,随着20国峰会的临近,市场等待中美贸易谈判的结果,如果谈判顺利达成和解,中美取消互相加征的关税,那么大豆进口成本将大幅下降,而如果谈判未达成结果,那么价格恐有大幅反弹;
再次,最近中国和阿根廷就进口豆粕进行谈判,但谈判停滞不前,尽管阿根廷对此积极性很高,但中国政府出于保护国内大豆压榨产业的考虑尚犹豫不决;此外,考虑到豆粕的实际保质期,直接向阿根廷进口豆粕也非上上之选;目前大豆进口关税为3%(不含美国),豆粕进口关税为5%;进口关税不含东南亚国家; 对于直接进口豆粕的理解是,一旦中国允许直接进口阿根廷豆粕,那么对国内压榨产业将产生重大影响,最显著的一点是国内压榨产业的垄断利润的大幅缩水;
最后,考虑远月1905合约,由于1905合约的定价主要因素是南美大豆的供应,而2018/2019年度巴西大豆播种面积扩大,且进度很大,如果天气不出意外,那么预期产量将超过或接近今年,加上美豆的丰产,世界大豆供应充足;而需求方面,市场担心国内非洲猪瘟将严重影响豆粕的需求;故而两相结合,市场对于远期预期非常悲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人民币贬值压力仍然较大,较之年初,人民币汇率已贬值11.2%,人民币的贬值无形中增加了大豆等商品的进口成本;第二,南美天气尚存不确定因素,目前的产量预期均是基于良好的天气前提;第三,国内猪瘟疫情加速了生猪行业的去产能进程,按目前的生猪均价及远月豆粕价格,规模猪场已处于较好的投资收益水平,而养殖利润的上升将吸引资金投资规模猪场;
3、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豆粕近期供需预期较弱,但仍然面临着贸易谈判的风险,远月南美大豆供应预期充裕,但存在不确定性,建议豆粕关注为主,等待贸易谈判形势明朗,远月不宜过度看空。
分析师声明
作者具有中国期货业协会授予的期货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变更。
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和公正,但文中的观点和建议仅供参考,客户应审慎考量本身需求。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归弘业期货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弘业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