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机构投资经理调查:流动性充裕 牛市已到来
发布时间:2015-3-1 13:34阅读:440
随着11月下旬降息后的"大风起兮,千股飞扬",A股市场告别此前沉寂平淡,一骑绝尘地冲上3000点。上证指数以52.9%的年度涨幅完美收官,逆转此前四年"最熊"表现,成为全球股指排名季军。2014年的A股,在中国领导层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诸多举措的预期中由熊转牛,但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资本市场助力,这场不期而至的牛市能否持续?
经济观察报力邀各金融机构投资精英参与本报2015年度机构投资者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整理,并进行客观呈现,以期为读者提供展望未来市场走向及形成投资策略的逻辑和视角。
调查时间:2015年2月1日至2月13日 调查对象:基金、券商、保险、私募、期货等机构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 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裂变·2015
任育超
2014年,在许多人还在为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下滑担忧的时候,这个国家阔别八年之久的“牛市”猝不及防地归来,站在风口上,无论是“大象”还是“猪”都已经纷纷起舞,这一年,牛市回来了。
在2015年,这阵风还能吹多久,尚且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无论股市走向何方,资本市场不断潮涌的新因素,正在筑建一个与之前不同的股市。中国股市的裂变,正在时时刻刻发生。
在去年,经济观察报的调查文章《焦灼的2014》,已经揭示出在资本市场新变化的萌芽,在今年,注册制、深港通等大概率事件即将成行的背景下,经济观察报第六次向机构投资者发出邀请,通过对百位投资经理的访问调查,为您揭示机构眼中2015年的资本市场走向。
牛市已至
2014年下半年,沉寂已久的中国股市终于苏醒,股价连日攀升的视觉刺激冲击着投资者眼球,单日万亿的成交量不断刷新历史记录,换手率重新回到“5时代”,沪指从1991.06到3239.36点也仅仅用了6个多月时间,市场指标的繁荣,彰示着牛市脚步渐行渐进。
上行的指数将投资信心播撒向股市的每个角落,各家机构纷纷拿出研报支撑指数论断,预测指数随之飙高,从2400点上涨至3200点,此后再涨至 4000点,当国泰君安分析师任泽平喊出“5000点不是梦”时,市场已经陷入癫狂,更有信心爆棚者,放言牛市将持续三四年,上证指数将达到10000 点。
当时间走进2015年,股市风格从疯涨转换为震荡,元旦到春节的这段时间内,沪指在3000至3400点的区间内徘徊。
以此为背景,针对2015年牛市是否到来的问题,上述100名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做出了解答,有57%的受访者认为2015年牛市已经到来,另有20%的受访者认为2015年的牛市尚未到来但是将会到来,只有8%的受访者认为2015年牛市不会到来,其余的15%受访者表示无法判断。
这100名受访者,大多数认同此次行情将会持续,其中,有44名受访者认为沪指将保持在3200点到3400点之间,39名受访者认为沪指将涨至3400点至4000点,甚至有7名受访者认为沪指将突破4000点;同样,悲观的看法也存在,有5名受访者判断沪指将会维持在2000点至2400 点,5名投资者认为将维持在2400点至2800点,虽如此,极端悲观的观点并未出现,并无一人认为沪指将回调至2000点以下。
上涨虽然可期,但是上涨的路上并不会一路平坦,有调整的市场才会是健康的市场健康。针对沪指的走势,有33%的受访者认为,2015年,沪指将以“N”型走势运行,涨至一定程度必回发生调整,调整之后重归上涨走势,另有26%的受访者认为沪指将保持全年震荡调整(幅度在5%以内)态势运行,仅有 15%的受访者认为2015年会出现全年低迷下跌或全年呈上涨的态势;类似的,创业板指也将以震荡为主,24%的受访者认为创业板指将出现“N”型态势,22%的受访者认为将保持在5%的振幅内全年震荡。
每一次调整都是重新布局的机会,不管是“N”型走势还是全年震荡。受访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普遍认为,2015年的最佳投资机会还未出现,有42名受访者认为最好的投机机会在第二季度,47名受访者认为最好的投资机会在第三季度,两者合计占受访者的66.92%。
截至目前,沪港通运行平稳,股票期权业已推出,深港通开通可期,尤其是注册制的推出更将改变资本市场的面貌,任泽平甚至认为,注册制的推出重要性堪比造就了2005-2007年中国大牛市的股权分置改革。诚然,注册制是否有这么大的功效,尚待时间检验,不过,注册制带来的缓解股票供求,盘活股市交易,为股市注入新鲜血液的功能将会确确实实地实现。
