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咬定青山不放松
发布时间:2018-3-13 09:55阅读:380
因为USDA报告利多数据提前兑现,报告前后多单获利了结,上周美豆下跌,其中CBOT主力5月合约周内最高价1079.25美分/蒲式耳,最低价为1036.75美分/蒲式耳,周线大阴线。大连豆粕随美盘拉升,M1805周内最高价为3158元/吨,最低价为3078元/吨,周线阴线。现货方面,成交依然不好,市场观望为主,不敢做空,也不敢点价,京津冀鲁现货与盘面价差从70-120元小幅跌至40-100元对应m1805。从笔者自己粗算的榨利表来看,在大豆到港基差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近期榨利优于远期榨利。

基本面上,USDA上周发布的3月大豆供需报告数据显示,美豆期末库存5.55亿蒲式耳,高于上月预期的5.30亿蒲式耳,高于上年的3.02亿朴蒲式耳。阿根廷大豆产量下调至4700万吨,上月预期为5400万吨,上年预期为5780万吨(美豆和巴西大豆产量是微调,对市场影响有限,这里不再赘述)。此报告上调了美豆期末库存,继续下调阿根廷大豆产量,这些在报告发布前市场基本已经交易,数据也符合预期。虽然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发布继续下调该国2017/18年度大豆产量调低至4200万吨。但市场并没什么反应,笔者个人认为,如果真的在收割时间出现大雨,那对阿国的大豆产量真是雪上加霜了。毕竟,久旱之后出现大雨,常识上是成立的。当然,如果大雨不出现在3月底至4月的收割时间的话,阿根廷天气的炒作,已经结束。
接下来需要关注的是美豆种植面积和美豆产区天气,以及出口需求旺盛与否。
国内情况方面,已知事实是中国2017年总共进口大豆量超过9500万吨,国产大豆产量达到1400万吨,总计10900万吨;而2016年想应数据分别是8300万吨和1200万吨,总计9500万吨。这个数据有两点,其一,说明中国对大豆的需求依旧旺盛,且并没有增速降低的迹象,更没有需求减少的迹象。其二,中国对大豆的需求数量级改变,由千万吨级别变成亿吨级别,个人以为起码心理格局上中国对大豆的需求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供应不出问题的情况下还好,但供应出问题的话,对于一亿吨需求的中国来说,就是会非常被动。细节上,上周河北和山东豆粕库存总计约12.5万吨,基本和前周持平,终端市场仍是随用随采的心态,春节前就建立多单的目前在加多或者观望的多,春节后追高的目前在甩货的多。


此策略是长线的逻辑。风险点是,丰产和国内禽流感导致需求崩盘,以及出现系统性危机。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思路,不代表本平台及所在机构观点,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本文首发于微 信公众号:一德菁英汇。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