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律障碍不同国家对担保物权属、登记流程、优先受偿顺序的规定差异显著。例如,中国的抵押登记采用 “登记生效主义”,而部分国家采用 “契约自由” 原则。跨境担保可能涉及多国法律冲突,如担保品位于境内、债务人为境外主体时,需明确适用法律(通常选择债务人所在地或担保品所在地法律)。2. 操作难点担保品类型限制:境外机构可能不接受境内特定资产(如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作为担保,更倾向于实物资产(如房产、设备)或现金质押。登记与公示:境内担保品需在当地登记机关(如市场监督管理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登记,境外机构需通过跨境法律意见书确认其法律效力。处置成本高:跨境担保品违约后,执行程序需跨司法管辖区,耗时久、费用高,且可能面临地方保护主义障碍。3. 解决方案第三方担保:引入国际知名担保机构(如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MIGA)或境内信用保险公司,降低境外债权人风险。担保品池设计:通过资产证券化(如供应链金融 ABS)将境内资产打包,以结构化设计提升跨境流通性。区域合作机制:利用 RCEP 等区域贸易协定中的跨境担保互认条款,简化登记和执行流程。
发布于2025-5-27 09:05 郑州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7387280523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