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2025年热门基金规模突然缩水确实存在清盘风险,但并非必然发生,核心看是否触及法规红线以及基金公司的应对能力。
首先,清盘有明确的刚性条件,不是规模缩水就会触发。普通开放式基金需要连续6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持有人数量不足200人,才会进入清盘流程。发起式基金要求更严格,成立满三年后若规模低于2亿元,合同会自动终止。比如某热门主题基金规模从12亿元缩至6000万元,虽缩水明显,但未跌破5000万元阈值,且持有人仍有300多人,就暂时没有清盘风险;但另一发起式基金成立满三年后规模跌至1.8亿元,即便业绩尚可,也得启动清盘。
其次,规模缩水的速度和持有人结构是关键。2025年不少热门基金机构持有比例过高,某基金机构占比达85%,机构单一赎回后规模从8亿元骤降至3000万元,短短半个月就触及清盘线。还有些基金因赛道回调引发连锁赎回,比如某新能源基金在板块调整中,一周内规模从5亿元缩至4000万元,直接触发预警。这类因资金集中撤离导致的快速缩水,比缓慢缩水更易引发清盘。
最后,基金公司的应对措施能显著降低风险。头部公司通常会通过发行联接基金、暂停申购或内部资金扶持等方式“保壳”,某基金规模跌至5500万元时,公司发行联接基金吸纳资金,很快将规模拉回1亿元以上。但中小公司资源有限,某迷你基金规模剩2000万元后,公司无力补救,最终只能清盘。此外,基金公司也可能选择合并同类产品,将缩水基金并入规模较大的产品,避免清盘。
需要更多基金、理财与定投服务,点击右上角加微信。盈米基金叩富团队为你解决产品选择、把握买卖点的问题,提供一键式跟投服务。
发布于2025-9-25 15:30 上海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3240706496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