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理财产品虽然选择多了,但关键要看清底层逻辑。最近帮客户筛选产品时发现,很多人在买的时候只顾着看预期收益,反而忽略这三个核心要素:钱到底投去哪儿、急用钱能不能随时取出、手续费是不是暗中吃掉收益。上周有位客户差点买了看似收益5%的养老理财,细看条款才发现要锁定5年,而且每年有0.8%的销售服务费。
具体需要注意这三个方面:
1. 风险适配性:产品说明书里的风险等级一定要和自己承受力匹配。比如波动小的闲钱可以选货币三佳(活期理财),近期想给孩子存教育金可以选日富一日(中低风险债基组合),长期不用的钱才考虑U定投这类波动较大的指数投资。
2. 资金投向穿透:很多所谓创新产品其实嵌套了多类资产。就像上个月某款"稳盈增强"产品,底层其实是40%信托+60%城投债,需要特别注意资金最终流向是否合规。
3. 费用计算周期:持有期不足可能会收取惩罚性赎回费。比如某些产品持有半年内赎回要收1.5%费用,这个坑比亏本金还疼。我的客户现在都用我开发的“收益试算工具”提前测算真实收益。
在券商从业整十年,每天帮客户做产品穿透分析。现在点击头像加我微信,可领取你的“理财排雷礼包”(含市场主流产品黑白名单+费用试算器)。要是觉得这些避坑指南有用,先点个赞标记下,咱们接着聊你的具体持仓情况。
发布于2025-9-26 08:22 广州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5355917601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