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投行称未收通知 注册制提速超预期
发布时间:2015-2-10 18:04阅读:526
春节前,不仅新股发行速度加快,注册制推进速度也超过市场预期。据市场消息称:上周,证监会就落实注册制等问题召开会议,明确要求从6月1日起,IP O审核下放到交易所。多家券商投行人士对南都记者称:目前尚没有接到内部通知。但是,注册制今年推进速度的确超过市场预期。“IPO审核下放交易所后,应有个过渡期。预审员可能从证监会先委派过去。”华创证券有关投行人士对南都记者分析称,“关键是审核理念要慢慢变化。监管层从实质审核转化到形式审核。把关责任将落实到券商和市场身上,所以并不是放宽。”
IPO审核下放交易所节奏加快
据市场传闻称:注册制比预计的时间还要快,证监会已明确要求从6月1日起,IPO审核下放到交易所。同时,证监会将废止44个相关文件,包括取消发审委、取消重组委等。除此之外,再融资将进一步放开,不再审核,由公司自主确定。IPO审核下放交易所后,由交易所负责发行审核,证监会负责注册。
“我们今天关注到这个市场消息,但是,现在还没有接到内部通知。证监会应该会根据自己的节奏,随时可以推进注册制。这种事情一般也不会正式发文。”中信建投有关投行人士对南都记者透露,“从各种迹象来看,注册制比预计的时间还要快。但是,还要看推出后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注册制。”
“我们也没有接到通知,但是IPO审核下放到交易所是早晚的事情。只是原则上说交易所审核,但实际上,证监会还是要扶持一段时间,比如预审员可能会从证监会派到交易所等。”华创证券有关投行人士对南都记者分析称,“关键是审核理念在慢慢变化。以前是监管层对上市公司是否过会进行把关,判断公司上市后是否能持续盈利等。以后的审批更多是形式审批。把监管重点放在信披和事后追责上。”
北大纵横IPO事业部合伙人蔡春华近日亦对南都记者分析称:“将来注册制将审核权利下放到交易所,如果只对形式,即公开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不对实质进行审核;交易所是否有能力完成实质性审核,以及基于对上市资源的争夺,交易所能否严格审核,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
上市门槛未必降低
对IPO审核下放到交易所,是否意味着上市门槛降低问题,多家券商投行均持反对意见。“虽然对IPO审核下放后,交易所不会进行实质审核,而是重点要求上市公司进行充分信披,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上市门槛应该有可能会更加严格。交易所为了争夺上市资源而降低门槛的事情不会形成。交易所首先不是看发行量,而是不能出大问题。一旦上市后,信批等上面有重大疏漏,会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华创证券投行相关人士分析称,“券商投行和上市公司,如果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会被重罚。惩罚力度肯定比现在重很多。所以,投行上市前期的工作会做得更加谨慎小心。”
该人士称:据说当年管理层决定推行注册制时,专门去美国考察学习。结果发现美国注册制比中国的审核制本质上其实要严格很多。
中信建投有关投行人士则对南都记者介绍说,之前最困扰监管层的问题是财务合规的真实性。之前上市前,证监会会问很多问题,要求补充很多材料。最后即便这些材料都真实,最后证监会依然会以存在对重大客户依赖性,募投项目达不到预期效益等理由拒绝过会。以后推出注册制后,会问很多问题,要求披露更多信息,但判断性内容少一些,对公司未来盈利要求也会降低很多。最后让市场来决定公司是否能顺利上市。但是一旦信披出现弄虚作假等问题,会重罚券商投行等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所以,对上市公司来说,门槛未必降低。对券商投行来说,压力更大,需要提前做的工作更多。”
对投行将产生颠覆性影响
监管层加速推进注册制,券商投行其实也在做转型。“注册制的推行对券商投行的生态模式将产生颠覆性影响。”平安证券有关人士对南都记者介绍称,“投行原有的项目选择和价值评判体系彻底变化,从监管导向转为市场导向,投行的核心职能真正回归价值挖掘和价值判断,关注企业是否为社会、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在监管审核权下放、从实质性审核向合规程序性审核转变的过程中,对投行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更高,投行如何真实披露投资者决策需要的相关信息,如何设计出市场、投资者认同的金融产品,变得尤为重要,投行原有的经验、知识体系需要全方位革新;此外,销售能力成为投行核心竞争力,在投资者可以用脚投票的时代,产品的销售、资金的融通将成为业务成败的关键。”
平安证券有关人士对南都记者介绍称:注册制对传统投行的盈利模式将会产生巨大冲击。未来投行业务需要更加强调差异化竞争优势,在项目资源争取上,也要更强调综合服务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这意味着非IPO项目和非通道业务会在投行业务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综合实力强的券商的市场份额会逐步增大。”
华创证券投行相关人士便对南都记者介绍称:公司投行已经在做业务调整,不能只关注IPO一个方向。“企业的并购、再融资等很多业务,都是现在的工作方向。”
“注册制推动也会一定程度上提升增量IPO项目的发行,投行项目数量有望增加,从这一方面而言,投行业务收入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注册制对投行人员的素质、道德要求更高,公司对队伍的管理也更会严格、全面和精细化。”平安证券有关人士对南都记者介绍称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