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策略类型多样,以下是常见分类及核心特点:
一、按交易逻辑分类
1. 趋势跟踪策略
核心逻辑:捕捉资产价格趋势(上涨/下跌),通过技术指标(如移动平均线、MACD)判断趋势延续或反转。
应用场景:单边市场(如牛市或熊市),典型策略包括唐奇安通道突破、海龟交易法则。
2. 均值回归策略
核心逻辑:认为价格偏离历史均值后会回归,通过统计价差(如配对交易、ETF套利)获利。
应用场景:震荡市场,例如同一行业内两只高相关性股票的价差收敛。
3. 统计套利策略
核心逻辑:利用资产间统计关系(协整性、相关性),做多低估资产、做空高估资产,等待价差回归。
典型案例:股指期货与现货的期现套利、跨市场/跨合约套利(如沪深300ETF与IF合约)。
4. 动量策略
核心逻辑:买入近期强势资产,卖出弱势资产,基于“强者恒强”的市场惯性。
数据依赖:短期价格动量指标(如RSI、换手率),适合高波动市场。
二、按持仓周期分类
1. 高频交易策略
特点:持仓时间极短(毫秒级至分钟级),依赖算法和硬件优势(如低延迟交易系统),通过微小价差累积收益。
典型场景:交易所做市商、订单流分析策略。
2. 中频交易策略
特点:持仓数小时至数日,结合技术面与基本面数据(如财报因子、宏观指标),常见于量化对冲基金。
3. 低频交易策略
特点:持仓数周以上,基于长期趋势或宏观经济周期(如大类资产配置、行业轮动),接近传统主动投资逻辑。
三、按数据维度分类
1. 量价策略
数据来源:仅使用价格、成交量、持仓量等市场交易数据,开发门槛较低,散户最易接触(如券商QMT/Ptrade内置策略)。
2. 基本面策略
数据来源:财务报表(营收、利润)、宏观经济指标、行业数据等,通过多因子模型筛选优质资产(如价值投资量化版)。
3. 另类数据策略
数据来源:非传统金融数据(如卫星图像、社交媒体情绪、电商销售数据),需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技术门槛高。
四、按市场中性分类
1. 市场中性策略
目标:通过多空对冲(如做多股票组合+做空股指期货)消除市场风险(β),仅获取超额收益(α)。
典型策略:股票多空策略、行业中性策略。
2. 非市场中性策略
目标:承担市场风险以获取更高收益,如纯多头量化选股、CTA趋势策略(商品期货趋势跟踪)。
散户如何选择?
入门首选:量价类趋势跟踪或均值回归策略(如券商工具内置的网格交易、均线策略),无需复杂数据,适合小资金测试。
进阶方向:结合基本面因子(如PE、ROE)的多因子策略,可通过聚宽等平台的免费回测工具学习。
避坑提示:高频策略需专业技术支撑,散户参与难度大;另类数据策略成本高,谨慎尝试。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类策略细节(如如何用QMT实现网格交易),可随时告知!
发布于2025-6-9 14:26 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