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金投资必须长期持有?
长期闲置不用的资金可以买开放式基金并长期持有,这样可以享受复利的效应,所谓聚沙成塔!但这并不意味着买了以后就可以不管不顾、不闻不问;市面上的基金很多,业绩良莠不齐在所难免,即使是近期业绩不错的基金也可能因为种种因素导致业绩下滑。所以,投资者应该定期检查自己所持有的基金业绩表现。
2.基金可以像股票一样短炒?
投资基金确实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波段操作,但不适合频繁做波段。一方面因为基金在申购以及赎回的时候会有一笔不菲的手续费,会造成收益的损失。另一方面普通投资者的“择时能力”一般都比较弱,不适合利用基金来频繁的操作。
3.注重短期业绩
对于基金而言,很少有长时间一直排名靠前的。每一年的冠军基金,最多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业绩很突出,其他时间业绩一般。因此,只注重短期业绩并不具备很强的参考性。
4、注重星级排名
目前获得高评级的基金并不是永远都好,目前评级较低的基金未来也未必会差。还是要综合短、中、长期业绩、基金管理者、评级、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等多维度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5、持有基金数量越多越好
基金并不是配置的越多就越好。购买基金数量过多,过度分散的持仓,除了分散风险之外,往往还分散了盈利。
6、买涨不买跌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很多时候市场下跌才是最好的购买基金的时机,在市场处于低位的时候买入,亏损的风险反而更小,长期来看获得的收益也会更多。同时投资者还可以利用基金特有的定投功能,在低位时一点点买入,等到牛市来临的时候,收益会远远超过那些追涨的基金投资者。
7、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越长越好
有些基金经理从业时间很长,但历任业绩很少有突出的,他们的操作模式很可能已经成型,对其突然转好的预期要下降;两位同样是40岁且任期业绩都比较稳定的基金经理,一个担任10年,一个担任5年,后者可能在这个职位的上进心会更强一些。在基金公司担任多年基金经理的人,他们可能身兼多个职务,精力有限。基金投资在具备较高的操作准确率的情况下,投入精力与收益成正相关关系。
在整体市场偏弱时,老的基金经理在资产配置方面的经验会对业绩起到帮助性的作用,在结构性的行情中,精力有限、反应较慢、吊仓频率较低的缺点会被放大。
8、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基金稳定性佳
其实一位基金经理和多位基金经理基本没有区别。在三位经理的组合中,其中一个人的作用可能要占到50%;双经理的组合中,一个人可能要占到80%。所以,找到那个最重要的人,然后根据他来分析这只基金就足够了。
当然其实还有很多小细节,是需要你在漫长的投资路上去总结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欢迎随时添加微信交流
发布于2022-9-26 16:27 上海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一对一
秒答
13381154379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