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寿险买定期还是终身?哪个意义大一些?
还有疑问,立即追问>

寿险 寿险买定期还是终身

老师,寿险买定期还是终身?哪个意义大一些?

叩富问财 浏览:492 人 分享分享

1个保险回答
首发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定期寿险更加灵活,有许多不同的保险期限可供选择,可以满足不同的财务需求,而且费用较低。终身寿险更加稳定,可以提供更长期的保障,而且可以提供更多的保障。


寿险的功用是什么?

1)帮助储蓄

有权威的调查结果表明:国民有大多数的人会储蓄,并确认储蓄有其相对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人们之所以要储蓄,第一大动机是为求得某种程度的保障。如:为子女筹集教育金;为疾病储备医疗费;准备失业时的救济金;准备养老金;预备急用等等。第二大动机是为求得暂时性的欢乐。如:买车、买衣服、旅行以及一些奢侈消费等。

调查表明:

谁都相信储蓄是必要的,但又谁都确认,靠零碎存钱,要把钱存到一定程度是困难的,且很少有人会做到专款专用。即经常不能实现当初储蓄的目的。理由是:

① 长期储蓄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因为不强制,很容易半途而废,并且很多人欠缺特定的储蓄计划。有始无终加上本身收入不多,而使储蓄迫于停止也是常有的事。

② 很值得重视的是:光靠储蓄很容易使当初的意愿流产。譬如你愿意因为要养老而储蓄,但半途会因为自己要买车、买房而挪用了本来用于养老的钱,使当初的计划成为泡影。

寿险之所以有助于储蓄是因为保险费交纳下所带动的半强制下的类似储蓄行为,帮助你树立起坚强的意志力来完成自己的保障。另外,寿险险种强烈的特指功用,可以帮助你做到专款专用,每一个当初储蓄的设想都得到落实。如此看来,寿险对于储蓄,甚至于整个家庭财务竟然起到了如此重大的帮助。无形之中,寿险成了你家庭的财务顾问和分配管理师。

2)寿险可以造就财产并有效保护财产

大家都知道寿险以人的寿命作为标的,是可以用几十元钱换来一万元的造财工具。当一个人要想为积累100万元而打算每年花5万来储蓄时,不算利息的简单计算要20年,并且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要活着,并以每年5万递增。而寿险不同,可能你只要用1万元,马上可造就100万元财产,并且可以递增。

寿险的造财由此可知。而寿险对财产的保护亦可简述如下:我们知道,处在快节奏和高税收时代的人,我们在生后的财产都是要以现金来交税的。我们都希望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不会被税吃掉,而保险理赔金是法定免税的。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但是市面上五花八门的保险产品以及复杂的条款内容,让很多人望而止步,稍不留神可能就掉进了保险的细节中。联系我专业带你避坑,买到称心如意的好保险!

发布于2023-3-7 21:29 免费一对一咨询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
1 关注 分享 追问
举报
问题没解决?向金牌答主提问, 最快30秒获得解答! 立即提问
其他类似问题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请教一下老师,寿险买定期的好还是终身的好?
定期寿险一般给家里最能挣钱的人(即“经济顶梁柱”)买,因为若家中顶梁柱突然离世的话,家庭面临的经济损失是最大的,后续的生活风险也是最大的。而定期寿险的保险金就可以解决上面的问...
资深张经理 618
有专业老师吗,寿险是买定期的还是终身的?
 您好,寿险是买定期的还是终身的,各有各的好处。定期寿险用于预算有限的时候给家庭一份保障,而终生寿险则是稳定的给后代留下一笔钱,两个险种在用途上不同。 寿险买定期的还是终身的两者的区别...
保险顾问张 397
定期寿险为什么那么火?买定期寿险的意义是什么?
定期寿险的适用人群是哪些呢?1)债务压身:例如房贷、车贷,人死债不灭,到头来家人还要承担起还贷的责任。2)抚养多个子女的责任:我们把孩子带到世间,就应该把他们抚养成人,万一不...
张顾问 2216
寿险买定期的还是终身的好
您好,寿险买定期的还是终身的好,还需要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寿险能给被保人提供人寿保障,能在被保人身故后继续帮其承担家庭责任。每一位家庭经济支柱都要配置充足的定期寿险,为家庭的...
首席张老师 2298
寿险是买定期的好还是终身的好
没有绝对的好坏,要看自身的保障需求。定期寿险作为人身保障险种,重点在于提供一段时间内的身价保障,一般费率便宜,健康告知宽松。终身寿险则保终身,能百分百理赔,有加减保功能,可以中途提现,...
首席丁经理 598
请问一下寿险该怎么买啊?寿险买定期的还是终身的好?
购买寿险的出发点是:在自己需要承担重大责任之时,让寿险来分担“照顾家人”的责任。也就是说,购买寿险对成家立业的人十分必要。定期寿险指的是在保险合同约定的期间内,如果被保险人死...
张顾问 1881
同城推荐 更多>
  • 咨询

    好评 6.5万+ 浏览量 4051万+

  • 咨询

    好评 3.8万+ 浏览量 2751万+

  • 咨询

    好评 5.8万+ 浏览量 260万+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