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收益率高并不等于投资更划算。很多新手容易被高收益吸引,但往往忽略背后对应的风险级别。比如股票型基金可能年化15%,但遇到熊市可能半年就亏掉20%;而货币基金虽然年化只有1.8%,但胜在稳当不亏损。关键要根据你的资金使用时间和风险承受力来选择。
为什么高收益≠好选择?这三点很关键
1、波动风险可能超出承受力
去年有位客户看到新能源基金年化30%就重仓买入,结果遇到行业回调,三个月浮亏25%导致失眠焦虑。后来调整到安盈组合(股债均衡型),年化降到6%-8%,但最大回撤控制在5%以内,他才拿得住了。这就像坐过山车,有人能接受颠簸,有人更适合平稳行驶。
2、流动性陷阱要警惕
高收益产品往往锁定期长。比如某些券商收益凭证写着年化5%,但必须持有两年,中间急用钱也取不出。真正需要关注的是“用钱时能不能及时变现”,像货币三佳这类活期组合,随用随取还能保持1.6%左右的收益,更适合日常备用金。
3、投资目标决定适配性
给孩子存教育金和给自己攒养老金,策略完全不同。比如稳盈组合这种持有三年以上正收益概率96%的产品,适合长期规划;而半年后要买房的首付款,宁可放在定盈组合做短期行业轮动,也比追高收益债基更安全。
从业10年见过太多人盲目追高收益踩坑,点击头像加我微信,备注“诊断”送你一份《收益风险自查表》,3分钟判断你能承受多大波动。想先了解具体产品特性,关注公众号“3句话财道”,点击“跟投服务”查看货币三佳、U定投等组合的实操案例,学会用科学配置守住收益。
发布于2025-10-19 16:25 广州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5355917601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