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股票“做T”?
“做T”是股票交易中的一种短线操作策略,指在 同一个交易日(T日)内,利用股价波动 低买高卖 或 高卖低买,通过差价赚取利润,同时保持持仓数量不变(即“T+0”交易)。
但需要注意:A股实行 T+1交易制度(当日买入的股票次日才能卖出),因此“做T”通常需要投资者已有底仓,通过灵活操作实现类似T+0的效果。
做T的两种常见方式
1. 正T(先买后卖)
• 适用场景:预计股票当天先跌后涨。
• 操作:
低位买入股票(增加持仓)→ 股价上涨后卖出原有持仓(保持总股数不变)。
• 举例:
你持有1000股A股票(成本10元/股),当日股价跌到9.5元时买入1000股,午后涨到10元时卖出原先的1000股。最终持仓仍为1000股,但成本降低(盈利0.5元/股)。
2. 反T(先卖后买)
• 适用场景:预计股票当天先涨后跌。
• 操作:
高位卖出股票(减少持仓)→ 股价下跌后买回(补足股数)。
• 举例:
你持有1000股A股票(成本10元/股),当日股价涨到10.5元时卖出1000股,尾盘跌到10元时买回1000股。持仓不变,但赚取0.5元/股差价。
为什么要做T?
1. 降低持仓成本
通过反复做T,累积差价利润,摊薄持股成本,长期来看提升盈利空间。
例如:10元的股票通过做T将成本降至9元,未来股价涨到11元时,你的利润率更高。
2. 规避风险
在震荡市或个股波动剧烈时,做T可减少“坐过山车”的风险,及时锁定部分利润。
3. 提高资金利用率
利用日内波动频繁操作,比单纯持有不动更能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4. 解套策略
对于被套的股票,通过做T逐步降低持仓成本,加速回本。
做T的关键要点
• 需有底仓:A股T+1规则下,做T必须提前持有股票(否则无法当日卖出)。
• 选择高波动个股:波动率低的股票差价空间小,不适合做T。
• 严格止损:做T失败时(如买入后下跌),需及时止损,避免亏损扩大。
• 控制频率:过度交易可能增加手续费成本,需权衡收益与费用。
风险提示
• 技术要求高:需对盘口、分时图、市场情绪有敏锐判断。
• 交易成本:频繁操作可能被手续费侵蚀利润(尤其资金量较小时)。
• 做飞风险:卖出后股价继续上涨,可能错失大行情。
总结
做T的本质是 “日内波段交易”,适合有一定经验的投资者在震荡行情中操作。对于新手,建议先模拟练习,熟悉个股股性和市场节奏后再实战。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发布于2025-5-13 14:18 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