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的确定是一个严谨且综合考量的过程,主要由证券交易所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来筛选,之后证券公司会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选定。以下为你详细介绍确定的具体方式:
(一)证券交易所层面的筛选
规模与流动性指标
上市交易时间:一般要求标的证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需达到一定时长,如沪深交易所规定股票需上市交易满 3 个月。这是为了确保该证券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市场检验,价格形成机制相对成熟,投资者对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流通股本与市值:证券需要具备一定的流通股本规模和市值。较大的流通股本和市值意味着证券的交易活跃度较高,能够容纳较大规模的融资融券交易,降低因交易而导致的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日均交易量:对标的证券的日均交易量有明确要求。沪深交易所规定,标的股票过去 3 个月内的日均换手率不低于基准指数日均换手率的 20%。较高的日均交易量表明证券的流动性良好,投资者可以较为容易地买卖该证券,减少交易成本和交易难度。
财务与合规指标
股东权益:要求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为正值,且每股净资产不低于面值。这反映了公司的基本财务状况良好,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了因公司财务问题导致证券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
合规经营:标的证券对应的上市公司需合规经营,最近一年无重大违法违规事件。这是为了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因公司违规行为给融资融券交易带来风险。
波动性指标
波动幅度:证券交易所会关注标的证券的价格波动幅度,避免选择价格波动过于剧烈的证券。稳定的价格波动有助于控制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二)证券公司层面的筛选
自身风险管理需求:证券公司会根据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策略,对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标的证券进行进一步筛选。例如,一些证券公司可能会对某些行业或板块的证券设置更严格的标准,以降低行业系统性风险对融资融券业务的影响。如果证券公司认为某个行业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或市场不确定性,可能会减少该行业证券在其标的证券范围内的比例。
客户需求与市场情况:证券公司会考虑客户的需求和市场情况来调整标的证券范围。如果客户对某些证券的融资融券需求较高,证券公司可能会将这些证券纳入标的证券范围。同时,证券公司也会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适时调整标的证券。例如,在市场行情低迷时,证券公司可能会收缩标的证券范围,以控制风险;而在市场行情向好时,可能会适当扩大标的证券范围,以满足客户的交易需求。
(三)动态调整机制
定期调整: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会定期对标的证券进行评估和调整。一般来说,证券交易所会每半年对标的证券进行一次定期调整,根据证券的最新情况决定是否将其继续保留在标的证券范围内,或者将符合条件的新证券纳入。证券公司也会根据证券交易所的调整情况,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标的证券清单。
临时调整:当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时,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会对标的证券进行临时调整。例如,当标的证券对应的上市公司出现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造假、业绩大幅下滑等情况时,证券交易所可能会立即将其调出标的证券范围;证券公司也会及时跟进调整,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和业务的正常运行。
发布于2025-2-17 11:37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