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在经济因美国关税而产生动荡时,可以通过以下资产配置策略来降低潜在损失:
一、 多元化配置
1.股票市场
①A股:关注内需驱动型板块,如消费、医药、基建等,这些行业受关税影响较小,且具有防御性。例如,消费白马股在恐慌中可能会跌出历史低估区,若有政策托市信号,可大胆吸纳等待反弹。
②港股:作为政策预期的强BETA品种,港股具有阶段性超配价值,但需要把握投资节奏。在市场波动中,可关注港股中的红利ETF等确定性资产。
③美股:适当降低对高度倚重中国供应链或市场的公司配置,如消费电子、运动服装品牌等,转而关注受保护或受益于关税的行业,例如美国本土钢铁、铝业。此外,可关注国防军工板块,如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公司,这些公司在贸易紧张局势下业绩有望增长,股价相对抗跌。
2.债券市场
①美债:作为避险资产,美债收益率可能下行,可适当配置以对冲股市波动。
②中债:中国国债在市场动荡中表现相对稳定,可作为确定性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3.大宗商品与贵金属
①黄金:尽管短期波动可能加剧,但中长期来看,逆全球化带来不确定性增加,黄金的避险与去美元化逻辑均有所加强,仍值得以“配置思维”保持适当配置。
②原油:由于OPEC+限产放松以及全球贸易需求放缓,2025年原油供需或转向过剩,油价预计承压,需谨慎配置。
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保有一定比例的现金或流动性强的资产,以便在市场过度下跌时逢低吸纳优质资产。
二、动态调整
1.短期策略
逢低布局避险及超跌反弹机会:在短期交易中,可配置黄金、国债、美金现金等避险资产,利用其上涨趋势获取收益并对冲其他风险资产下跌。同时,关注A股、港股中跌幅巨大但基本面未恶化的蓝筹,以及美股中因情绪过度宣泄而跌出价值的龙头,进行超跌反弹交易,但需严格设定止损。
2.中长期策略
①聚焦结构升级主线:在中国市场,围绕“内循环”与“自主可控”主线布局,重点包括先进制造业(如新能源设备、电动车、工业机器人等)、“卡脖子”技术产业(如半导体、关键元件、新材料)、大消费与现代服务(如医疗健康、国防安全、数字经济)。在美国及海外市场,倾向防御和内需驱动型资产,如美股中的公用事业、医疗保健、日用消费品龙头。
②增加非美货币资产配置:在全球资产配置上,可增加对非美货币资产(如日元、瑞士法郎债券)的配置比例,以防美元在中长期因赤字和高通胀而潜在走软。
3.根据政策和市场变化调整:中美博弈走向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根据最新信息不断校准自己的判断。例如,如果谈判重启、关税部分取消,则应迅速增加风险资产暴露;反之,若局势进一步恶化到金融制裁等极端情况,则要果断减少权益仓位,转向更保守的资产。
三、风险控制
1.避免单一资产过度集中:例如,可组合配置黄金、国债、内循环主题股票、现金、另类资产等,避免因单一资产的大幅波动而导致整体资产的大幅损失。
2.利用金融工具对冲风险:期权、期货等工具可对冲持仓风险。例如,买入黄金看涨期权或做空受关税冲击严重的行业指数。
3.关注政策动向和市场情绪拐点:美联储利率决议、非农就业数据、中美谈判进展等事件可能引发市场转向,投资者需密切关注这些因素,以便及时调整资产配置策略。
相关问题可随时加微信交流,提供一对一解决方案。
发布于2025-5-13 10:55 北京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5380799293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