新势力崛起
“新常态”下,GDP增长的光环似乎暗了下来,在2015年地方政府中心工作中,持续了多年的推动GDP快速增长,已经不再是备受追捧的热词。
资本市场对GDP增速也已经坦然,增速放缓已经成为共识,有71%的受访者认为,2015年我国的GDP平均增速将会保持在7%-7.5%(含 7%),延续上年的缓慢增速;有28.00%的受访者认为 2015年的GDP平均增速会进一步放缓,到达7%以下;仅有1%的受访者认为2015年的GDP平均增速会达到7.5%以上(含7.5%),回到增长快车道。这一结果,与上两年相差巨大,在2013年和2014年的调查中,认为GDP平均增速达到7.5%以上的受访者数量曾经达到了80%和17%。
2015年,影响国内经济增速的最大因素还被认为是房地产,在100位受访者中,有56%的受访者认为,2015年,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处于结构性拐点将会影响国内经济增长,在上一年,支持这一观点的受访者比例为44%。
瑞银证券认为,“尽管短期形势有所改善,但本轮房地产下滑背后是结构性拐点,政策持续放松虽可使短期活动企稳、但无法扭转行业下滑的大趋势”,瑞银证券预计,2015年,房地产新开工和建设活动将进一步放缓,给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拖累。
股票、股权投资和债券,将接替房地产投资举起吸引投资的大旗。调查结果显示,有82%的受访者认为,2015年,最具投资价值的资产为股票,其次是股权投资和债券,而在上一年,认为股票最具投资价值的投资者仅占比为43%,一年之中几乎多了一倍。
股票如此获得青睐,不仅在于牛市的雄起和注册制的刺激,更在于实实在在的驱动因素——流动性的改善。在2014年末和2015年初的央行[微博]降息降准之后,进一步的流动性释放可待可期,对此,有52%的受访者认为,2015年股票市场流动性将会比较充裕,28%的投资者认为流动性情况中等,仅有20%受访者认为2015年的流动性会非常紧张。
像股票接棒房地产一样,代表着新技术的新兴行业将代替传统的行业,承载了越来越多的资本期望,此次调查中,有49%的受访者看好科技网络与传媒板块,38%的受访者认为新能源、新材料板块将表现优秀,31%的受访者对3G、通讯充满信心,而在213年,对上述三大板块予以肯定的受访者仅为4%、 0%和0%。
谨慎与乐观
虽然身处牛市,但是谨慎的投资风格还是被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所推崇,有42%的受访者将仓位保持在50%-70%的安全水平,有24%的受访者将仓位调至70%-80%,仅有9%的受访者比较激进,进行满仓操作。
对于收益率,在预测牛市已经到来或将要到来的情况下,相对于上一年要高一些,其中,52%的受访者认为收益率将达到10%-30%,30%的投资者认为收益率将达到30%-50%,13%的受访者认为收益率将达到50%以上,仅有5%的受访者认为收益率将达到10%以下,没有受访者认为将会出现负收益的情况。
收益情况的乐观并不意味着收益的赚取的难度会降低,在本次调查中,100名受访者对收益情况并未表现出轻松,其中,有55%的受访者认为在2015年中将更难赚取收益,31%认为获取收益的难度与上一年相差不多,只有14%的受访者认为更容易赚取收益。
不仅是投资态度和投资风格上,多数投资者选取有业绩保障、更加稳健的投资标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32%的受访者看好中等市值优绩股,30% 的受访者看好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而在前几年一直被追捧的小盘股和次新股的光环却变得黯淡,仅有18%的受访者看好小市值成长股,8%的受访者看好新股与次新股。
对投资的谨慎,大多数投资者是不得不为。在一次采访中,曾有一位券商资管人士告诉记者,这波牛市行情看起来很美好,实际上打了机构一个出其不意,不管是板块轮动的速度还是投资思路,都与前几年的熊市不同,囿于思路的僵化和规模巨大,越是大的机构越难跟得上节奏,反而是船小灵活的私募机构得以大展身手。
2014年,共有近200名基金经理“私奔”,尤其是下半年,从王茹远到王鹏辉,从王卫东到尚志民,多位公募基金的大佬结伴奔向私募,似乎预示着私募时代的来临。
在本次调查中,多数受访者表现出对私募机构的扩张信心,其中,有53%的受访者认为,私募基金将成为2015年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张速度最快的机构,相比之下,仅有11%的受访者认为公募基金在2015年的扩张速度会是最快的。
2015年,牛市或许会继续,深港通或许会连通,注册制或许也会推行,这些新的因素创造的是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股市,市场变了,投资风格、投资思路也要变,2015年的股市,希望朝着健康的方向运行。
(本组调查由任育超、彭友、徐唯佳、赵娟、吴侨发、陈秀月等记者完成)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