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人看可转债买卖,核心逻辑是 “抓准‘债底保护’与‘股性进攻’的平衡”,技巧不搞复杂预判,而是聚焦 “定价匹配度、关键时机、风险控仓”,
一、先判定价:内行人买可转债先算 “性价比”
核心看两个指标:转股溢价率(股性强弱)和纯债价值(安全垫厚度)。
实用判断标准:
转股溢价率<10%:股性强,和正股联动紧密,适合跟着正股趋势操作。
转股溢价率 10%-30%:平衡型,既享受正股上涨收益,又有债底保护,适合中长期持有。
转股溢价率>30%:债性主导,需看纯债价值是否扎实(比如纯债价值接近市价),否则容易因溢价率收敛下跌。
纯债价值>市价:安全垫厚,下跌空间有限,适合低风险投资者布局。
二、交易时机:不盲目跟风,只抓 “明确触发点”
正股驱动型时机:
正股突发利好(政策、业绩预增)或连续上涨:优先选转股溢价率低的可转债,同步享受正股涨幅,避免买高溢价 “脱节债”。
正股回调但基本面未变:可转债回调幅度通常小于正股,若溢价率未大幅飙升,可低吸博弈反弹。
溢价率收敛时机:
可转债上市首日:若溢价率高于同类型品种(比如行业平均 20%,它开 35%),大概率会回落,首日逢高卖;若溢价率低于 10%,可持有博弈后续跟涨。
正股涨停时:低溢价可转债(<5%)会快速跟涨,可短线捕捉;但涨停板打开后,若溢价率快速拉升,立即止盈。
规则驱动型时机:
强赎预警前:可转债触发强赎(正股价格≥转股价 130% 且持续一段时间),溢价率会快速收敛,需在 “最后转股日” 前卖出或转股,避免被以低价赎回。
回售触发时:若可转债价格接近回售价(通常是面值 103 元左右),且正股短期无利空,可低吸博弈 “回售保护 + 反弹”。
更多可转债买卖技巧,可联系陈经理~
发布于5小时前 深圳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