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2009 年 3 月,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创业板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2009 年 10 月 30 日,首批 28 家公司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创业板正式开启。
2020 年,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改革,上市审核流程更加市场化,上市条件优化,交易规则、退市制度等调整。联系我继续沟通
发布于2025-4-14 21:17 武汉
创业板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下是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里程碑:
1. 筹备与设立(1999–2009年)
1999年:深交所首次提出创业板构想,旨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但因互联网泡沫破裂和条件不成熟暂缓。
2008年:国务院批准创业板设立,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
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正式开板,10月30日首批28家企业(如特锐德、乐普医疗)上市,代码以“300”开头。
2. 制度完善与扩容(2010–2015年)
2012年:创业板退市制度出台,强化市场化退出机制。
2014年:允许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负面清单”制度上市试点。
2015年:创业板指数(399006)创历史高点4037点,但随后因市场波动调整。
3. 深化改革(2016–2019年)
2016年:“十三五”规划明确深化创业板改革,支持新经济。
2018年:独角兽企业绿色通道开通,鼓励科技创新企业上市。
2019年10月:创业板允许重组上市(借壳),放宽融资限制。
4. 注册制试点(2020年)
2020年4月:中央深改委通过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方案。
2020年8月24日: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上市,涨跌幅限制放宽至20%,并优化上市条件(如允许红筹、特殊股权结构企业上市)。
5. 高质量发展(2021年至今)
202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突破1000家,总市值超13万亿元。
2022年:引入做市商制度,提升流动性。
2023年:全面注册制落地,创业板与其他板块同步深化改革。
影响与意义
支持创新:培育了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等全球领先企业。
制度创新:为科创板、北交所提供经验,推动资本市场多层次化。
市场活力:注册制提升效率,日均成交额占A股比重超20%。
创业板从试验田到注册制核心板块,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未来或进一步聚焦“硬科技”和国际化。
发布于2025-4-14 21:23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