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不正当关联交易是指 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与关联方进行的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如公平市场定价、商业合理性),且可能损害公司、股东或债权人利益的交易行为 。其核心特征是 “关联关系滥用” ——通过控制、影响或隐蔽操作,将公司利益不合理地转移给关联方(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及其关联企业),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公平性和公司治理的诚信义务。
一、核心定义与法律依据
1. 关联方与关联关系的界定
关联方:通常包括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以及上述主体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如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关联自然人控制的其他企业等。
关联关系:指关联方之间因股权、管理、亲属等纽带形成的 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关系 ,可能导致一方能够干预另一方的决策(如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公司利润)。
2. 不正当关联交易的本质
根据《公司法》《民法典》《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等法规,不正当关联交易的核心是:
形式上:交易发生在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如购销商品、提供劳务、担保、资金拆借等);
实质上:交易条件(如价格、付款方式、交易标的)偏离公平市场标准,或未履行必要的审议程序,最终损害公司、中小股东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举例:控股股东控制的公司以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向上市公司采购原材料,或将劣质资产高价卖给上市公司,导致上市公司资金流失、利润虚增,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二、不正当关联交易的常见类型
1. 利益输送型(掏空公司)
高价采购/低价销售:关联方以显著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向公司出售商品或服务(如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的关联企业采购原材料,价格比市场价高30%),或以显著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关联方销售产品(如公司将优质商品低价卖给关联方),导致公司利润被转移。
无偿或不公允的资产交易:关联方无偿占用公司资产(如使用公司设备不付费),或公司以不合理低价向关联方转让优质资产(如核心专利、土地房产),或高价承接关联方的劣质资产(如亏损业务、负债资产)。
2. 资金占用型(挪用公司资金)
违规担保:公司为关联方(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提供巨额担保(如连带责任保证),但未经过股东大会审议或披露,一旦关联方违约,公司需承担债务风险(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直接资金拆借:关联方无偿或低息占用公司资金(如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让公司为其垫付货款、支付费用),或公司向关联方提供无息贷款、委托贷款,损害公司资金流动性。
虚假交易套现:通过虚构关联交易(如伪造购销合同)虚增收入或利润,同时将公司资金转移至关联方账户(常见于财务造假案例)。
3. 规避监管型(隐蔽操作)
多层嵌套交易:通过多个关联主体(如A公司→B公司→C公司)层层转手交易,掩盖真实的交易目的(如将利益输送拆解为多笔“表面公允”的交易)。
虚假定价:利用复杂的定价机制(如阴阳合同、关联交易与非关联交易价格差异大)人为调节利润,规避税务监管或财务审计(如将高利润业务转移至关联方以降低上市公司税负)。
三、不正当关联交易的判定标准
判断一笔关联交易是否“不正当”,需结合 交易背景、定价公允性、程序合规性、实质影响 综合分析,核心标准包括:
1. 是否违反独立交易原则(公平性)
市场可比性:交易价格、条件是否与独立第三方交易一致?例如,若公司向关联方销售产品的价格比向无关联第三方销售低20%,且无合理理由(如批量折扣、战略合作),则可能构成不正当。
商业合理性:交易目的是否符合正常商业逻辑?例如,公司高价购买关联方毫无竞争力的技术服务,或低价出售核心资产给关联方且无合理商业需求,可能被认定为利益输送。
2. 是否履行法定程序(合规性)
审议与披露:上市公司或公众公司需根据章程规定,将关联交易提交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关联董事/股东需回避表决),并向股东或公众披露交易细节(如交易金额、关联关系、定价依据)。若未履行审议程序或虚假披露(如隐瞒关联方身份),则交易可能无效或违法。
审批权限:例如,单笔超过净资产一定比例(如5%)的关联交易需经股东大会批准,若未经授权擅自签署,则属于程序违规。
3. 是否损害公司及相关方利益(实质性)
对公司的影响:交易是否导致公司资产流失、利润减少、偿债能力下降(如资金被关联方占用后无法偿还债务)?
对中小股东/债权人的影响:交易是否削弱了中小股东的利润分配权(如利润被转移至关联方),或增加了债权人的偿债风险(如公司为关联方担保导致自身负债过高)?
四、不正当关联交易的危害
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通过利益输送掏空公司资产,导致中小股东分红减少、股价下跌(如上市公司因关联交易亏损被ST)。
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关联方通过非公允交易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如上市公司低价向关联方供货,挤压其他竞争对手)。
引发法律与监管风险: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罚款、市场禁入)、民事赔偿(中小股东起诉索赔)、刑事追责(如职务侵占罪、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
五、如何防范不正当关联交易?
1. 对企业而言
完善治理结构:明确关联交易审批流程(如关联董事回避表决、独立董事发表独立意见),建立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如定价规则、关联方清单动态更新)。
强化信息披露:上市公司需严格按照监管要求披露关联交易细节(如交易对方、金额、定价依据、必要性分析),确保透明度。
独立第三方评估:对重大关联交易(如资产收购、担保),引入第三方机构(如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对交易公允性进行评估并出具意见。
2. 对投资者而言
关注关联交易披露: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公告查看关联交易内容,分析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对比市场价)、关联方是否与公司存在利益关联。
警惕异常交易信号:如公司频繁与同一关联方发生大额交易、交易条件明显偏离行业惯例,需谨慎评估其合理性。
3. 对监管机构而言
严格执法:通过证券监管(如证监会)、税务稽查(如税务机关核查关联交易避税)、反垄断审查(如市场监管总局调查滥用关联关系排除竞争)等多维度打击不正当关联交易。
完善法规:细化关联交易认定标准(如明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如提高罚款金额、追究刑事责任)。
六、总结:不正当关联交易的核心要点
维度说明定义公司与关联方进行的不符合公平原则、损害公司/股东利益的交易行为常见类型利益输送(高价采购/低价销售)、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资金拆借)、规避监管(多层嵌套)判定标准违反独立交易原则(价格/条件不公允)、未履行程序(未审议/未披露)、损害实质利益(公司/股东受损)危害掏空公司资产、破坏市场公平、引发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完善公司治理、强化信息披露、引入第三方评估;投资者关注异常交易;监管严格执法简单理解:不正当关联交易就像“公司内部的利益黑洞”——通过表面合法的交易形式,把公司的钱偷偷转移到关联方口袋里,最终伤害的是普通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识别和防范这类行为,是维护市场健康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发布于2025-10-20 15:39 成都



分享
注册
1分钟入驻>
关注/提问
17345740313
秒答
一对一
搜索更多类似问题 >
电话咨询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