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凭证分“本金保障型”与“非本金保障型”两类,风险偏好与限额设置应先从分类入手:
1. 风险偏好定位
• 保守型:仅选本金保障型(券商以信用+质押品担保,风险≈同业存款)。
• 稳健型:可配≤20%非本金保障型中低风险结构(挂钩利率、红利等,最大回撤控制在5%以内)。
• 进取型:可提升非本金保障型占比,但须接受挂钩股指、商品等带来的本金波动甚至亏损。
2. 风险限额设定
• 单一券商集中度:不超过金融净资产20%,防止信用事件集中暴露。
• 产品层面:
– 本金保障型:期限错配≤6个月,确保流动性;
– 非本金保障型:设置止损线(如亏损达投入本金5%即赎回),并用VaR模型测算极端日亏≤2%。
• 总量控制:收益凭证占可投资资产比例≤40%,剩余资金分散至货基、国债等高流动性工具。
3. 动态管理
每季度复盘:若券商信用评级下调或挂钩标的出现趋势逆转,立即减仓或对冲;同时用压力测试(如股指下跌20%情景)验证限额有效性。
一句话总结:先分清是否保本,再按“券商信用+结构风险”双维度设限额,定期回测并留足流动性。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需专业人工服务请点击头像查看加V咨询。
发布于2025-9-6 11:00 盘锦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