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的猪周期
发布时间:2018-9-3 10:20阅读:459

8月30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安徽芜湖南陵县再发生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至此,这已经是第5例疫情。
此前,在辽宁沈阳沈北新区、河南郑州经济开发区、江苏连云港(601008,股吧)海州区、浙江温州乐清市先后发生4起非洲猪瘟疫情。
“如果猪瘟只是零星的小范围爆出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并不大,但如果继续扩大,并且大范围暴发,整个行业会加速猪周期见底。”8月31日,华南地区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对记者指出。
股价波动
自8月3日东北沈阳暴发第一例猪瘟起,截至8月31日,Wind猪产业指数跌幅高达7.67%,振幅高达10.48%。
唯一撞上枪口的双汇发展(000895,股吧)(000895.SZ),因下属公司郑州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厂被划定为疫点并实施封锁,股价8月份累计下跌7.65%。
养殖基地靠近疫情区域的温氏股份(300498.SZ)、正邦科技(002157,股吧)(002157.SZ))、牧原股份(002714,股吧)(002714.SZ)等多家上市公司尽管皆发公告撇清“嫌疑”,股价却无可避免地大幅震荡。
“我们认为,农业股受贸易摩擦影响较大,不确定性太强,上半年我们就不怎么看农业股了,现在爆出猪瘟,短期内猪价还会波动,进而影响公司业绩和市场情绪。”8月28日,华南一家私募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记者询问正邦科技、雏鹰农牧(002477,股吧)、温氏股份等多家生猪养殖类上市公司,得到的答案是“公司未发现疫情,猪瘟对公司的业绩没有影响”。
事实上,除双汇发展外,早在两周前,温氏股份、牧原股份、雏鹰农牧等多家上市公司便通过公告、投资者交流平台的方式,向市场表达公司并未受到影响。
8月29日,一名华南地区生猪养殖企业管理层员工告诉记者:“现在南方受疫情影响并不大,但很多公司也采取了预防措施,比如我们8月25日起就已经严禁外来人员参观交流、严禁拉生猪的车辆进入公司,严禁拉饲料的车辆进入成品仓库等,大公司的猪场设备更完善,风险相对也更小。”
正邦科技则更为乐观,其董秘办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也有一种说法,就是猪瘟也存在一定的契机,猪瘟现象淘汰小养殖场,而对于我们这种大公司而言影响较小,生存完全没问题,只是受价格波动,短期内有一定的业绩波动。”
“因为现在处于猪价下行周期,尽管猪价走势从五月份开始有所回升,但现在得看疫情到底发酵到什么程度,目前我觉得震荡为主。后续疫情比较严重,产能如果大幅淘汰,会造成周期提前反转。” 8月31日,北京一家中型券商农业分析师对记者指出。
华创证券也指出,本轮非洲猪瘟疫情暴发,短期看,将导致猪肉消费大幅下降,生猪外销困难,从而拖累猪价上行;若疫情扩散,将带来生猪产业大规模去产能,猪价上涨周期有望提前到来。
猪周期拖累业绩
事实上,早在猪瘟来临之前,由猪周期引起的供需波动早已笼罩在养殖企业之上。
8月31日年报大限已至,23家猪产业企业陆续披露半年报,其中12家以生猪养殖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大幅下行,雏鹰农牧净利润下滑超过396.55%,新五丰(600975,股吧)净利润下滑250.08%。
“公司业绩主要受‘猪周期’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2018年春节过后,生猪市场价格长期低迷,尤其是第二季度以来,商品肉猪及商品仔猪价格低于预期,整个行业处于全面亏损的状态,出现成本倒挂。”8月31日,雏鹰农牧董秘办接线人士对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记者如此说道。
自2016年6月猪价达到历史高位的21.20元/千克后,猪周期迈入下行通道,并伴随季节性调整,截至目前已经持续38个月了。
在猪价下行期间,Wind猪产业指数跌去了25.61%,超同期上证综指22.94%的跌幅。16家生猪养殖企业股价跌幅在27%以上,正邦科技、新五丰、益生股份(002458,股吧)等9家企业市值遭腰斩,温氏股份蒸发市值500亿元。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出栏肉猪平均价格为12.38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51%。
