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在投资领域,资产之间的 “相关性” 是描述不同资产价格(或收益)变动趋势关联程度的指标,而它对分散投资的重要性,本质上是 “通过优化资产联动关系来降低组合风险” 的核心逻辑。
一、什么是资产之间的 “相关性”?
资产相关性通常用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来量化,取值范围在 -1 到 1 之间,用于衡量两个资产的收益变动方向和幅度的关联程度:
1.相关系数 = 1:完全正相关。两个资产的价格变动完全同步,比如同一家公司的 A 股和 H 股股票,或同一行业高度同质化的两只股票,当市场波动时,它们的涨跌幅度几乎一致。
2.相关系数 = 0:无相关。两个资产的价格变动毫无关联,比如黄金价格和某只科技股的股价,一个的涨跌不会影响另一个的变动趋势。
3.相关系数 =-1:完全负相关。两个资产的价格变动完全反向,比如做空某只股票的期权与该股票本身(理论上),当股票上涨时,期权下跌,反之亦然(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完全负相关的资产,更多是低负相关)。
4.介于 - 1 到 1 之间:大部分资产的相关性处于这个区间。例如,股票与债券通常呈低正相关或弱负相关(经济扩张期股票涨、债券可能跌;经济衰退期债券涨、股票可能跌);股票与大宗商品(如原油、黄金)的相关性则更复杂,可能随经济周期在正负之间波动。
二、相关性对分散投资为什么重要?
分散投资的核心目标是 “在不降低预期收益的前提下,降低组合的整体风险”(或 “在相同风险下提高收益”),而相关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变量。具体来说,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 3 点:
1. 低相关性资产能 “对冲波动”,降低组合整体风险
分散投资的本质不是 “买得多”,而是 “买得不一样”。当组合中资产的相关性较低时,它们的价格变动不同步:某类资产下跌时,另一类资产可能上涨或跌得更少,从而抵消部分损失,平滑组合的整体波动。
例如:
假设组合中包含 “股票” 和 “债券”:股票受经济增长、企业盈利影响大,波动剧烈;债券受利率、通胀影响大,波动相对平缓,且两者在多数情况下相关性较低。当股市暴跌(如 2022 年美联储加息导致美股下跌),债券(尤其是国债)往往因 “避险属性” 上涨,能部分抵消股票的亏损,降低组合的最大回撤。
反之,如果组合中全是 “高相关性资产”(如同一行业的股票、同类型的加密货币),当行业政策收紧或市场恐慌时,所有资产可能同步暴跌,分散投资就失去了意义(比如 2021 年教育行业政策调整时,所有教育股集体腰斩,组合风险无法分散)。
2. 低相关性资产能提升 “风险调整后收益”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科维茨的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通过组合不同相关性的资产,能在相同预期收益下将风险降到最低,或在相同风险下将收益提到最高(即 “有效前沿”)。
例如:
假设资产 A 的年化收益 10%、波动率 20%;资产 B 的年化收益 8%、波动率 15%,两者相关系数 0.2(低正相关)。
若全仓 A:收益 10%,风险 20%;全仓 B:收益 8%,风险 15%。
若各投 50%:组合预期收益 =(10%+8%)/2=9%,但组合波动率会低于(20%+15%)/2=17.5%(因低相关性抵消了部分波动)。
结果:组合收益(9%)介于两者之间,但风险(低于 17.5%)比 “高收益的 A” 低,实现了 “风险调整后收益” 的优化。
3. 高相关性会削弱分散效果,甚至放大极端风险
在极端市场环境下(如 2008 年金融危机、2020 年疫情黑天鹅),原本低相关的资产可能突然 “趋同”(相关系数上升至接近 1),导致组合同步下跌(即 “流动性危机” 时的 “所有资产一起跌”)。但这种情况是短期的,长期来看,资产的内在属性(如股票代表企业权益、债券代表债权、黄金代表避险资产)仍会使其保持较低相关性。
因此,投资者需要通过配置 “跨类别、跨市场、跨周期” 的低相关资产(如股票 + 债券 + 大宗商品 + 现金),来减少极端风险对组合的冲击。
总结:资产相关性是衡量 “资产联动程度” 的核心指标,而分散投资的有效性完全依赖于资产的低相关性:只有当资产价格变动不同步时,才能通过组合抵消部分风险,实现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的真正意义。反之,高相关性的资产组合,本质上仍是 “把鸡蛋放在不同但绑在一起的篮子里”,无法抵御系统性风险。
相关问题可随时加微信交流,提供一对一解决方案。
发布于2025-7-17 11:16 北京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5380799293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