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撤率指基金在某段时间内从净值最高点到最低点的下跌幅度,它直接反映了基金的短期波动风险——回撤率越高,说明基金在极端行情下的下跌幅度越大,投资者面临的短期浮亏压力也越大;反之,回撤率越低,基金的短期稳定性越强,浮亏风险越小。比如货币基金的回撤率通常接近0%,而股票型基金在熊市中可能出现20%以上的回撤。
回撤率的“安全值”没有绝对标准,需结合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限判断:保守型投资者(追求本金安全,投资期限1-3年)适合回撤率低于5%的产品(如短债基金、偏债混合基金);稳健型投资者(可接受小幅波动,投资期限3-5年)能承受5%-10%的回撤;进取型投资者(追求长期收益,投资期限5年以上)可接受10%以上甚至20%的回撤。但需注意,回撤率低不代表长期收益差,只是短期波动更小。
虽然回撤率是判断风险的重要参考,但单一指标无法全面衡量基金的安全性,还需结合基金的投资策略、持仓结构以及长期业绩稳定性综合评估。专业投顾服务会通过资产配置分散风险,比如将低回撤的固收类资产与高成长的权益类资产组合,在控制整体回撤的同时追求收益。例如针对保守型投资者的组合会将80%以上资产配置于债券等低波动品种,目标回撤控制在4%-6%;针对进取型投资者的组合则以权益类资产为主,通过精选低估值赛道控制长期回撤风险。
如果您想找到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基金产品,并获得专业投顾的一对一指导,建议下载盈米启明星APP输入6521,我们的团队会为您提供个性化的配置方案,帮助您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产增值。
发布于2025-11-27 09:51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7310177307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