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时单纯看净值高低其实容易踩坑。净值就像基金的身价,高低和基金好坏没关系。举个实在的例子,就像同样买水果,20元一斤的车厘子和3元一斤的苹果,不能直接比单价高低,关键看内在品质。我去年帮一位退休教师选的日富一日债基组合,净值1.18元时买入,现在涨到1.25元,反而是净值越涨越值得拿住。
具体要从三个角度判断:
1. 净值高的基金可能是优等生:像货币三佳组合最新净值1.032元,比同类高,但这其实是收益积累的结果。之前有个客户非等货币基金跌回1元以下才买,结果少赚了3个月利息。
2. 净值低的可能是“打折”而不是“便宜”:基金拆分或分红后净值变低,比如U定投组合去年12月净值从1.6元拆到1元,实际上只是份额变多,总金额不变。这种调整反而能让新手敢入场,最近好几位年轻客户用这方法开始定投。
3. 关键看“性价比”而不只是价格:去年有位客户想买2元净值的科技基金,但发现它的回撤控制比0.8元净值的同类产品更稳,最后选了净值高的。现在回头看,高净值的基金反而少跌了7%。
从业10年帮过2000+客户诊断过基金持仓。点我头像加微信发送“净值诊断”,可以领你的专属《基金投资避坑指南》(含我的10年经典买卖点记录+组合搭配工具)。如果觉得这样讲人话的基金科普对你有帮助,可以点个赞告诉我。
发布于2025-10-2 16:59 广州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5355917601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