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调研:
分析原研药专利状态(如是否过期、是否存在可挑战的专利漏洞)、市场需求(如适应症患病率、竞争格局)、目标国家法规要求(如 FDA 的 ANDA、EMA 的 DCP、中国的仿制药申报路径)。
重点关注首仿药机会(原研药专利到期后首批获批的仿制药,通常享有市场独占期)和高壁垒仿制药(如复杂制剂、需要特殊生产工艺的品种)。
药学研究:
逆向工程:解析原研药的活性成分(API)、剂型、辅料组成、生产工艺(如片剂的压片参数、包衣技术)。
质量对比研究: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MS)等手段,对比仿制药与原研药的 API 纯度、晶型、粒度分布、辅料相容性等关键质量属性(CQA),确保 “药学等效”。
工艺开发:优化生产工艺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降低成本(如选择替代辅料、简化合成步骤)。
生物等效性(BE)研究:
通过人体临床试验(通常为健康受试者),比较仿制药与原研药的血药浓度 - 时间曲线(AUC、Cmax 等参数),要求两者差异在统计学允许范围内(通常为 80%-125%),以证明 “疗效等效”。
特殊剂型(如透皮贴剂、缓控释制剂)可能需进行更复杂的 BE 试验或临床有效性试验。
注册申报与审批:向监管机构提交申报材料(如美国的 ANDA、中国的 CTD 格式文件),包含药学研究数据、BE 试验报告、原研药专利声明(如 Paragraph IV 挑战)等。监管机构审核通过后,获得药品注册批件,方可生产上市。
与创新药的核心差异
维度 仿制药 创新药
研发目标 复制原研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 探索新化合物 / 新机制,填补治疗空白
研发周期 2-5 年(依赖剂型复杂度和法规流程) 10-15 年(含早期发现、临床试验、上市后监测)研发成本 数千万至 1 亿元人民币(以中国为例) 10 亿 - 数十亿美元(全球平均)
风险程度 低(基于成熟靶点和已知安全性数据) 高(靶点成药性、临床试验失败率超 90%)
知识产权 依赖原研药专利过期或专利挑战 核心专利布局(化合物、晶型、适应症等)
市场竞争 价格竞争为主(尤其是集采后) 差异化竞争(疗效、适应症扩展等)
发布于2025-6-9 17:19 武汉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8581561771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