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为何如此打压股市,春节前还有行情吗?
发布时间:2015-1-31 23:08阅读:827
政府为何如此打压股市,春节前还有行情吗?
A股摆脱不了靠“政策吃饭”的特色
市场仍然对降准或降息抱有一定的预期,由此也会给市场带来二次启动的契机。因此,待本轮调整行情结束后,股市也有望走出慢牛行情。
进入2015年,中国股市结束了之前单边上涨的行情。而在最近一周内,股市还出现了接连下挫的走势,累计最大跌幅达到了200点!
一直以来,中国股市基本离不开靠“政策吃饭”的特色。
去年上半年,管理层借助沪港通“通车”契机,不断地为股市释放出各种各样的利好,为沪港通的顺利“通车”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进入下半年,政策暖风继续吹向了股市。随着市场两融业务规模的持续飙升,新增流动性的汹涌进入也直接促使股市走出加速上涨的行情。
不可否认,在本轮上涨行情中,各种创新型工具确实给股市带来了极佳的推动效果。
以两融业务规模增幅为例,2014年7月份,市场两融业务规模仅有4500亿元的水平。到了11月份,市场的两融业务规模暴增至7000亿元。然而,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目前市场两融业务规模已经达到了1.12万亿的水平。换言之,仅仅经过了半年的时间,中国股市的两融业务规模却翻了一番以上。
除此以外,伞形信托、P2P股票配资等渠道也给股市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新增流动性。至此,随着市场投资信心的迅速恢复,市场放大杠杆的能力也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
其中,以券商两融业务为例,不少券商为了招揽客户,不惜将两融业务门槛降低至10万,甚至5万元以下,并作出了展期延长的调整。再以伞形信托为例,作为一个新型的融资渠道,也吸引了不少场外资金间接入市。期间,还为投资者带来远超两融业务杠杆的高杠杆水平。
除此以外,自去年年底以来,不少P2P平台开始逐步试水股票配资业务,并以5至10倍以上的高杠杆率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参与。由此可见,在市场迅速放大杠杆的大背景下,却给市场留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最近一个月,随着管理层对股市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中国股市“去杠杆化”的进程也骤然提速。
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中旬,市场已经释放出证监会对券商两融业务现场检查行动的传闻。时隔一个月,证监会对45家证券公司的融资类业务的现场检查结束。其中,证监会通报了12家券商的两融业务违规,并对中信、海通及国泰君安采取了暂停新开融资融券账户三个月的处理,同时还恢复对新开两融账户50万元的准入门槛。
1月27日,银行收紧了伞形信托,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同时,证券业协会也下发通知,要求会员上报各机构内政协委员的名单。
1月29日晚,有消息称,保监会现场检查已在部分保险公司率先开展。与此同时,现场检查的内容不仅是两融业务的合规性,而此举也或多或少地打击了保险资金参与券商两融业务的积极性,进而伤及到A股市场。
不可否认,管理层对股市的态度开始发生了转变。而一系列的股市“去杠杆化”进程也给近期的股市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显然,即使中国股市已经得到了激活,但是依然无法摆脱其靠“政策吃饭”的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注册制度的全面来袭,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节奏也将会明显提速。经历了2015年首批20家新股批文的发放,第二批新股批文也即将来袭。由此一来,也给短期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短期内,中国股市仍将加速其“去杠杆化”的进程,给股市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也为2月9日股票期权的正式上市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
因此,笔者认为,短期市场出现快速调整的走势,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对此,因前期大资金的介入程度很深,而政策对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的修复周期仍未终结。与此同时,市场仍然对降准或降息抱有一定的预期,由此也会给市场带来二次启动的契机。因此,待本轮调整行情结束后,股市也有望走出慢牛行情。
两大官媒突然变卦、极力唱空 “疯牛”过后当自省
本周大盘连续大跌5天,指数跌去近200点,出现了周线9连阳后的首阴,月线8连阳后的首阴,并回到了去年底收盘指数之下。这是去年7.22行情启动后首次出现全周杀跌的情况,宣告了高杠杆融资造就的“疯牛”行情的结束。
面对大盘惨淡杀跌的局面,我认为,对投资者而言:“疯牛”之后当自省!
