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说“股灾”传递了什么政策信号?
发布时间:2015-1-20 15:23阅读:749
【UP原创报告】1月19日,在证监会和银监会双龙出手,联合重拳打压之下,大盘出现了本轮牛市以来最大幅度下跌,重挫7.7%,盘面所有版块统一飙绿,领头下跌的券商股更是被股民戏称为“涨幅”最稳定的板块:从开盘到收盘,就没怎么跌过。一天后,作为官方声音的最强代言人,人民日报十分罕见的迅速做出了回应,在经济版破天荒的用了一个简短而惊悚的标题:“股灾”,来评论这次大跌。需要强调的是,UP研究员统计了自从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第一篇股市评论问世以来,全部有据可查的股评,可以肯定这是人民日报第一次用“股灾”来评价股市下跌,其中的意义之重大,不言自明。
那么人民日报说“股灾”,究竟是要传递什么样的政策信号?结合UP研究员对人民日报在本轮牛市中相关评论的跟踪分析(可参阅《一行三会轮发力,5.30惨案会否重演?》一文),我们认为,这表明19日的大跌不仅吓坏了市场,也吓坏了官方,让其感到始料不及,所以人民日报必须站出来发表严正声明,再次给股市吃“定心丸”:暴跌非我愿,慢牛是我想。一段时间内,大盘应该维持在3000-3400点之间震荡,这才符合官方意愿。
对人民日报“股灾”一文的解读
人民日报《股灾》一文,开篇表示:“近9个月来牛气冲天的沪深股市19日出现深幅调整。上证综指大跌逾260点,跌幅达7.7%,是2008年6月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其中“深幅”、“最大”这类措辞,含蓄的表示出官方对股市暴跌的意外,已经超出近年的历史记录。
“从直接原因看,今天的下跌来自于消息面的突发因素。。。。。。由于融资业务是本轮牛市行情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两融业务被约束,将会对市场资金面带来压力,同时也对券商股形成利空。”,这是市场上对待下跌的最主要观点,但不是官方的主要意图,所以放在前面先讲,为后面官方自己的观点做铺垫。
“也有观点认为,来自政策层面的消息只是大跌的导火索,大盘暴跌更深层的原因还是短期阶段性涨幅太大,市场情绪过热。”,这就是官方自己的观点,市场情绪过热,需要浇盆冷水来降降温。
“面对大跌,有市场人士对后市仍持乐观态度,认为对违规券商的处罚是规范市场的行为,有助于市场长远健康发展。”,这是官方的最核心观点,处罚两融违规,只是希望股市由快牛到慢牛,让股市长远健康发展,才能完成各项改革,并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
“当天晚间,。。。。。就金融监管部门是否有意联合打压股市的市场疑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回应,周一股市跌幅较大,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所提到的几方面的情况,被市场解读为监管部门联合打压股市,这与事实不符。”证监会在19号晚间,就第一时间站出来回应市场大跌,可见此次大跌影响之大,官方已经容不得股市第二天继续暴跌,所以要求证监会立即出面澄清官方意愿。
“对12家存在违规行为券商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旨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融资业务规范发展,市场不宜做过度解读。”,这直接表明,官方认为当日的大跌是市场过度解读了,误会了官方的真实意图,并非要把股市打下去。
“对证券公司开立融资融券信用账户时证券资产低于50万元的客户,继续按证监会原有政策和规定执行,不因为这一资产门槛而强行平仓。对这类客户,证券公司要加强风险评估,切实做好风险提示和客户服务。”低于50万元的客户,不必强制平仓,这意味着市场资金层面的影响会进一步降低,散户也不必由于需要集中平仓,而出现恐慌式集中踩踏,这是从情绪和资金两方面,给市场释放信心。
我们的结论
对比UP研究员在《一行三会轮发力,5.30惨案会否重演?》一文中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两次官方对股市的态度是存在本质差别的,5.30惨案发生前,人民日报在一个月的时间连续两次发文,声色俱厉的抨击股市过热,投机严重。而且5.30大跌之后,人民日报没有发表任何认为“股市下跌过度,感到意外”的相关评论,而是保持了很长时间的沉默。
而在本轮牛市中,人民日报只在12月9日发文《理性看待股市热》,用语和措辞都以善意的引导为主,尤为重要的是,在16号银证两会放大招之前,人民日报没有再次站出来警告股市。反而一反常态的是,在19号暴跌之后,就马上站出来评论暴跌是股灾。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想要在国泰海通购买ETF基金,请问有哪些推荐的理财产品吗?
2025-09-22 15:03
-
证券交易费用都有哪些?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2025-09-22 15:03
-
【基本面】宏观面分析、行业面分析、公司面分析,分别看什么?
2025-09-22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