“农产品(000061,股吧)的业绩及股价表现,主要受猪价下行周期影响,今年猪价同比大幅下滑,尤其是第二季度跌破生猪养殖的成本线,企业利润均下滑,而农业板块中生猪养殖和饲料企业占比较高,影响了整个板块。另外今年上半年大盘本身表现也不好。”上述分析师指出。
静待周期回暖
4年一度的猪周期突至,市场绷紧了神经。
犹记得上一轮猪价低潮期,受猪价下行及环保政策趋严等因素影响,2014年养殖行业的大规模亏损,A股13家养殖类上市公司2014年合计实现净利润2.2亿元,尚不足其他板块龙头公司一个月的利润,该年也被称为“持续时间最长、亏损程度最深”的下行周期。
也正是在这一年,面对畜牧业的重重危机,很多企业尝试转型。
主营业务结构相对单一、不堪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高金食品直接甩出了借壳重组方案,注入印纪传媒(002143,股吧)100%股权,彻底告别A股市场。
大康牧业(002505,股吧)(现更名为“大康农业”)则通过定增引进新业务,由中型生猪育种养殖屠宰企业转型为大型牛羊肉制品加工和高端乳制品企业。但目前来看,业绩却依然没有好转,连续六年扣非净利润为负值。
或是有先行者的前车之鉴,2018年下行周期中的养殖企业非常谨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家具有生猪养殖业务的上市公司了解到,企业均没有转型或者多元化发展的打算。
“公司没有多元化发展或者转型的打算,业绩主要是受猪周期影响,上半年猪价下跌幅度很大,但这种影响对行业内所有公司都是一样的,不只我们一家。”8月31日,新五丰(600975.SH)董秘办接线人士对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记者如此说道。
正邦科技董秘办接线人员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表示:“我们一直都是专注于主业发展的,养殖和饲料一直是公司的主要业务,从未做不相关的产业,而且现在猪价较上半年有所回升,如果下半年猪价回暖,我们就能弥补上半年的亏损。”
事实上,坚守主业、静待周期回暖对于大型畜禽企业而言,是目前可以选择的最好方式。
上述投行部人士对记者指出:“2014年市场走势很好,当时的政策也鼓励并购重组、对外投资,有很多企业通过多元化产业布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现在市场环境已经变化了,尤其是跨界并购监管趋严,企业也没有充裕的资金对外投资。”
上述行业分析师也对记者指出:“整个周期看下来养殖企业的平均盈利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只是周期因素无法抹平。上市公司一般是大企业,具有规模和成本优势,低潮期有挑战也有机会,散户更容易倒闭,这时大企业只需要保证自己活下来,等待下一个周期到来便可收获巨额收益。”
“市场上大部分专注于农业的企业跨行业布局案例比较少,一般都是上下游产业链布局,跨行业风险太大,我们现在看到的之前进行多元化布局的企业,目前业绩表现也不见得更好。”上述分析师补充道。
降成本调结构保实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尽管猪周期受市场影响,企业无法规避,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只能“硬扛”,事实上,部分上市公司已经采取了平抑风险的措施。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措施是压缩成本和提高效率,比如从饲料端优化采购,优化养殖技术和设备性能。”上述分析师指出。
“另外,由于已上市养殖企业大多规模较大,业务链条都比较齐全,如上游为了食品安全及控制成本,主动涉足饲料类业务,下游肉制品、深加工相对来说价格波动较小,很多企业也会增加这一部分业务,当猪周期波动时,公司还会根据行情调整业务比重。”其补充道。
正邦科技就是较为成功的案例,尽管受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影响,公司养殖业务出现亏损,但依靠饲料、农药等业务,公司整体业绩波动比单一业务企业更加平缓。
正邦科技董秘办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属于猪下行期,我们加大了饲料方面的投资,在猪价低迷期保证公司现金流和利润,半年报中饲料业务表现比较亮眼;另外为减少周期影响,我们减少了一些养殖板块的成本。”
天邦股份(002124,股吧)董秘办人士告诉记者:“公司除了养殖之外,也有疫苗、饲料等业务,这是与养殖行业形成协同的产业,使得我们生产的食品安全可控可追溯。在平滑周期风险上,公司也在做成本和效率管理,另外还开拓了电商销售渠道,不过目前这部分比重并不高,正在培育当中。”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