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金投资人数/机构数量<100个;
(2)所有投资者可证明是“高净值合格客户”。(个人投资者年收入>20万美元,或资产净值>100万美元;机构投资者总资产>500万美元)
如果满足以上两个要求,这个资金池就可以不用在监管方注册,可以不符合披露要求,自己制定各种投资规则,也就是成为了“私募基金”。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确实投资私募/对冲基金的都是高净值的个人或机构,是在一个相对“高大上”的圈子中进行资金募集。
但基金并没有规定这些“高大上”的客户要投多少钱,最低投资门槛是由基金经理决定。
所以从基金的规模上,私募/对冲基金也是有大有小,但不管大小,都可以叫对冲基金。另外由于私募基金受到100人的限制,很多公募基金的规模要远远超过对冲基金。
在中国,由于“私募”是近年来才流行起来的基金形式,监管部门目前对于私募基金的投资者要求还没有像美国那么严格,执行力度也尚不足,所以中国目前的“私募”呈现大小不一、良莠不齐的现象。
也因近期出现很多私募的欺诈案件,给一些公众形成了“私募=不正规”的印象。
另外,也因为大家想象中的对冲基金非常高大上,很多私募不好意思把自己和对冲基金划等号,称自己为“私募”似乎比较谦虚一点。
不过,从本质上来说
美国的“对冲基金”就是中国的“私募”
而且当前很多国内的“私募”规模都远远超过美国的一些“对冲基金”
发布于2018-12-21 13:12 上海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3240706496
秒答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