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该问题,该问题有9位专业答主做了解答。
下面是首席杨经理的回答,如果对该问题还有疑问,欢迎添加专属进一步交流。
主要包括以下波动因素:一是供应因素。由于工业品产能投放进度和农产品(000061,股吧)的不同作物年度供应松紧导致近远期价差变动。如典型的牛市升水和熊市贴水排列。二是资金因素。资金对目标合约的集中偏好会导致价差出现波动,如移仓、挤仓等行为。三是季节性因素。由于商品生产、贸易和消费过程中呈现出的季节性特点,导致合约间价格出现强弱差异。比如农产品的季产年销;有色金属的季节性采购;原油淡旺季消费差异;建材淡旺季开工特点等。四是天气因素。由于近月合约价格对短期天气变化更为敏感,导致近远价差波动。如台风导致原油生产中断;恶劣天气影响短期物流运输等。五是规则因素。交易所在交割仓单方面的规定会导致某一时点前后合约价差波动,比如橡胶、塑料规定的仓单有效期前后合约。另外,交易所调整规则也会让生效时点前后合约产生波动。比如今年的玻璃基准交割地调整,导致1505和1506合约价格出现明显差异。六是政策因素。由于政策调整对不同时期商品影响差异,导致不同合约价差出现波动。比如大豆、棉花直补政策调整形成了新旧作物价格大幅波动。此外,国际间贸易政策变化也会导致近远月合约价格波动出现差异。如贸易保护、经济制裁等。七是成本因素。持仓成本对近远月合约价差有波动限制,即远月价格大幅高于近月价格可能导致价差回归。如有色金属合约价差波动就容易受持仓成本限制。八是预期因素。由于投资者对经济发展和物价走向的预期也会导致价差出现波动。此外,由于远月合约相对近月合约面临更多的不确性,远月大幅波动导致近远价差变动。九是其他因素。比如突发事件对近月价格影响更大,投资机构的习惯性操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