1、2015年股市是小年
2014年底,绝大多数机构和投资者都憧憬2015年有更大的牛市,高呼5000点、6000点、甚至10000点,却没有一家机构看空。此时,我根据相反思维和经济减速,提出了“2015年股市是小年”的观点,认为最大涨幅只有20-25%,即3800点-4000点,空间十分有限。
经过1月股市反复折腾、三次冲3400点无果,人们应该能清醒地认识到:3400点是高杠杆融资的“资金牛”、“疯牛”行情的“天花板”;只有往下调整,打出下影线,才能拓展全年的上涨空间;大盘调整后,再冲3400点,并创出2009年3478点新高,不能再靠“资金牛”,再炒大盘股(不可能有更大的资金去瓦解巨量头部),而必须靠“改革牛”,即国资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产生的制度变革力量,以及上市公司面貌更新、业绩提升的力量,才有可能。
因此,投资者只有牢固树立“2015股市是小年”的观点,才会知道市场有限的资金不应消耗在大盘权重股上,而应用到培育“成长牛”、“改革牛”的结构性行情的热点个股中去,通过个股行情来跑赢大盘,自己为自己提前实现4000点的目标。
2、去杠杆化是一次全面的政策调控
去年12月,当人们热衷于“有钱就任性”、“要炒就炒大盘股”、“高杠杆融资下的牛市定会比按揭贷款下的房市10年牛市更牛”、并对12月9日12664亿日成交量而欢呼时,却忘记了,中国股市再过100年,仍然是“政策市”。
而正是从那一刻起,政府高层对股市“疯牛”的调控、降温的举措就开始了。
先是两大官媒突然变卦、极力唱空,但是市场对此置若罔闻,继续大涨400点。于是引来了管理层一系列调控举措。由此可见,管理层对股市的两次一万亿成交天量,以及25天指数涨30%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极为警惕,故不失时机地用增加新股供给、阻断银行资金进股市的通道、控制券商融资总量、降低客户融资比例、查处违规券商、本币贬值等手段,,全方位地抑制“疯牛”。管理层乐于看到的是,像去年1月-11月21日那样的“慢牛”,指数仅涨20%,而结构性个股热点此起彼伏,沪市活跃却不疯狂,能持续较长的时间。
所以,投资者今后必须对高比例融资、恶炒大盘股、指数暴涨必然会引发管理层的调控,要有高度的政策敏感,对风险预警的蛛丝马迹予以充分的重视,坚持理性投资,便能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
3、提倡3400点去买2000点价位的股票
我仔细分析和列数了股市的所有板块,发现只有一个板块——被人们普遍看坏的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只相当于2013年底指数2000点时的价位。虽然2014年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时有表现,但多少人对此概念嗤之以鼻,认为上海国资改革动作慢、力度小、动辄澄清公告、停牌时间长、复牌后高开低走跌回原地,因此表示极度的失望、绝望。
但是,股市的新热点,首先是从政府的最新政策取向中来;其次是从市场最失望、绝望的板块中来;再次是从7-10元的低价股中来。而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恰恰同时具备了这三个条件。
如今,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正像前期券商股开始启动时那样,每天有一只股涨停,轮番启动,整个板块在一月份大大跑赢了大盘。即使在本周大盘连跌5天中,也逆势飘红,独占鳌头,显露了市场新热点的品相。
抓住国资改革概念股新热点的投资者,全然无惧所谓的“利空”,甚至成了管理层一系列调控政策的支持者和获益者。“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只有在箱形震荡市、结构市、慢牛市中,理性投资者和股市高手,才有了在低指数、下跌市道中发掘成长股、改革股、黑马股的用武之地。
4、结构调整不改长期向好
由于管理层从股市内部去高杠杆化,再加上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欧洲量化宽松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美元升值、欧元贬值、人民币下跌,驱使大量主力资金短期流出,加之美、欧等外围股市表现不佳,均促使了A股市场的结构调整,行情忐忑。
但是,大盘股的结构性调整,不会导致持续杀跌,重新回到熊市。
一方面,A股很多股票估值仍然偏低,尤其是银行股只有8倍市盈率左右,仍有上行空间,可托住大盘。另一方面,国资改革、一路一带、装备出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成功经验复制推广等,支持了中国股市成就“健康牛市”。尤其是春节前降准的预期越来越强烈,可能性越来越大,因而股市在调整后,仍然有缓步向上的动力。
至于前期在大盘股高位追涨被套的投资者,唯有清醒地面对现实,及时转变观念和思路,采取最佳的防御和扭亏为盈策略,调仓换股,将资金转移到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尤其是本周在指数大跌5天中傲然挺立的领头羊个股,才能尽早的实现曲线解套,并且获利。
经过全周大盘连续大幅杀跌,周四、周五成交量萎缩到5000亿左右,下周大盘存在反弹需求。建议投资者关注3180-3150点的支撑,抓住国资改革新热点个股的机会,为春节红包行情做准备。(忠言)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布局未来,赢在起点!中信证券2025年资产配置策略全解析
2025-08-04 11:51
-
3600元育儿补贴落地,生育友好型社会多久会来?(内含补贴领取方法)
2025-08-04 11:51
-
A 股牛市主升浪来了?一文总结十大券商策略
2025-08-04 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