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最大的挑战其实在于如何预判那些“没算到的情况”。从业这些年来,最常见的有四类风险:模型突然失效(比如参数不适应新行情)、极端行情冲击(如熔断机制触发)、交易系统故障(服务器宕机导致下单延迟)、还有流动性陷阱(想平仓时发现没人接盘)。好比我有个客户用多因子模型做短线,去年11月市场风格突变,模型连续20天跑输基准,幸亏提前设了周度最大回撤5%的强制止损线,及时保住了本金。
分类管理必须从这四个维度入手
1、模型风险防失效
每季度要做压力测试,把过去十年发生过但模型没经历的行情(比如2015年股灾、2020年疫情暴跌)代入验证。我们给客户配置的多策略组合就包含趋势跟踪和均值回归两种互补策略,去年8月市场震荡时,两种策略收益率差值达到12%,正好形成风险对冲。
2、技术风控双保险
专业的量化团队都会做软硬件隔离,比如用恒生UFX和迅投两套系统并行。遇到过最惊险的情况是某次软件升级后出现滑点异常,当时备用系统立刻接管,300万资金成功避免1.2%的额外损失。个人投资者至少要在券商端设置价格偏离提醒。
3、流动性管理诀窍
避开成交额低于3亿元的股票,特别是尾盘半小时容易出现流动性黑洞。有个实盘案例:客户原计划用量化策略操作小盘股,后来根据我们的建议调整到中证500成分股,年换手率从40倍降到15倍,交易摩擦成本减少1.8%。
点击头像加我微信,备注“量化”,领取我整理的《私募级风控手册》,内含12种极端场景应对方案。如果更倾向于专业团队管理风险,可以关注公众号“3句话财道”,在跟投服务里查看稳盈组合——这个全球配置的组合今年在市场波动中最大回撤仅3.8%,特别适合想做量化的朋友用来分散系统风险。
发布于2025-10-11 18:39 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