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机构用的核心指标根本不是MACD/KDJ这些,而是量价共振+情绪过滤的组合模型。去年我徒弟用这套逻辑做螺纹钢,3个月把胜率从42%拉到68%,关键就靠这两个硬核工具:
1. 主力成本带指标(关键代码片段)
{MA(VOL*CLOSE,20)/MA(VOL,20)}
这个数据在文华财经WH6里叫"加权均线",比普通均线更能反映大资金真实持仓成本。当价格突破黄色带时,往往就是机构开始动作的信号。
2. 多空情绪阈值
用同花顺期货通的"持仓量变化率"叠加"波动率压缩",当两者同时达到极值时(如图),就是典型的机构建仓窗口。上周焦炭那波200点行情,这个组合提前1小时就出了预警。
(实盘案例)
去年有个做PTA的老客户,总在震荡行情里反复止损。后来给他加了{IF(HC>1.2*REF(HC,3)&&VOL>MA(VOL,10),1,0)}这个条件过滤,两个月少做了11笔无效交易。
现在这套系统我已经做成一键安装指标包(适配文华/博易大师/无限易),包含:
- 机构建仓信号箭头
- 多空分界色带
- 自动止损位计算器
想要的朋友点赞加微信,前20名赠送《量价共振实战手册》(含6个品种参数模板)。特别提醒:现在市场上那些收费几万的"机构指标",核心逻辑其实都差不多...
发布于2025-6-27 22:29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