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发展与政策支持(2008 - 2010 年):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推出 4 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城投公司发行城投债融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此阶段政策相对宽松,对城投债发行限制较少,城投债规模快速扩张 。对债券投资而言,城投债因有地方政府隐性担保,被视为低风险高收益品种,受到投资者青睐,债券市场上城投债需求旺盛 。
加强监管与规范(2010 - 2014 年):随着城投债规模迅速增长,风险逐渐积累,2010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开始加强对城投公司和城投债监管 。后续又出台一系列政策规范城投债发行,如限制城投公司融资用途、加强信息披露等 。这使得城投债发行难度增加,部分资质较差的城投债发行受阻 。投资者对城投债风险关注度提高,投资更加谨慎,开始关注城投公司财务状况和地方政府财政实力 。债务置换与风险化解(2015 - 2018 年):2015 年起,中国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将高成本的城投债等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为低成本的地方政府债券 。城投债发行规模有所下降,部分城投公司债务风险得到缓解 。对投资者来说,城投债信用风险降低,但收益率也相应下降,投资收益空间缩小 。同时,政策引导城投公司转型,从单纯的政府融资平台向市场化经营主体转变,投资者需要重新评估城投债投资价值 。
严监管与转型深化(2018 年至今):2018 年以来,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加强对城投公司隐性债务监管,严禁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 。城投债发行审核更加严格,要求城投公司减少对政府依赖,提高自身造血能力 。这导致城投债发行分化加剧,优质城投公司债券仍受市场欢迎,而资质较差的城投债发行困难,收益率上升 。投资者更加注重城投债的信用资质和风险,投资策略更加分化,部分投资者转向高信用等级城投债,而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则在低信用等级城投债中挖掘机会,但同时面临更高风险 。
发布于2025-5-26 14:38 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